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刺猬皮 |
释义 |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 "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原名猬皮。原动物有两种,因头部已割除,故生药外形甚难区别。 简介[名称] 刺猬皮Corium Erinacei 别名:偷瓜畜、偷瓜罐皮(江苏),猬皮(河北、山东、河南),猬鼠皮(湖南),毛刺皮(甘肃),刺血儿、偷瓜婆(浙江),刺球子(湖北)。制成粉末状后又称“刺茄散”。 [效用] [性味] 苦甘,平。 [功用] 凉血,解毒,止痛。 [主治] 胃脘疼痛、反胃呕吐、便血、血痢、痔疮等症。 [用量] 6.5g~13g。 【注意】孕妇忌服 原动物刺猬别名:刺球子、毛刺、刺鱼、猬鼠。 Erinaceus europaeus L.--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哺乳纲Mammalia,食虫目Insectivora,刺猬科Erinaceidae 体形肥大。头宽而吻长。眼小。耳短,其长度不超过周围棘刺之长。四肢短小,具5趾,有爪。爪较发达,前肢爪特别锐利适于掘土。尾粗短。全身被棘刺。脸部、身体腹面及四肢均被有细而硬的白色长毛,腹面边上并有灰褐色的软毛。雌体有乳头5对。全身棘刺有两类不同颜色组成:一为纯白色,为数较少。另一类为基部白色,中上部有一段棕褐色,棘尖又为棕褐色。因而使整个背部呈土褐色。额面部及四肢色较深,呈浅褐色。 成体体重一般为500克左右,体长约20厘米以上,棘刺长为1.5~2.5厘米左右。 栖息于山地森林、平原草地、杂草丛或丘陵地等等不同环境。一般多在平原及丘陵地较潮湿或污秽的地方活动,偶也进入房屋内。刺猬虽属食虫目,但其食性较为复杂性,除食昆虫及其幼虫、小形鼠类、幼鸟、鸟卵、蛙、小蛇、蜥蜴等外,有时也食植物性野果或瓜果蔬菜之类的农作物。在遇敌害时,全身蜷成球状,以为防御,故有"刺球"之称。冬季进入洞穴中冬眠。 每年繁殖1~2次。每次产3~6仔,多至8仔。初生幼仔体棘软无毛。 刺猬分布极广,数量亦多,全国除内蒙古、新疆等地区以外,均有发现。 短刺猬别名:达乌尔刺猬、大耳猬。Hemichianus dauricus Sundevall--刺猬科Erinaceidae 外形同刺猬,唯耳甚大,长于周围棘刺。棘刺由耳基前端稍后方起始,向后经背至尾部以上。刺较细而短,有棕褐色和白色相间,整个背部呈浅褐色。全身无白色的棘刺。腹毛土黄色。 栖息于西北方干旱地区草原地带的低洼地以及半荒漠地区的灌丛中。食性与刺猬相同,亦有冬眠习惯。 分布于辽宁西部、河北北部以及内蒙古东部草原等地区。 以上两种原动物的检索表: 1.体形较大。耳短,其长可超过周围棘刺长,头顶刺不中分………刺猬Erinaceus europaeus 1.体形较小。耳甚大,其长超过周围棘刺长………………………短刺猬Hemichianus dauricus 采制一年四季都可捕捉,趁刺猬冬眠时候捕捉更为方便,捉到后用脚紧踏刺猬,使它四肢伸开,然后用快刀纵剖腹部,割去四爪,用力挤出内脏,剥去肌肉,取皮翻开,使刺毛向里,挂通风处阴干,刺猬皮不能太阳晒,以免皮内脂肪溶化走油,影响质量,干后即为成品。 炮制取拣净的刺猬皮,剁成小块,洗净,晒干,另取滑石粉置锅内炒热,倒入刺猬皮,炒烫呈黄色,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即成。 临床应用1.验方:用于遗精,遗尿,尿频。刺猬皮、益智仁各等分,研末。每服3g,日服2-3次。方中刺猬皮固精止遗,为君药。2.验方:用于痔疮肿痛,出血。刺猬皮、槐花各9g,地榆、黄芪各15g,水煎服。方中刺猬皮收涩止血,化瘀止痛,为君药。 3.验方:用于血瘀气滞之胃脘疼痛。刺猬皮研末。每服3g,日服2-3次。方中刺猬皮收涩止血,化瘀止痛,为君药。 刺猬皮-功能主治 刺猬皮降气定痛,凉血止血。