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文学社团的新青年社研究
释义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第1版 (2006年6月1日)

丛书名: 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史研究书系

平装: 301页

开本: 16开

ISBN: 7801864743

条形码: 9787801864741

产品尺寸及重量: 23 x 14.8 x 2 cm ; 358 g

ASIN: B00114NOPW

内容简介

把新青年社当作文学社团进行系统研究,指出《新青年》的作者群与编辑集体形成了文学社团,是本书的立足点。本书的研究思路是将当时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还原到日常生活的逻辑上加以考察,从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材料来探寻新青年社团的形成,披露、考证出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它们为深入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书是《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史研究书系》中的一册,“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史”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本丛书共有七种,分别是关于《新青年》为核心的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南社、栎社、以及施蛰存等文人为核心的文学团体。这七个社团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第一种是传统文人社团的模式,如南社和栎社,其成员主要是接受传统教育的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之际,他们以诗会雅集的形式来抒发情怀、交流心声,诗文创作似乎是他们从事社会活动之佘的一种高雅消遣。第二种模式是依托现代知识分子的公共活动空间,如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他们利用结社活动来聚集力量,向社会发出改革的声音,在他们看来,文学创作与社会活动是浑然一体的,文学如同生活。第三种模式是以同人刊物为核心聚集起来的一个作者阵营,因为是“同人”,作者队伍也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文学社团。如新青年社与语丝社,这个“社”本身意指“单位”(杂志社),但也可以转喻为社团。它的标志是刊物,刊物在社团在,刊物停办,社团也就不存在了。第四种模式是文人的小团体,虽无明确的结社意识,但因为经常聚集在一起而含有了社团意义。如施蛰存、杜衡、刘呐鸥等人,他们之间的交往聚集经历了多种形式,但始终代表了某种审美倾向,因此也可以算作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学社团。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9: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