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温周期 |
释义 | 自然条件中的温度周期性变化,对植物生长有极大影响,相应的周期变化称温周期。 又分为两个方面:温度日周期和年周期。 在适温范围内的日温周期常对植物生长有利。对番茄的实验表明,它在日温23-26℃,夜温8-15℃的情况下生长最好,产果最多;在昼夜恒温26℃时反而生长不好,果实形成也受抑制。类似的情况如萝卜、马铃薯等植物的地下储藏器官在夏季生长缓慢,在秋季则迅速增大。 其原因可能是夜温较低时植物呼吸消耗较少,酶的水解作用加强,糖分转移较快。 年范围的温周期对植物开花的影响比较明显。温带许多植物早在种子萌发期间就必须经受一定的温度条件作用,将来才能萌发或开花。如牡丹的种子春季播种当年只生根不萌出地上芽,秋季播种则第二年春天发芽;冬小麦必须在0-2℃环境中经历5-8天以上才能开花(称春化作用)。 温带许多木本植物在温度降低到足以停止生长之前便早已停止生长进入休眠,称早期休眠;春季休眠结束。造成这种现象的外因即温周期(年范围)和光周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