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刺激 |
释义 | 1 汉语词语能为人体感受并引起组织细胞、器官和机体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刺激的种类很多,按性质的不同可以划分为:1.物理性刺激,如电、机械、温度、声波、光等;2.化学性刺激,如酸、碱、药物等;3.生物性刺激,如细菌、病毒等;4.社会心理性刺激,如情绪激动、社会变革等。 ◎ 读音词目:刺激 拼音:cì jī ◎ 基本解释1. [stimulate;excite]∶外界事物作用于生物体,使事物起积极变化刺激生产刺激神经 2. [provoke;irritate]∶使精神受到某种影响 ◎ 详细解释1. 使人激动或起反应。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我不去亦可,但幽明异路,君不受阴气之侵,我不受阳气之烁,均刺激不安耳。” 茅盾《右第二章》:“ 李先生 的神经被楼下的这哭唤声一刺激,居然立刻又清醒过来。”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火药味从帐篷的布缝里钻进来,刺激人的鼻子。” 2. 使事物积极发展变化的因素。 梁启超《托辣斯(六)》:“无竞争之刺激,故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日益怠。” 毛泽东《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今年全部根据地的一律彻底减租,将是明年大规模发展生产的一个刺激。” 3. 现实的物体和现象作用于感觉器官的过程;声、光、热等引起生物体活动或变化的作用。 艾思奇《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第三章:“感觉正是在刺激感应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 生理学名词◎ 应激性生物体中的所有细胞都具有对刺激作出反应的性质,即应激性,但不同细胞的敏感程度和反应程度却有明显差异。神经与肌肉细胞对刺激敏感,反应显著,很小能量变化的刺激,就能导致它们从静息状态迅速转入兴奋状态,产生冲动,即动作电位。因此,又把神经与肌肉细胞具有的这种应激特性叫做兴奋性。 引起神经或肌肉兴奋的刺激种类很多,如各种化学刺激、机械刺激、改变渗透压的物理化学刺激等。 瞬时的单一电刺激只要达到一定强度,就会引起神经纤维或细胞产生一个动作电位。能引起反应最弱的刺激叫阈刺激,其强度值称为阈强度。在达到阈值后再增强电刺激的强度,并不能引起更大的反应。生理学上把这种阈下刺激无反应,阈刺激和阈上刺激在单个神经纤维或肌肉细胞都出现同一幅度和时程的反应叫做全或无定律。在一个有效刺激后的很短时间内,神经纤维对下一个刺激不发生反应,这段时间叫做不应期。刺激可兴奋组织或细胞,需要有一定量的电荷通过才能引起其兴奋。这个量的大小与组织或细胞功能状态有关。一般情况下可将阈强度的大小作为反映组织兴奋性的指标;引起组织兴奋的阈强度低,说明它的兴奋性高,反之则其兴奋性低。 ◎ 原块的概念原块是生命和人命的基础。没有原块,第一不产生生命,第二不繁衍生命。 自然界的所有物事都称为“原块”,这是为了心理分析方便才划分的称呼。无论是感觉得到的、还是感觉不到的,是现实的、还是虚渺的,有限的、还是无限的,统统称为原块,就是上面所说的物事。如宇宙的无限大,原子的无限可分,树和鸟,思维和人类社会等等全是原块。 原块通过“刺激”来激活生物,原块的所有特征,都可以形成对生物体的刺激。 ◎ 原块的分类按自然属性原块可分为可感物、微量物、结构物和推想物。可感物是自然界一切能被人直接认识的东西,如水等。微量物是人类看不到但是借助人们发明的各种仪器能够认识的物质,如H2O等。结构物是指物质的特性,比喻H(氢)中积聚的能量。推想物是各种人类现在还不能理解但有可能存在的东西,如氢中的电子的分割物。 以机体作参照物,可分为内原块和外原块,体内来的原块的刺激所引发而产生的人命或生命过程的变化叫做内原块,相反叫外原块。比如肚痛是内原块。 ◎ 刺激是生命之源刺激是生命之源。原块对生命和原命所产生的一切都是一种刺激。从原块的属性到被生物感知的过程叫“刺激”。这种刺激直接导致了生命的产生,也导致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只不过是对刺激的一种记录和释放。长期寒冷,造就白皮白毛等,长期炎热造就黑皮黑毛等,动物通过基因记下这种气候刺激来的特征,这一切全是为了使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的结果。