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刺魨
释义

刺魨是一类奇怪的鱼,体短而宽,眼大,牙呈喙状,满身长着坚硬的长棘,名字的本身就反映了这一事实。棘刺基部互相联接,形成一个连续的一整块甲板,棘刺却能灵活自如。它的模样真像一只陆地上的小刺猬。 刺魨是魨形目鱼类。“魨”是由“豚”字演变成的。豚是小猪的意思,因为这类鱼中,除了马面魨、三刺魨、鳞魨以外,身躯大都肥肥胖胖圆圆的像小肥猪那样,所以就叫豚(魨)了。

刺魨体短圆形,头和体的背面颇宽圆。尾部短小,似圆锥状。鳞已变成粗棘,棘下有2至3棘根,棘很长或粗短,仅吻端与尾柄后部无棘。口端位,中小形,上下颌的牙齿各愈合成一个大牙板状,中央无齿缝。眼中大或稍大,侧位而高。鼻孔2个或无。鳃孔短小,侧位。背鳍与臀鳍相对,位于体的后部,均甚短小,无鳍棘;胸鳍侧位;无腹鳍;尾鳍圆形。有鳔。有气囊。

刺魨有15种,在世界三大洋都有分布,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种类为最多,特别是密斑刺鲀更为常见,其体淡褐色,具深色斑点,最大体长约90厘米。刺魨主要生活在热带海洋的浅海区,为热带海藻和珊瑚礁附近生活的底层鱼类。我国产6种,主要分布于南海及台湾海峡,沿海分布最广的是六斑刺魨,见于南海、东海和黄海,而眶棘短刺魨分布在舟山群岛以南海域。

刺魨上下颌的齿连在一起,构成一个强有力的牙板,能咬碎贝壳,所以能以坚硬的活珊瑚、贝、螺、虾、蟹等为食。

刺魨身披的棘刺是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由鳞片慢慢演化而形成的,这是它唯一的自卫武器。也就是说,刺鲀的鳞就是可以活动的棘刺。平时,这些棘刺就像其它鱼儿身上的鳞片一样,平平地贴在身上,顺溜溜、光滑滑的,看不出来。它没有腹鳍,靠着背鳍和臀鳍的摆动在海水里游泳。

游泳能力弱。每当敌害来侵袭的时候,刺魨就大口咽下海水和空气,使身体胀得圆鼓鼓的,棘刺也跟着膨胀了的皮肤竖立起来,就像一个带刺的球,“球”内充满了空气和水,它就肚皮朝上漂浮在水面,仿佛漂在海上的一个大毛栗子,还会从嘴里不断发出“咕咕”的叫声。

有时遇到一大鱼袭击一群小刺鲀,它们全都竖起了刺并聚集成团,似一大刺球,使敌害望而生畏。

这种“恐吓术”虽然不能给敌害以损伤,却也能防身,那些凶猛的海洋动物如双髻鲨等遇上了它,也难以下嘴,只好悻悻地游走。

当危险过去了,刺魨就将吞进肚中的水和空气吐出来,恢复了原形,棘刺倒伏紧贴身上,慢慢沉向海底。

这种奇特的鱼,我国很早就发现了。唐代开元年间,《本草拾遗》中就有关于刺魨的记载。“鱼虎生南海,头如虎,背皮如猬,有刺着(同螫)人如蛇咬,亦有变为虎者。”“鱼虎”就是刺魨,由于它有彩色斑斓的花纹,因此得名。至于说它能变成虎的,那只是一种臆想而已。

刺魨是一种有毒鱼类。《本草纲目》中说它气味有毒。事实上,刺魨的肝、血和生殖腺有毒,肉也可能有毒。因此,刺魨不能食用,但可以用它作肥料。

刺纯色彩美丽,模样很奇特,却成了水族里的观赏鱼类,逗人喜爱。常见的有大斑肩刺魨、九斑刺魨和密斑刺魨等。但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不易看到它那副怪模样,只有受到外界刺激时,棘刺才直立,像个刺毛球。此外,人们也常把刺鲀皮充气,晾干,中间放一灯泡,当作艺术珍品出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3:2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