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温室补光灯 |
释义 | 温室补光灯概念温室补光灯,也叫植物补光灯,是依照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根据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理,使用灯光代替太阳光来提供给温室植物生长发育所需光源的一种灯具。 温室补光必要性光照与作物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最大限度的捕捉光能,充分发挥植物光合作用的潜力,将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效益。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的推动,普遍采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花卉、瓜果、蔬菜等,由于冬春两季日照时间短,作物生长缓慢,产量低,因此急需进行补光。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处亚洲东部,属温带季风型气候。在冬春季节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下的影响,有时由于冷暖气流的交汇融合而形成雨雪。出现少则1—3 天的低温寡照,多则7 至8 天连阴寡照天气。据近50年来北京地区资料统计,这种长期连阴寡照的天气出现几率为20%左右,近10年来为40%,近3年出现2次,为60% 以上。这就是说北京冬春连阴寡照灾害呈日趋严重之势,已成为冬春季保护地生产的重大灾害性天气。直接威胁以日光温室为代表的保护地生产,其表现为: (1) 光照强度低于其补偿点时有机物质的消耗多于积累,植株干质量下降,甚至死亡。即使在弱光的条件下植株的生长也表现衰弱、出现徒长。 作物 光补 (3) 对连阴寡照灾害程度的划分, 根据研究和生产实践的总结,一般我们将灾害划分为3级。1。轻级:连续3 天无日照; 或连阴4 天中有3 天无日照,此时黄瓜、番茄、大椒等疫病、霜霉病开始出现。2。中级:连续4—7 天无日照;或日照时数<3 h连续7 天以上;或1月内出现2次轻级寡照,此时黄瓜、番茄、大椒等病害普遍发生,但通过药剂防治等措施尚可控制。3。重级连续阴天≥8 天;或日照时数<3 h连续10 天以上; 或1月内出现2次中级寡照,此时已10% 一20% 病害难以控制,大部出现减产, 并继续发展。 国内外温室补光灯发展状况最近几年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国内温室发展很快,其原因是:(1)国内为搞活花卉、瓜果和作物市场,采用问世生产反季节作物;(2)水稻及其它果实类蔬菜的春季育苗;(3)人工控制作物生长条件的高科技型植物工厂,实现无土栽培,绿色食品等的生态农业发展的需要等。 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也普遍采用现代化温室,通过创造适宜作物生长的条件,来增加产量。荷兰已建成1.1亿m的玻璃温室,占全世界问世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农业出口额居世界第三位,取得明显的增产效益,如温室内辣椒的单产量达30kg/m,番茄单产量达60—70 kg/m。美国在洛杉矶的圣波拉兴建了一座“树苗工厂”,采用生物工程手段,用单个细胞培育果树苗木,实现了大规模产业化。目前,发达国家的蔬菜、水果和花卉等高附加值农产品主要由温室大棚供应,采用温室大棚栽培的高效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个必然趋势。 哈尔滨工程大学红外研究所一直致力于温室大棚用高效节能补光系统的研究工作,并终于研制出HGH-高效节能温室稀土补光灯,填补了国家空白,解决了温室反季节作物栽培中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为发展我国现代化农业做出了贡献,被科技部等四部委评为2005年国家重点新产品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