原块的特性造就出生命或被生物体所接受和利用的过程就叫刺激。比喻种子发芽的自然特征就是一种刺激,吃饭后人体对饥饿的消失也是一种刺激,食物中的赖氨酸在人体内被吸收后制造组织器官或细胞的过程就是一种刺激。 刺激是生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 ◎ 刺激的分类刺激有两种主要的:硬刺激和软刺激。硬刺激是生物体通过自己的感官直接可以感知的刺激。软刺激是生物体不能感知,但在现实中确实存在的一种刺激,如X射线。 ◎ 刺激的产生首先来看看人命过程中,人的思维怎么由刺激产生:一个人对一个事物进行思考,首先是因为他感觉到了这个事物的某方面特征,既一个原块刺激人体感官产生感块,感块刺激生物钟产生忆块,同时,与这一事物有关的规则也调动起来,在这些规则下,大脑依次组合,产生了思维。上班时,领导交给你一个任务(刺激),限你必须今天完成(总规则),于是你就采取很多步骤和措施(规则一、二、三等),终于完成了该项工作(有很多行为和语言的参与)。 再来看看生命过程,没有饥饿的阵痛(刺激),机体就不知道饿,是大脑中葡萄糖含量感受器感受到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才会使你产生食欲。生物钟的解码也是一样的,首先它来自人体的性成熟,然后你去爱上一个人,然后作爱,然后才会出现关键的一着:精细胞和卵细胞结合,生物钟的解码才真正开始,没有以前的接触,就没有现在的受精卵细胞,这一过程虽然很长,但是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整体,它们是相关连的,一旦生物钟开始解码,一切都不是人为的了,一个新的个体就会在这个世界上不可逆转地诞生。 ◎ 刺激的来源动物的一切都来自于刺激,虽然可以尽量控制刺激,但是机体不可少了刺激,科学家们实验过,将一个人封闭在一个完全隔音的房子里,超过七天,这个人就会承受不了,这种承受不了,是因为耳朵内部的原因,是声音感受器官得不到刺激,所以带来病变,事实上,后天的聋子,虽然他今生今世都没了听觉,但他不会因此产生任何反应。造成上述两者差异的原因是心理上的。 ◎ 刺激的作用温度,对动植物来说,在生命过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刺激源。反过来说,生物体内一定有一种温度适应一种蛋白存在的说法。低温时,一切生命活性物质都会降低其功能,适当高温时,一切生命的运动形式都会加强,一切生命都处于一定温度域才能生存,否则就会使生命抑制或死亡。温度对种子等等发芽的控制,首先是激活了种子膜外的某个部位的某种“感温物质”,它再产生一种信使,从而激活了位于染色体上面的端点(两条染色体相交的点),于是开始发芽生长,在一般情况下,比喻鸟类等的迁徏,是体内感应了处界环境的变迁,这种感应变为刺激物,引起端点对DNA某些片段的分解,分解导致“迁徙素”的产生,迁徙素刺激大脑的思维中枢(在动物叫行为中枢),产生前夕行为。当到达某一特定时间或地域,又由于外界环境的刺激,于是关闲这一膜蛋白的功能,所以迁徙行为得以终止。在这里外界环境可以是温度、食物、也可能是其他,种群不同,刺激源就不同。比如北美旅鼠,就是食物原因导致每年一个周期的跳海自杀,比如蛇,就是温度导致冬眠。比如人类的强奸,就是性刺激累计过多,导致一种愚蠢的排泄。总之,刺激才是导致动物行为产生的原因。在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着“猪冷肚皮、狗冷嘴”的说法,意思是猪最冷的地方是肚皮,狗是嘴。就人类来说,最怕冷的是脚,只要你将脚保持暖和,你的一身就不会感觉到冷了,反之,你就是穿再多的衣服,如果脚没暖和,全身照样会冷。 谈到刺激,也许会出现一种笑话:现在某人受到的某一刺激可能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生活时所受的某个刺激相同,可能和他产生了同一的思维,这就印证了弗洛伊德的理论:来自于人类的童年和种族的早期,不过他说的是梦,本文说的是思维。人类的很多思维都是一种时间上的连贯,一个民族尤其是这样,中国人可能牢固地抱着孔子的儒家思想不放,欧美人一直信仰上帝的存在,大部分言行出自《圣经》。在历史上,一个民族思维的变迁,是这个国家变化的基础,约五千年前,中国逐步统一,形成了靠种养殖为主的稳定的生活来源,于是产生了阴阳、五行等思想,约两千年前,中国逐步分裂,产生了以仁义道德为主的孔孟儒家思想,以崇尚自然、清净无为为主的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以主张法治、反对礼制为主的韩非、申不害的法家思想,约三十年前由邓小平创立的改革开放思想,三种思维模式导致三次发生在中国的大的变革的出现和国家性质的突变,因此,是思维导致人类的进步,而不是劳动!