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化批判的审美价值坐标: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流派与文本分析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8月1日) 丛书名: 当代中国文学学家文库 平装: 518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303100361 条形码: 9787303100361 商品尺寸: 23.4 x 15.2 x 2.4 cm 商品重量: 662 g 作者简介丁帆,男,1952年生,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组成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作协副主席、《扬子江评论》主编。 出版《中国乡土小说史》《文学的玄览》《重回“五四”起跑线》等10部论著和散文随笔《江南悲歌》《夕阳帆影》《枕石观云》,发表论文300余篇,主编6套丛书和多部教材。 内容简介《文化批判的审美价值坐标: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流派与文本分析》内容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主流话语控制的逐渐解压,很多知识分子产生了身在边缘的幻觉。就表象而言,商品经济、后现代文化的挤压实现了50年代至70年代的政治禁锢所没有达到的结果,知识分子基本上被淘汰出局。这种表象促成了一种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对话立足点,促成了“知识分子本身应在边缘”的意识暗流。“在边缘”与价值判断消弭的等式使现代化中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误入迷途。另外,经济发展中的文化殖民意识使民族性受到了压抑,而民族情绪的升腾又与民族文化劣根性在现代化过程中形成的负面效应相冲突,由此形成90年代文化状况的多重悖论,80年代资本积累时期的文化现象已经为这一问题预设了充足的注释。辨析这些悖论逼迫我们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一切违反人性的东西都是我们文化和文学视野中需要进行批判的东西。 目录以文化批判者的独立精神面对历史和未来(代序) 文学思潮与现象研究 五四文化批判精神可以取消吗? 30年代小说中“表现”与“再现”的消长 20世纪后半叶中国文学研究的价值立场 差序格局中的价值立场 中性定位与精神分裂 文学研究的内与外 研究“十七年文学”的悖论 21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前瞻 批评的社会和思想的背景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思想批评巨人 我们还需不需要理想主义的批评 我们怎样面对新世纪的人文困境 批判精神和道德立场的确认 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的文化选择 怎样确定历史的和美学的坐标——重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札记 新时期小说中人物主体性的二度显现 论新时期文学精神的蜕变 新写实小说对西方美学观念和方法的借鉴 新现实主义小说的挣扎——关于近年来一种 小说现象的断想 男性文化视阈的终结——当前小说创作中的 女权意识和女权主义批评断想 中国的女权主义文学到底能够走多远? 女性主义批评和男性文化视阈 “文化滞差”下的创新与价值的位移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同步渗透中的文学 文学背景:作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社会文化生成 “新时期文学”“现代性”的重温与“后现代性”预支的溃败 90年代文学:正在进行的“后现代性”与尚未终结的“现代性 乡土小说研究 20世纪中国地域文化小说简论 乡土小说的世界性发展轮廓 乡土小说的世界性发展轮廓 与乡土小说世界性发展同步的理论阐释和规范 乡土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概念阈定与演变 认同世界性母题的乡土小说概念阈定 政治化过程中乡土小说概念阈定的蜕变与断裂 社会转型期乡土小说概念阈定的复归与新变 论“革命+恋爱”式乡土小说的变异 论“社会剖析派”的乡土小说 京派乡土小说的浪漫寻梦与田园诗抒写 静态传统与动态现代文化之冲突——本世纪 中国乡土小说的情感状态 五四文化情感能量释放的负面 “乡恋”与怀乡意识及其负面效应 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农民式的“造反”情绪 在“二律背反”中的眩惑 新时期风俗画小说纵横谈 论新时期乡土小说的递嬗和演进 新时期乡土小说与市井小说:民族文化心理 结构的解构期 1979——1984:乡土和市井小说家的困惑 1985——1986:乡土和市井小说的蜕变 乡土小说与市井小说创作的前景 乡土——寻找与逃离 乡土小说的多元与无序格局 走出田园风景线寻觅失落的政治问题 走出史诗的困境,寻觅死亡诗意的悲喜剧 走出理性的精神家园,寻觅神秘的野性旷野 乡土小说:多元化之下的危机 新时期乡土作家的“异化”问题 90年代乡土小说写作的平面化 乡土小说题材与主题的处理问题 地域性和风俗画是乡土小说的鲜明标帜 两岸乡土小说的共同文化背景及异质话语的解剖 中国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比较论纲 中国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的分歧及其创作概貌 乡土小说的内涵分析 …… 作家作品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