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从春到冬谈养生
释义

《从春到冬谈养生》以春、夏、秋、冬四季为纲,遵循“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健康理念,从调节身心、调配饮食、预防疾病、运动身心等方面详加阐释,将我国的古老文化、中医精华与现代医学科学地熔为一炉,指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科学生活,拥有健康。

基本信息

作者:徐宪江

出版社:朝华出版社

页码:274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505422827

装帧:平装

开本:16

定价:29.80

内容简介

自然界四时的季节变化,会对人类的生活产生诸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在健康和寿命方面,受季节的影响更为突出。四季变化通常按照一定规律转变,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四季轮回中,世间的一切生物也都随着四季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这是一种正常的规律,人们如果能够顺应这种自然的变化,懂得适时保养,就可以避免或减轻疾病的发生,拥有健康。

作者简介

徐宪江,著名图书策划人。策划图书《新京报丛书——北京地理》、《精神历程——36位中国当代学人自述》、《狂与狷——放达与隐逸的中国名士》、《五大家说儒》等(以上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发行),以及《机关的机关》、《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和生活》、《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等(以上由金城出版社出版发行)。

编辑推荐

《从春到冬谈养生》:顺应自然,天人合一。

春要促其生,夏必助其长,秋须守其收,冬务保其藏。

随着四季的更替,观察日月的运行,分辨星辰的位置。顺从阴阳的消长,遵循规律的生活,拥有健康的身体。

目录

第一章 天人合一谈四季养生

第二章 春季养生谈

第三章 夏季养生谈

第四章 秋季养生谈

第五章 冬季养生谈

第六章 二十四节气养生谈

……

序言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人体也有四季,寒热温凉,生长收藏。《黄帝内经》里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一年中的四季变化无疑会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很多感染性疾病都与气候变化与身体相关部位功能失常有关。因此,每个人都需要依据自己的体质找出“生、长、收、藏”的侧重点,否则生发不足、收藏不够,都会加重体质的偏颇;同时,根据四季的时气变化的规律,进行适当调摄,加强人体正气,以抵御疾病的入侵,有必要摸索和建立一套适应四季气候变化的养生方法。

四季养生,顾名思义,则是顺应自然界阴阳变化,通过护养调摄,以求长寿之意。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集四季养生成果之大成,提出了四季养生的重要观点和具体方法。主要有:“法于阴阳”,即顺应正常气候、异常气候的阴阳变化;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季“藏于精者,春不温病”;“和于术数”。根据四季气候变化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养生方法,如春季应“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季应“无厌于日,使志无怒”,起居有常;春夏应“夜卧早起”;秋应“早卧早起”;冬应“早卧晚起”。

文摘

第一章 天人合一谈四季养生

顺应自然,天人合一

人与天合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人体的生理活动受自然的影响会不断地调整和适应外部环境。一年中寒热温凉的变化,是由四时阴阳消长的变化所形成的,所以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养生需要适四时而顺寒暑,在千变万化的自然界中把握规律,才能获得健康的体质。

天人合一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相依为命,共同存在。人为万物之灵,没有人的自然界,是没有生机、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自然界;离开自然界,当然也谈不上人的存在。

人是宇宙的缩影,所以说人身虽小,暗合天地。人生存于自然界,应该认识自然,掌握生成之理;顺应自然,应天行事;适应自然,求得生存;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爱护自然,勿伐勿犯。

讲养生,就要弄明白养生的真谛。一个真正懂得养生的人,就必须要有天人合一的观念。养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主张养生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天人合一,即人生的规律应尽量顺应大自然。符合自然规律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天人相应的思想用于养生,便是“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华佗、欧阳修)。“人本于天,天本于道,道本自然,顺乎自然,即是最上养生之道”(王充)。《黄帝内经》中充满了天人相应的思想。陈立夫也说:“道法自然,以此养生则寿”。许多长寿老人总结自己一生的养生经验,都认为“顺乎自然即养生”。

人的一生,要经历儿童时期、青少年、中老年几个阶段,顺应自然,养成良好规律的生活方式越早越好,中老年时期就尤为必要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9: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