治反胃吐食,腹痛疝气,肠风痔漏,遗精。 ①《本经》:主五痔阴蚀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阴肿痛引腰背,酒煮杀之。 ②《别录》:疗腹痛疝积,烧为灰,酒服之。 ③《药性论》:主肠风泻血,痔病有头,多年不瘥者,炙末白饮下方寸匕;烧末吹主鼻衄。 ④孟诜:烧灰酒服治胃逆,又煮汁服止反胃。 ⑤《本草备要》:泻,凉血。 ⑥《本经逢原》:除目中翳障。 ⑦《随息居饮食谱》:煅研服,治遗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或入散剂。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选方①治反胃吐食:猬皮烧灰,酒服或煮汁,或五味淹炙食。(《普济方》)②治肠风下血:白刺猬皮一枚(于铫子内煿针焦,去皮,只用针),木贼半两(炒黄)。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空心食前。(《杨氏家藏方》猬皮散) ③治痔:猬皮、穿山甲等分,烧存性,入肉豆蔻-半,末之,空肚热米饮调二钱服。(《本草衍义》) 刺猬皮④治肠痔下部如虫啮:猬皮烧末,生油和敷之。(《简要济众方》) ⑤治肛出:猬皮一枚,磁石四两,桂心一尺。上三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一服。(《千金方》) ⑥治五色痢疾:猬皮烧灰,酒服二钱。(《寿域神方》) ⑦治遗精:炒刺猬皮研末。每次二钱,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⑧治前列腺炎、肾结石:猬皮2个,焙干研末。分40包,早晚用米汤各送服1包。服药过程中可有尿道灼痛感,勿顾虑。(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⑨治鼻衄:猬皮一枚,烧为灰,细研,每用半钱,绵裹纳鼻中,数易之。(《圣惠方》塞鼻散) ⑩治鼻中息肉:猬皮炙末,绵裹塞之三日。(《千金方》) ⑾治猘犬咬人:猬皮、头发等分。烧末,水和饮一杯。若或已目赤口噤者,折齿下之。(《补缺肘后方》) 各家论述1.《本草经疏》:猬皮治大肠湿热血热为病,及五痔阴蚀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也。阴肿痛引腰背,腹痛疝积,皆下焦湿热邪气留结所致,辛以散之,苦以泻之,故主之也。2.《本经逢原》:猬皮,《本经》主五痔阴蚀,取其锐利破血也,酒煮治阴肿痛引腰背,取其筋脉能收纵也。 3.《神农本草经》:主五痔阴蚀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阴肿痛引腰背,酒煮杀之。 4.《名医别录》:疗腹痛疝积,烧为灰,酒服之。 5.《药性论》:主肠风泻血,痔病有头,多年不瘥者,炙末白饮下方寸匕;烧末吹主鼻衄。6.孟诜:烧灰酒服治胃逆,又煮汁服止反胃。 7.《本草备要》:泻,凉血。 8.《本经逢原》:除目中翳障。 9.《随息居饮食谱》:煅研服,治遗精。 产地及销售习惯主产于河北保定、通县、天津、永清,江苏南通、如皋、震泽,山东惠民、即墨、五莲,河南开封、中牟、郑州,陕西榆林、洵阳、紫阳,新疆伊犁、察布查尔,甘肃文县、武都、宕昌、西礼、 成,内蒙古呼盟、哲盟、昭盟,浙江嘉兴、海宁、德清、绍兴,安徽蚌埠、六安,吉林东辽、安广、洮南,湖北房县、随县,湖南安乡、浓县;此外,广东、黑龙江、辽宁、江西等地亦产,一般自产自销。 药材鉴别性状鉴别 本品呈多角形板刷状,或呈条状、筒状、盘状,长约3~4厘米。皮焦黄色,表面密生硬刺而错综交叉。刺长1.5~2厘米,坚硬如针,黄白或灰白色,尖端呈焦黄色。皮的内面灰棕色,有突起,即刺的基部。有特殊腥臭气。 以体干、肥大、皮厚、刮净肉脂、刺毛整洁者为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