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我的生育故事 |
释义 | 基本信息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第1版 (2010年5月1日) 平装: 233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108034236 内容简介妇女的生育状况直接反映妇女的解放程度。从妇女们亲身经历的生育故事中,可以了解她们的生存环境,她们的自身价值,她们究竟为什么生育,到底是谁让她们非生儿子不可。我们不要去苛求农村妇女如何愚昧落后,也不要去责怪传宗接代的旧思想多么根深蒂固,毕竟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毕竟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大国,毕竟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新的社会形态产生,当城市化让核心家庭成为主流,当社会养老成为每个公民都能享有的权利,当随父姓随母姓成为一种普遍而时尚的选择,那么,我们努力推动的两性平等的理想社会一定能够诞生。 《我的生育故事》是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序一 她们为什么非生儿子不可/1 序二 传统生育文化为何阴魂不散/4 第一章 躲进深山,也没生出儿子/3 生女受虐待,生儿遭不幸/8 千辛万苦,生下不孝之子/13 为了生儿子,毁了家庭/117 远走他乡生儿子,险出人命/23 因为超生,夫妻都被开除公职/28 命运弄人,超生的儿子有缺陷/34 近亲偏婚育,最终吞恶果/38 评论性别偏好是男权社会的产物/42 第二章 生了十四个,最终贫病交加/47 七个孩子,把我们的血脉都耗干了/54 九女一男不是福,穷困生活伴一生/60 有了儿子,老了还得自己苦熬/65 连续超生,害苦了孩子/69 生了四个儿子,也难直起腰/73 生了儿子还想生,越生越穷/77 评论隐藏在生育背后的贫困/81 第三章 荒唐的转胎说害惨了我/85 我只被当做生育机器/91 婆婆用手取出我的绝育环/99 一双女婴被遗弃在雪地上/103 婆婆把怀孕的我推下楼梯/107 生育让我倍感世态炎凉/112 评论男孩偏好是针对妇女的暴力/117 第四章 第五章 附录 后记/232 序言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专家学者搞调研,计生部门出政策,各级政府立军令状,新闻媒体作宣传,目的就一个,一定要想方设法把出生人口性别比降下来。在大众媒体的宣传中,最常见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不把出生人口性别比降下来,20年后将有3000万以上的男人找不到老婆。”对这种说法,妇女界首先提出异议,尤其那些关注社会性别问题的专家学者,她们认为,这种说法本身就是性别歧视,难道女人出生的价值就是为了给男人配对做老婆?从女性主义的立场看,妇女的权利即人权,如果一个国家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一直居高不下,这只能说明妇女的人权状况不佳,因为生存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权利,如果连最基本的权利都保障不了,还怎么能谈教育权、就业权、参政权等等,“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也只能是一句口号罢了。 我们国家的人口性别比失衡严重到什么程度?连续多年的统计显示,全国男女比例平均达到了120:100,有的省份高达130:100以上。那么,我们要问,那些本该出生的女孩哪里去了?毋庸讳言,大部分都被B超机超掉了,也有一部分出生后被遗弃了,还有一部分出生后没有登记成了“黑人”。 后记这本书虽然是我的创意,并由我担任主编,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记者和业余作者在采访方面的努力,没有被采访对象的积极配合,没有特约编辑的认真选编,它也可能胎死腹中。前不久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寻梦:中国打工妹生存报告》也是如此。 由于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和社会活动,使得我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直接参与编辑工作,只能邀请关注这个领域的媒体同行和朋友用志愿者的精神进行合作。正因为这样,这两本书也就容纳了更多的观察角度,使它们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有了更大的参考价值。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来自台湾的郭慧玲女士,写作《寻梦:中国打工妹生存报告》一书,她不但承担了大量的采访任务和有关政策文件的搜集整理工作,还将全部稿费捐给农家女机构。还要感谢参与编辑工作的有相当专业水准但其姓名并未出现在书上的朋友,如中国妇女报社的老社长申万起和资深编辑郑荣昌先生,没有这些朋友认真负责的工作,这两本书不可能以这样的面目呈现给读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