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卧龙岗星相石 |
释义 | 卧龙岗星相石之谜 在灌云县伊山公园花房西边,有一宽阔的涧沟,三面是山,一面通向山下平原。周围地形如同船坞。涧沟源头,贴近水面,有一平整的巨石,孤立地平摆着,形如龟鼋,似动未动的俯伏在涧沟。脊背上有众多刻凿的圆窝,如天穹中的日月星辰,故称叫星相石;还有些排列龙形的圆窝,人称“东方苍龙”,故称这个地方为卧龙岗。由于这一独特的奇景,引起古今人们的许多猜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成为千年不解之谜。 星相石体积有二十多个立方米,椭圆形状。表面平整,面积约十余平方米。上面凿有大小不等的百余个圆窝。这些圆窝属于人工用金属点凿而成,因为年久雨水侵蚀而分化,故看不出是金属器錾凿的痕迹,好像是人工用石蛋磨砸出来的。然而此石却是花岗岩夹带云英石质,圆窝又排列有序,若无金属点凿,单凭石头对石头打造,也非易事。总归,此是先民们手工而为的遗迹。 星相石上端,有两个相对最大的圆窝,相距275厘米。偏南的大圆窝,直径22厘米,深10厘米,表示为太阳;另一个次之,直径约20厘米,表示为月亮。正如《汉书·律历志》所载,这是很少见的“日月合璧”表示祥瑞的天象。 其石纹理,纵向东西。在东部位置,出现比较密集的许多圆窝。其中有一个大圆窝,围绕着六七个小圆窝,向东延伸,如史书所言:“七曜聚斗,合璧连珠”,喻意为“东方苍龙”,象征吉兆。此处地名卧龙岗,可能由此而来。其他许多小圆窝,也分列有序,最小的圆窝直径才达2厘米,距群星较远,被称叫海王星。石面纵向有一道天然褶曲,两边小圆窝密集,其曰银河。因含云母较多,夜晚似银河照目。其他大小圆窝,也因云母含量较重,夜晚火光出现时,会反射金光,如天上群星灿烂,更加显得此石的神秘性。 从星相石所处地貌环境和大伊山周围地理情况来看,以及石上所凿圆窝内容分析,其石上的岩画,至少是五千年前或尧舜时代的作品,不会迟于商代。 根据近代水文学家的研究资料表明,大约在一万年前,也就是新生人第四纪冰川期以后,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水不断上涨。加之天象变化,下注了大量雨水,从而开始了一次新的海侵。约到六千年前,东海沿岸,海水上涨40至50米。罘山、伊芦山已成为海中孤岛。大伊山周围也被淹没在海水之中,故有“浪打羊山头,船过夹山口”之传说。其时卧龙岗已形成为船坞,为海船避风港口。星相石如同江南大湖的鼋头渚一样,浮渚水面。当时大伊山的先民们,面对如此天象,十分恐慌,只有祀祭上苍保佑身家性命。《史记》载:“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鸿,大也),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于是尧用鲧来海岱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将鲧殛于羽山,再生由舜推荐鲧的儿子禹续鲧治水。这座羽山就在大伊山北边(现东海县境)。尧舜时代,先民就有“望于山川”,以“日月星辰祭天”之习俗(见尚书·舜典)。大伊山又处于古淮河出海口,滔滔洪水,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生存,只有刻石祭祀天地,寄希望于天神,赶跑水妖而已。 为什么要选择此石刻画祭天?古代人民以龟为神,由来已久。《礼·礼运篇》:“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相传禹治理淮河水系,“东至于海”,在这一带“得神龟而功成”。先民们以为龟蛇能捍难避害,并在旗上绘有龟蛇图,驱逐邪恶。有的在龟背上刻图,其灵验更大,故史书载有“得神龟负文于洛,以尽得天人阴阳之用”之说。 因此说此石处于卧龙岗洪水边,符合镇压水患的地理位置,特别是此石形貌如龟,先民们难得在背上刻画天象祭天巧遇之机,加之当时习俗,其岩画内容解释为祭天之作,其愿望解释为祈祀驱逐洪水灾害之求,还是符合事实的。亦如史书所说:“仰观日月星辰之势,俯察龟文圆曲之象”,星相石是大伊山古老悠久的宝贵文化遗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