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我们的孩子缺什么 |
释义 | 图书信息书 名: 我们的孩子缺什么 作 者:李石华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5月1日 ISBN: 9787802501706 开本: 16开 定价: 28.00元 内容简介《我们的孩子缺什么》是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实用手册。作者力图从专业的角度探究孩子们成长的心路历程,揭示他们内心的奥秘,不仅为今天的家庭教育会诊把脉,也为我们指明了调适、修补、矫治的应对方向,相信能给读者朋友们以帮助。 现在的中国孩子是幸福的一代,千辛万苦的家长为他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他们不缺吃、不缺穿、不缺爱,可以说什么都不缺。事实上,有很多中国孩子都不快乐,物质上富有的他们在精神上似乎缺少了什么。现在的孩子到底最缺什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去做,成为一个千万家长关心的话题。 图书目录第一章 独立自理能力欠缺,家庭传统教育模式亟待完善 独立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内涵,更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成功的一种必备条件。而它恰恰是中国孩子所欠缺的,中国家长对孩子呵护得太多太过,有的家长很愿意做孩子的一根拐棍。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了家长的呵护,甚至希望永远有这种呵护,因此,依赖性越来越强,独立自理能力越来越差。 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提醒家长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走独立的道路,这是我们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新时代的家长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从小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走出过度保护的藩篱。只有当孩子能够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时,深藏在他们身体内部的各种潜能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1.难言之隔代爱 2.过度保护的伤害 3.独立思维能力的剥夺 4.有一种爱叫手放开 5.自主自立是父母无法“代劳”的 6.让孩子懂得劳动的价值 7.还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 8.提高孩子自理能力的方法 第二章 不懂得分享与爱,缺少感恩的心 我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自古就有施恩图报的古训,有投之以李、报之以桃的处世信条,更有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美德。但是,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的人抱有感激之心,对目前处在娇生惯养环境中的中国孩子来说,成为一种奢望。一些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漠视家人、老师、朋友的真情帮助,认为得到别人感情是理所当然的,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也很难适应社会。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让感恩教育融入每个孩子的心灵,让感恩行动成为孩子终身受益的一种习惯与美德是当前家长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孩子为何不知感恩 2.孩子的一颗冷漠的心 3.逆子弑母,谈何感恩 4.让孩子学会给予 5.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爱心 6.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温暖 7.留给孩子感恩的机会 8.让孩子从小懂得生活的艰辛 第三章 责任心淡漠,人格塑造与灵魂升华不能完美结合 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也是孩子将来立足社会、获得事业成功至关重要的品质。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名成员,既应该享受其权利,当然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然而很多父母都抱怨孩子承担责任的能力很差、不知道主动认错。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现在我国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十分优越,是促使他们从小以自我为中心倾向的重要因素,但不能否认,我们的家庭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应该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自己承担责任的观念,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尽量独立完成的观念和习惯。 1.缺乏对生命的责任心 2.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责任缺失 3.事事包办,孩子责任感缺失 4.不要让孩子的责任意识受到伤害 5.让孩子学会勇敢地说:这是我的错 6.多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 7.榜样越多,孩子责任心越强烈 第四章 过分娇贵,缺少必要的生活磨练与饥饿 人的一生,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尤其是幼小的孩子,由于受 到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能力十分有限,缺乏经历和经验,再加上当今的 孩子多生长在温室中,受到众星捧月般的呵护;生活中家长唯恐孩子吃一 点苦、受一点委屈,造成了孩子承受失败、挫折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力越来 越薄弱。 最近一些调查表明: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自杀率呈上升趋势;在回答 “遇到困难怎么办”时,97%的中、小学生想到的是找家长或教师,而不是 自己想办法解决。由此看来,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有必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1.船王之子的启示 2.缺乏必要磨练,意志力脆弱 3.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 4.让孩子的生活多一些挑战 5.让孩子学会抵抗诱惑 6.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力 7.教孩子勇敢面对困难 8.要舍得让孩子吃点苦 第五章 心理畸变,过高期望值和高标准要求是症结所在 如今的中国父母往往把太多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百依百顺。只注重孩子的学习,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父母可以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所以对孩子是有求必应,什么家务都不让他们干,似乎是用一种赎罪的心态来为孩子效劳。然而,父母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孩子却离他们的预期目标越来越远,任性、自私、叛逆、嫉妒、虚荣等缺陷在很多孩子身上体现得很明显。 针对这一现状,国外有学者无不担忧地说:“一个人有人格缺陷是个人问题,但如果很多人都有人格缺陷,那就成了社会问题。最为可怕的问题是,这种人格缺陷如果再‘代代相传’,将来的中国社会简直难以想象。我真为中国孩子的未来担忧。” 1.任性——“我就是太阳!” 2.依赖——别让孩子变成“小跟班” 3.自私——当心占有的本能发生畸变 4.叛逆——面对说“不”的孩子 5.自负——孩子成长的羁绊 6.嫉妒——孩子心中的一根刺 7.虚荣——孩子美好心灵的腐蚀剂 8.孤僻——无法敞开心灵的芳菲 9.自卑——孩子难以逾越的障碍 …… 第六章 缺少安全感,养成教育有失偏颇 第七章 金钱价值观扭曲,缺乏理财能力 第八章 精神文化缺失,品质修养与物质享受严重失衡 第九章 走不出自我,生活空间过于狭小 第十章 性知识匮乏,青春期生理变化常引发尴尬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