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葱须鳞蛾 |
释义 | 昆虫名,为鳞翅目,菜蛾科。危害韭菜、葱、洋葱等百合科蔬菜及野生植物。以幼虫在葱叶夹缝处蛀食,严重的致心叶变黄,叶和花薹多从伤口处断折,降低产量和品质。 中文学名:葱须鳞蛾 拉丁学名:Acrolepla alliella Semenov et Kuzn 别称:韭菜蛾、葱小蛾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纲:昆虫纲 目:鳞翅目 科:菜蛾科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5mm,翅展约12mm,黑褐色。前翅有1个三角形大白斑和2个小白斑,当成虫静止、前翅合拢时,则表现为1个菱形白斑。 卵长圆形,初产乳白色发亮,后变为褐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8mm,细长圆筒形,黄绿色至绿色。 蛹长6mm左右,纺锤形,老熟时深褐色,外被白色丝状网茧。 发生规律在北方一年发生5-6代,以成虫在越冬韭菜干枯叶丛或杂草下越冬,5月上旬成虫开始活动,5月下旬幼虫开始为害,各代发育不整齐,从春到秋均有为害,以8月为害严重。从卵至成虫一世代历期约为25-48天。在陕西,该虫6月后虫口渐增,8月达到高峰,11月露地不再发生。在山东,成虫盛见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可延续到10月。成虫羽化后需补充营养才交尾产卵,卵散产于韭叶上。孵出幼虫咬叶成纵沟并向茎部蛀食,但不侵入根部,常把虫粪留于叶基部分叉处。幼虫性活泼,受惊即吐丝下垂。老熟时在叶片中部吐丝作茧化蛹。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科学肥水,培育壮苗;铲除田间以及周围杂草,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组织,减少来年虫源基数。 药剂防治于当地成虫盛发和幼虫危害期,分别喷施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或50%辛硫磷、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1%灭杀毙乳油6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或20%氰戊菊酯3000倍液。 常用药剂敌百虫、辛硫磷、马拉硫磷、灭杀毙、溴氰菊酯、氰戊菊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