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乌利·希克
释义

简介

乌利·希克 瑞士人 1995年至1998年,被任命为瑞士驻中国大使。

希克从80年代开始接触中国先锋艺术,收藏了180多位艺术家的近2000件作品,包括绘画、雕塑、装置、摄影、影像、方案、招贴、剪纸。

他创立了“中国当代艺术大奖”(CCAA),支持中国更年轻的艺术家走向国际。乌利·希克被称为“完整收藏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人”,他在瑞士的城堡被誉为“中国当代艺术博物馆”,英国艺术杂志《ARTRE-VIEW》将他评为“影响世界艺术100人”之一。

乌利·希克谈艺术品

Q:海外藏家往往注重在推广自己收藏的同时也推广艺术家?

乌利·希克(Uli Sigg)被公认为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最大藏家,自1985年至今,他已经收藏了超过200位艺术家的2000余件作品。1998年,他创立中国当代艺术大奖(CCAA)。此后,他又在世界各地举办中国当代艺术展,向世界介绍中国当代艺术。迄今,他每年还频繁来到中国,拜访艺术家,参观艺术展,继续完善他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体系。

Q:目前的经济危机对你的收藏产生了什么影响?

A:我和经济危机中的其他人一样,确实失去了很多钱。

我是只买艺术品,从不卖艺术品。如果艺术品的价格降下来,这对我有好处。所以,我希望艺术品的价格会“唰唰”的降下来。我现在仍然在继续购买中国当代艺术品。当然现在价格很高,我会少买一些。

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我的收藏方向也是有变化的。相对而言,架上绘画是比较容易卖出去的。但一些雕塑、装置要卖出去则是比较难的。尤其是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这些雕塑艺术家、装置艺术家很难进入一个项目的创作。所以,我的一个转变便是我越来越感兴趣帮助这些艺术家做一些项目。

Q:你会资助哪个或者哪类艺术家做项目?

A:冯梦波。我已经帮助他做了一个非常大的当代山水壁画项目。现在,中国很多年轻人都不是很了解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而冯梦波却能以非常当代的形式,把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带给观众,让中国的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好的认知。我也希望你能通过我举的这个例子,知道目前我做事的兴趣点。

Q:现在,你的收藏理念是否发生了变化?

A:1979年,我刚到中国的时候,并没有立即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品,更多的还是观察、看资料来了解中国。我也想通过艺术,来寻找一个进入中国的通道。现在,观看我的藏品,基本上就能见证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从艺术到社会的很多事情都可从我的收藏中展现出来。我的收藏理念,主要是为了展示中国当代艺术的全貌,更多的是像一个艺术机构的收藏,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品味、爱好来收藏。我希望我的藏品更像是一面“镜子”,来映射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Q:你会限定藏品中每个艺术家作品的件数吗?

A:我不想也不会限定件数。但是我的资金也是有限的,所以也不会无限扩张。如果一个艺术家的一系列作品只是在表述一个观点,我也就不在继续收藏这系列作品了。我要收藏一个艺术家的整个发展过程,而非某个发展阶段。如果一个艺术家一直在做有意思的作品,我就会一直收藏下去。如果,他没有转变,我就会一直等他有新想法再收藏。

Q:你是否满意你藏品中的每件作品?如何处理那些不满意的作品?

A:首先,我不是根据个人趣味来收藏的,所以我不会像那些依据个人趣味做收藏的藏家一样,根据趣味的转变来调整藏品的结构。我目的是要建立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体系,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过程。有些作品我可能不喜欢,但是它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有一席之地,也会被我收藏。

但是,这并不是说我没有错误的选择。在我的两千多件藏品中,也有一些“失败”的藏品。不过,我还会继续保留这些“失败”的藏品。

Q:你如何看待国外收藏家抛售中国当代艺术的现象?

A:我也看到了很多中国之外的藏家在出售中国当代艺术,如罗根夫妇、尤伦斯夫妇、萨奇等。我认为藏家购买艺术品的前提和目的很重要。如果藏家购买艺术品的目的就是为了再卖出去,这是没有问题的,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力。但是,如果藏家购买艺术品是要展示一段历史,要捐赠给艺术机构。如果怀有这样目的的藏家再出售藏品的话,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藏家在购买作品的时候,都会和艺术家谈价格。他应该把他的收藏前提和目的告诉艺术家。如果藏家的目的是为了买卖,却还让艺术家以很低的价格卖给他们,这完全是错误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3: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