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我对你错 |
释义 | 我对你错作 者: (英)博诺 著,冯杨 译 出 版 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出版时间: 2008-11-1 字 数: 200000 版 次: 1 页 数: 248 开 本: 大32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203062448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自我实现/励志 >> 学习方法 >> 思维训练 定价:¥28.00 编辑推荐《六顶思考帽》作者,爱德华·德·博诺,世界创新思维大师经典作品。 突破企业、组织和个人生活困局的创造性思考方法。 一开始接触德·博诺博士的思维体系时,我也是抱着怀疑的态度,但当我读完这本精彩的书以后,我却变成了一个忠实的信徒。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Ivar Giaever 德·博诺博士的创造性思考方法已经得到了众多专业人员的实践检验,而这些方法也确实有助于人们变得更有建设性和开创性。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Sheldon Lee Glashow 争论无穷无尽,跨越才能创新。走出僵化和对立、培育建设性与创造力的新思维方法,尽在《我对你错》。 德·博诺博士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将大脑理解成自我组织的信息系统。由此,他设计出了一系列实用的思考工具。从世界造句的大公司,到四岁的孩童,他的思考工具都得到了有效的运用。他设计的六顶思考帽方法,第一次为西方思维提供了一种建设性而非论辩性的语言。德·博诺博士的思考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简单和实用。 三位诺贝尔奖得主共同作序推荐。 与《六顶思考帽》齐名的创新思维经典,走出僵化和对立、培育建设性与创造力的新思维方法。 德·博诺用最清晰的方式描述了人们为什么思考以及是如何思考的。对于任何一个想要理解人的思考和行为的读者来说,《我对你错》这本书是不可或缺的。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Ivar Giaever 在协调来自不同团体,背景各异的人方面,博诺提供了快速解决问题的工具。 ——IBM 我们的思考过程应该遵循大脑的真实机制,而不是模仿那些老旧的、有害的模式,正是这些模式,导致了人类的战争、灾难,以及对地球的掠夺。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Sheldon Lee Glashow 没有比参加博诺研讨会更好的事情了。 ——著名管理大师汤姆·彼得斯 逻辑思考是我们的教育体制唯一鼓励和认可的思考模式,我们的文化也对以非逻辑方式进行的思考持怀疑态度。但是,德·博诺博士非常出色地暴露出了传统体制过分依赖于逻辑思考而导致的错误。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Brian Josephson 内容简介为什么当代社会中的许多关键问题都无法解决? 在本书中,通过《我对你错》这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书名,世界创新思维大师爱德华·德·博诺向读者充分暴露了人类过分依赖传统逻辑思维而导致的不足和弊端。他指出,传统思维虽然曾经为人类收获了累累硕果,但如今已经无法解决世界面临的诸多紧迫问题,也无法更好地帮助我们应对政治、经济、社会以及个人生活中的重重困局。改变势在必行,一场新的文艺复兴已经悄然开启。 德·博诺认为,在传统思维中,人们拥有的是“岩石逻辑”——岩石具有固定的形状,它坚硬、棱角分明、很难变形。这形象地揭示了取决于二分法的传统逻辑思维系统的特征,即强调对,错、是,非、高兴/伤心、有罪,无辜的“刀刃区分”。这种冲突性的思维模式必然导致僵化和对立,无法适应今天快速变化的世界。 而在本书中,德·博诺将人类的大脑描述了为一个可以自我组织的信息系统,它能使感知、记忆和人生经验等在我们的思考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减少对逻辑、推理及争辩的依靠。透过大脑独特的运作方式,德·博诺提出了“水的逻辑”——水是流动变化的,我们关注的不是水“是”什么,而是水将“流向”何方。水的逻辑不具有绝对性,而是会随着环境和情景的改变而改变。德·博诺希望能用这种建立在感知基础上的“水的逻辑”,代替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富于对立性的“岩石逻辑”。 寻找一种具有调适性而非冲突性,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而非千篇一律、模式化的方法,并引领人们走向更有成效、更具建设性的文明,这正是本书的最终目的和最大价值所在。 本书综合神经科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众多学科知识,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事务、世界冲突和个人生活等方面的核心话题,因此得到三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倾心推荐,不愧为一部大师级的经典著作。 作者简介爱德华·德·博诺博士曾任教于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剑桥大学和哈佛大学。