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刺儿瓜 |
释义 | 刺儿瓜,假贝母属,葫芦科,攀援性草本,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我国有32属,154种,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及南部,生于海拔1300-1400米的林缘。 基本信息种中文名:刺儿瓜 种拉丁名:Bolbostemma biglandulosum (Hemsl.) Franquet 属中文名:假贝母属 属拉丁名:Bolbostemma 科中文名:葫芦科 科拉丁名:Cucurbitaceae 本科概述:该科113属,约8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我国有32属,154种,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及南部。其中1属为特有属。 地理分布:产云南蒙自。 生 境:产云南蒙自。生于海拔1300-1400米的林缘。 形态特征形态特征:攀援性草本,茎长达6米,枝细弱,初时稍被微柔毛,最后变无毛。叶柄细,长2-5厘米;叶片膜质,近圆形,两面光亮,长、宽均4——7厘米,5波状浅裂或不规则浅裂,顶端骤尖或钝,基部弯缺宽心形,宽0.5一1.5厘米,深0.5—0.8厘米,下部2裂片顶端各有1突出的腺体。卷须丝状,2歧,被短柔毛或无毛。雌雄异株。雄花序圆锥状,花序轴及花梗丝状,花序轴可长达12厘米,花梗长1—1.5厘米;花萼裂片线状披针形;花冠裂片狭披针形,淡黄绿色,顶端有长尾,长6—8毫米,宽1—1.2毫米,无毛;雄蕊5枚,插生于花萼筒基部,两两成对在花丝中部以下联合,其余1枚分生,花丝长0.8毫米,花药椭圆形,黄色,长1毫米,药隔伸出于花药呈尾状,长l一1.2毫米。雌花单生,花梗丝状,长10—15毫米;子房密生小瘤状凸起,花柱3,柱头2裂。果实圆柱状,黄绿色,长3.5—4厘米,径2厘米,生细而锐的刺和稀疏的短腺毛,刺长5一7毫米,成熟后由顶端环状盖裂,并连胎座一起脱落,果盖阔圆锥状;种子褐色,不规则卵状龟壳状,有雕纹,边缘有不规则的齿,长约1厘米,宽约 7毫米,厚1.8毫米,顶端有膜质的翅,翅长约1厘米,先端有1浅裂。花期9月,果期10月。 本属特征:攀援草本。叶近圆形或心形,波状5浅裂或掌状5深裂,基部小裂片顶端有2突出的腺体;卷须单一或分2叉。雌雄异株;雄花序为疏散的圆锥花序,雌花生于疏散的圆锥花序上,有时单生或簇生。花黄绿色。雄花:花萼辐状,裂片5,披针形;花冠辐状,裂片5,狭披针形,尾状渐尖;雄蕊5,花丝分离,或两两成对在花丝中部以下联合,其中1枚离生,花药药隔伸出或不伸出。雌花:花萼与花冠同雄 本属花粉形态:B.Biglandulosum花粉近球形或长球形,极面观为3浅裂圆形。大小为(33.L一)35(一37.4)×(27.8—)31.6(—33.9)微米。3孔沟,沟长而较宽,边缘不平,具沟膜,上有不规则疣状突起;内孔圆形,界限常不明显。外壁厚度为1.7微米,外层厚于内层,条纹一网状纹饰。网脊粗;网眼不规则,网眼中具不规则小突起。从外壁断面看,为半覆盖层;覆盖层和柱状层厚度几相等,明显厚 地理分布本属生境:生于石灰岩阔叶林下、江边或树上。海拔620—1100米。 本属分布:云南:蒙自、丽江。陕西:旬阳、略阳。湖北:神农架。湖南:桑植。贵州:大方、望谟。四川:(东部、南部)。甘肃:天水。河北:昌平、房山。山东:蒙阴。河南:济源、辉县、林县。山西:五台山。地图91. 波裂叶刺儿瓜(变种)var. sinuato-lobulatum C. Y. Wu, 植物分类学报6 (2): 235. 1957. 与原变种不同之处在于:叶片外形不规则长方形,长短于宽,长2.5-3.5厘米,宽3-4.5厘米,5浅裂,上部3个裂片的中间裂片三角形,与两侧裂片近等长或稍长;花序轴很长,长达12厘米;花萼和花冠裂片为狭披针形,长6-8毫米,宽0.8-1毫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