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学翻译中的创作论 |
释义 | 基本信息出版社: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2月1日)平装: 243页 正文语种: 汉语 开本: 32 ISBN: 9787565100420 内容简介《文学翻译中的创作论》内容简介:随着对文学翻译方方面面的接触越来越多,它与文学创作的关系问题就成了我日益关心的一个主要课题。古今中外的翻译界都曾论及文学翻译与文学创作的关系问题,认为译者做的工作与创作有些相似,然而仅此而已,很少有译家深入探究,更不用说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的研究。 作者简介王丹阳,1992年7月于南京师范大学外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l2006年7月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翻译学方向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目录前言 第一章 中外译论关于文学翻译与创作的多角度诠释 第一节 西方早期译家译述 第二节 苏联的文艺翻译观 第三节 美国的文学翻译观 第四节 我国的文学翻译观 第二章 文学翻译与创作 第一节 文学创作的本质 第二节 文学翻译的性质与核心问题 第三节 创作与再创作 第三章 刘勰的创作论对研究文学翻译中的创作行为的启示 第一节 《神思论》要义解析 第二节 《神思论》与文学译者的创作活动 第三节 《体性论》与文学译者的创作活动 第四节 《情采论》与文学译者的创作活动 第五节 刘勰的文学评论观与文学译者的创作批评 第四章 文学翻译的创作美学 第一节 审美理解 第二节 审美再现 第三节 审美接受 第五章 文学翻译中的创作论之哲学思考 第一节 哲学言意观与再创造的不确定性 第二节 文本言说与创作主体 第三节 后理性主义观照下的译者的创作行为 第四节 解构理论与“忠实”的创作 第六章 文学翻译中的创作论之具体表现 第一节 译者的双重身份 第二节 文学翻译:语言的杂合与解放 第三节 译者的文化积淀、创作理念与策略选择 第七章 文学翻译中的创作论个案研究 第一节 译者的文学功能 第二节 《红楼梦》翻译中的创作窘境 第三节 《红楼梦》中的三种语境与译者的创作应对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还是在读硕士期间,就开始对文学翻译产生浓厚的兴趣,不论是经过翻译的文学作品,还是译者翻译文学作品的过程,都令我产生非常奇妙的感觉。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翻译而言,文学翻译更加灵活多变,难以把握。读着那些文学译作,想象着译者当初是怎么翻译出来的,他(她)为什么要翻译这部作品?为什么译文的语言是这样的而不是另外一张面孔?原作者会认同经过翻译的自己的作品么?译文跟原作究竟是怎样的关系?……诸如此类的问题经常在我的头脑中出现,因此硕士论文就探讨了有关文学翻译的几方面的问题。 随着对文学翻译方方面面的接触越来越多,它与文学创作的关系问题就成了我日益关心的一个主要课题。古今中外的翻译界都曾论及文学翻译与文学创作的关系问题,认为译者做的工作与创作有些相似,然而仅此而已,很少有译家深入探究,更不用说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的研究。事实是,文学翻译给我们带来的深远影响与我们对文学翻译者的研究工作是极不相称的,我们应该对文学翻译的研究做一些更深层次的分析与论证。这就是这篇论文的最初由来。如果说当时的想法还是不甚清晰,那么后来将论题确定在“创作”上则是因为受了导师开设的一门课的启发。 后记之所以选定“创作”作为本书的研究议题,是因为我在不断学习翻译理论、阅读翻译作品、参加有关翻译的讨论的过程中,发现文学翻译与文学创作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代又一代的文学译者辛勤耕耘,成绩斐然,他们精彩的译笔和灵动的文字总能引起我很大的兴趣,并驱使我不断深入探究他们的创作活动。 于是,出于对文学翻译的喜欢,2003年的9月,我怀着既欣喜又不安的心情来到上海外国语大学攻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翻译方向的博士学位。欣喜的是自己能有这样宝贵的机会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同时又能聆听老师的教诲,感受同学的友谊;不安的是自己不知道能不能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取得应有的成绩。令我高兴的是,在读博期间,我得到导师的指导和鼓励,从各位专家学者和同学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在学术知识结构和专业研究能力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此,我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要衷心感谢我的导师冯庆华教授。导师高尚的人格和深厚的学养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更加明白治学要一丝不苟,做人要勤勉谦和。正是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我对本书的选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顺利完成此书的写作。在这期间,导师不厌其烦,帮我答疑解惑,查找资料,一遍遍地商讨,他的真诚和奉献令我深深感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