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问题与观点:20世纪文学理论综论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4月1日) 外文书名: Problems and Perspectives:The Comprehensive Study on 20th Century Lierary Theory 丛书名: 新世纪经典译丛 平装: 424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64901608, 7564901608 条形码: 9787564901608 商品尺寸: 24.2 x 18.2 x 2.6 cm 商品重量: 699 g 作者简介作者:(加拿大)马克·昂热诺 (法国)让·贝西埃 (何兰)杜沃·佛克马 等 译者:田庆生 史忠义 马克·昂热诺,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法语语言文学教授,文学理论家,社会批评学家,思想史学者,尤其擅长于19和20世纪的政治思想史研究,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 让·贝西埃,法国巴黎新索邦大学比较文学教授,曾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在欧美多所大学任教,近期主要著作有《文学及其修辞学》(PUF,1999),《文学有何地位?》(PUF,2001)和《文学理论的原则》(PUF,2005)。 杜沃·佛克马,荷兰比较文学教授,曾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长、荷兰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现任欧盟科学院文学戏剧委员会主任等职。 伊娃·库什纳,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比较文学教授,在文学理论、文学人类学、美学、加拿大英法文学关系、欧洲语言文学关系史等领域的研究中均有建树,曾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长,渥太华大学校长等职。 译者简介: 史忠义(1951-),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图作家协会会员。1976年西安外国语学院法语专业毕业。1992年获瑞士洛桑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963年获巴黎索邦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主要著作有:《中两比较诗学新探》(2008)、《20世纪法国小说诗学》(获社科院外文所2002年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现代诗人郭沫若的西方浪漫主义倾向研究》(法文,瑞士伯尔尼Peter Lang出版社,1993)、《中西方梦的文学功能的比较研究》(法文,法国里尔国家论文制作中心微缩皈,1996)、《比较文学与诗学文选》(2008)。 主要译著有:《20世纪的文学批评》(法让-伊夫·塔迪埃著,1998)、《问题与观点,20世纪文学理论综论》与田庆生合译,获2002年外语类国家图书奖二等奖)、《热奈特论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诗学电》(上下册,获2003年外语类国家图档奖三等奖)、《言语行为哲学,语言的精神衬托及日常性》(2003)。 合作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的《诗学新探》2004)、《社会·艺术·对话》(2004)、《理解与阐释》(2005)、《国际翻译学新探》(2006)、《圈际文学人类学研究》(2006)等书。主持百花文艺出版的。新世纪人文译丛(西方20世纪经典文论)10种,华夏出版社的“新人间喜剧”4种,“法国当代桂冠小说”6种,东方出版社的《尤瑟纳尔文集》7册(2002),天津人民出版社的“法兰西学术丛书”6种等译事。 内容简介《问题与观点:20世纪文学理论综论(修订版)》是一部关于20世纪文学理论发展和现状的权威性著作。《问题与观点:20世纪文学理论综论(修订版)》是由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理论委员会酝酿讨论、多国专家学者集体撰写的一部总结性文学理论专著,旨在展示国际范围内文学理论领域争论和研究的现状,介绍各种不同的观点,阐明多元化的方法和理论,指出它们的认识论前提,在关注各种理论建议之现状的同时展望它们的前景,从总体和多重角度考察文学场以及文学客体。全书分为四个部分:一、文学史实的形态与鉴定;二、文学体系;三、文本与文学交际;四、批评的途径与方法。每个部分又都采用了综论的方式。第一部分回顾了若干大的文学形态及其鉴定过程,展示了从渊源方面或者从整体方面考察文学客体的努力。第二部分从文类、史学与文学、社会与文学、跨语言整体、跨文化研究与文学等跨学科的多重视角、多重关系中,从文学客体和文学场的内部及外部考察和界定文学。第三部分关注文本以及文学交际的理论化方式,如修辞学、语用学、言语分析、叙述学、主体理论和接受理论等。第四部分从“如何阐释文学”和“文学客体有哪些部分需要阐释”两个方面挖掘“阐释”概念,考察阐释的可能性、可靠性或特性,并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当代背景角度,从文学理论和方法论的有效性前景方面,探讨了各种认识论问题。 《问题与观点:20世纪文学理论综论(修订版)》适应研究界和高等学校现当代文论教学研究的需要,也适应作家和读者中关心文学研究和文学作品者的实际需要。 目录关于“文学性”的定义的思考(译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文学史实的形态与鉴定 1.社会、文化与文学史实 2.文学性 3.文学概念的外延和动摇 4.普遍性与可比性 5.文学共性的臆测与推论 第二部分 文学体系 6.文学体裁 7.戏剧研究 8.文学的历史结构 9.文学社会学 10.翻译 11.跨文化比较研究 第三部分 文本与文学交际 12.作为结构和建构的文本 13.修辞学与文本的生产 14.“主体的比较”:主体在话语中的影响 15.文学的接受 第四部分 批评的途径与方法 16.阐释论 17.文学评价 18.文学与表现 19.认识论问题 附录:文学史的撰写 《欧洲语言文学比较史》之介绍:原则与组织工作 参考书目 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 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