没有思维就没有行为,没有行为何谈劳动。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估计最多一百年,就可以实现,关键是必须造一种可以自动将空气和土壤中的一些元素合成蛋白质的“食品生产机”,人们就可以不要劳动获得食物。解决了食物来源问题,就解决了人类的一切。 ◎ 生物对原块的依赖性每种动物,一般都依赖一种或几种主要的原块才能生存下去,比如熊猫依赖竹;猫依赖鱼和鼠;狗依赖肉;大海里的藻类,依靠水、矿物质和阳光;人依赖五谷;公依赖母繁衍后代等等,这里的依赖并不是对食物链的依赖。 恐龙,也不会违背这一规律,它可能是一种只要一种食物原块就可以生存下去的动物,这种原块是一种植物,根据现在的动物的肚围与食量的比例来计算,肚围30cm的鸡平均一天0.15kg的食量,肚围100cm的猪食量每天2.5kg,肚围300cm的牛食量每天15kg,恐龙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之一,其大脑非常小,肚子特别大,也就是智商不高,适应环境的能力特差,但致命的弱点是食量太大,其食量每天应当在30kg以上,这种食量,只有生长速度特快的某种植物才能提供,根据恐龙的颈长可以得知:它应当象现在的长颈鹿一样,主食某种乔木叶,因为某种原因,这种植物在很短的时间里在地球上消失了,是这一原因才导致智商不高的恐龙适应不了,最终被饿死。食肉恐龙也是食物链断裂才被灭绝的,比如霸王龙。后来的动物,在长达7000万年的时间里,可能是吸取了恐龙灭绝的教训,虽然个体方面还在增长,但是,它们同时也将大脑增长了,大脑没有增长的那些动物,它们的个体也没有飞快地增长,并且,它们一般都可以依赖几种原块生存,不至于因为所依赖的原块的消失而使得自己的种族灭绝。至于是什么原因造成今天这些生物能够吸取恐龙灭绝的教训,恐怕永远是个谜。 ◎ 刺激对生命的进化的作用遵循一个基本原理:个体逐步地增大。尤其是大脑的增大,通过化石已经知道,很多古生物如巨猪,就是因为大脑不是足够大,才逐步地消失的。如果按照现在人类增长的速度计算,1990年中国男性的平均身高是1.65米,2000年他们的身高为1.68米,以这种速度发展下去,不要很久,中国人就会自动在地球上消失!如果这种统计不会是误差,如果个体真的快速增大。不过值得庆幸的是,2000多年之前的马王堆女尸与现代人并没有很大的差别,大连出土的也是2000多年的古女尸,身高1.64米,这个身高就是现代90%的中国女人都自愧不如,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女性的平均身高只有1.55米。 如果人生没有刺激可言,那就是虚度。 ◎ 刺激在生理学的概念刺激源自生理学的概念,表示激发活动的因素或者行动的动因。拉丁文原意是指用以驱赶野兽的尖形棍棒,也泛指尖形的客体。 刺激的概念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最主要的用语。行为论强调可观察的行为,把心理现象归结为“刺激-反应”公式,把心理学的任务归结为由刺激探讨反应或由反应探讨刺激,目的是确定二者以达到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行为论者所使用的刺激概念完全是承袭生理学的,即指作用于有机体的组织和器官时改变其原有状态的那些在有机体内外所发生的不同变化。行为论者也承认"情境",但把情境仅视为刺激因素的复合体。 非行为主义的心理学中也广泛保留“刺激”这个术语,但其意义有所不同,即离生理学的意义较远。例如:符兹堡学派比拟地将任务(或“目标意识”)视为刺激;文化-社会学派则区分作为客体的刺激和作为手段的刺激,区别外在的刺激和内在的动机。 人的心理可区分为知、情、意3个方面,或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两个方面。情、意或意向活动客观地物质化时才见之于行动,或表现为可观察的动作。心理活动不是被动地、机械地决定于有机体内外的刺激,它还依存于主观的心理状态,客观刺激能否发生和如何发生作用依它所作用的个体的内在情况为转移。心理所反映或反应的不仅是当时的刺激,也包括表现为个体已有经验的形式的已往一切影响。所以,对心理起作用的因素不能视为简单的刺激或其复合体的所谓情境。 其实“刺激”这个概念对心理学不甚适用,有人认为应采用另外的概念来替代它,例如“事物”。 3 1967年瑞典电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