他被全世界公认为创造性思维领域的权威,被誉为“创新思维之父”。他原创了“水平思考”(Lateral Thinking)这一概念,被收入权威的《牛津英语大词典》。他出版了62本书,这些书已经被译成37种文字。在因特网上,涉及他的信息已超过了4000000条。 德·博诺博士曾受邀前往52个国家举行讲座和出席国际会议。1989年,他被邀请去主持一个由诺贝尔奖得主参加的会议。许多世界知名的公司都受益于他关于如何思考的指导建议,这些公司包括微软、摩托罗拉、松下、麦当劳、IBM、杜邦、壳牌石油、可口可乐、通用、柯达、英国航空、麦肯锡、福特,等等。国际天文学组织用他的名字给一颗行星命名,而南非的一个教授协会把他誉为历史上对人类贡献最大的250个人物之一。 德·博诺博士设计了直接教授思考技巧的学校教育课程——CoRT思维训练课程。现在,世界上已经有很多国家的大中小学在采用这一课程。 德·博诺博士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将大脑理解成自我组织的信息系统。正是在这一坚实的理论基础上,他设计出了一系列实用的思考工具。从世界知名的大公司,到四岁的孩童,他的思考工具都得到了有效的运用。他设计的六顶思考帽方法,第一次为西方思维提供了一种建设性而非论辩性的语言。德·博诺博士的思考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简单和实用。 目录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推荐序三 引言:新文艺复兴 作者注解 第一部分 我们的思维体系 人类事务 感知 幽默 实用效果 第二部分 人类的大脑 模型的正确性 不同的世界 传统的桌面逻辑 大脑的神经网络 第三部分 感知是如何运作的顺序模式 引发和重建 模式的非对称性 洞见 后向学习 时间序列 流域 刀刃区分 先占先赢 不搭配 准备 情境 循环 创建意义 注意 相关性和意义 零度坚持 第四部分 我们传统的思考习惯 语言 思考和智商 批判性思考 拉弗曲线 解决问题 分析 描述 自然 数学 不是就是 绝对性 争论和冲突 信仰 科学 创造力 历史 逻辑 艺术 第五部分 社会及其制度的思考方式 改变 下一步 饱和 教育 循规蹈矩 短线思考 民主制度 实用主义 官僚体系 分隔 大学 交流 包装 实际成果摘要 总结 附录:水的逻辑 书摘插图第一部分 我们的思维体系 本书要讨论的一些问题如下: 为什么幽默是大脑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为仲么古典哲学家们总是忽略了对幽默的探讨? 与我们传统的观点相反,为什么大脑可以是一个简单的机制。但它却能以高度复杂的方式运作? “消极”信息系统和“积极”信患系统之间的重大区别。 为什么语言在用于描述时具有诸多优点,但在感知方面却显得粗糙、低效? 为什么我们只能看见我们准备看见的? 为什么后向学习如前向学习更加容易? 各种模或怎样既有宽泛的定义域,又有刀刃区分的分类含义? 为什么我们从古希腊人继承而来的、建立在真相和推理基础上的传统思维有可能使我们的文明步入了错误的轨道? 我们怎么会变得如此沉迷于历史? 为什么传统的推理叫做“桌面”逻辑。 为什么我们在技术领域内突飞猛进,但在人类事务的领域却进展甚微? 为什么资料分析本身不能产生出创意,甚至不大可能揭示出资料中所包含的旧观念? 神经网络中的神经细胞行为如何能够转换成人们在解决政治、经济和世界冲突问题中的智力和见解? 我们如何在拥有模式形成系统的同时仍然享有自由的意志? 为什么我们完全没能理解创造力,为什么事后看起来符合逻辑的某些事物在事前却无法推导出来? 为什么逻辑争论从来没能成功地改变偏见、信仰、情感或感知?为什么这些事物的改变只能通过感知的改变来宾现? 在自我组织的系统中,信抑为什么很客易地被建立起来? 这些信仰又如何提供了感知性的真理? 传统的逻辑如何使我们陷入了对与错的争论,并使我们执著于对与错的绝对性? 我们如何设计出特定的创造性工具来有意识地产生创意? 为什么我们在说出某种事情之后就会找到它的理由,亦即为什么激发的逻辑在模式形成系统中具有数学上的必要性? 一个简单的、随机输入的词汇为什么能够变成如此强有力的创造性工具? 为什么我们迫切需要创造出很多新词汇来帮助我们进行思考? 为什么需要用橷单词“po”来执行激发功能? 为什么既有的科学方法及其最“合理”假设都有可能在感知上是错误的? 为什么拉弗曲线(越多越好)在我们的传统思考中是一个大问题? 我们一直以来所珍视的争论模式本来是抱着更好地考察事物蹲初衷,但它为什么却很快丧失对事物的“考察”? 为什么我们借以获取进步的基本模型——经由混乱而形成的演化——注定是无效的? 为什么如果不把人类大脑的系统行为考虑进来。哲学就只不过是一场文字游戏? 为什么我们为了处理冲突而建立的逻辑原则——二分法——导致了如此多的灾难? 为什么诗歌和幽默都很好地表现了与推理逻辑完全不同的感知逻辑? 为什么我们把感知留给了艺术领域,而艺术却表现平平? 为什么最好把真理描述成由众多具体环境导致的一个结果? 我们如何最终从信息技术中衍生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就像卡尔·马克思从蒸汽技术的工业革命中衍生出一种意识形态那样? 人类事务 我想回到早先提出过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在技术领域内的突飞猛进与我们在人类事务领域内的提襟见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可以通过电视和卫星立刻同成千上万的人取得联系,我们的飞行速度现在已经超过了声波的速度,我们拥有的核力量可以消灭一切文明(而且是好几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