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温联星 |
释义 | 温联星(1968—),男,1968年出生于福建省上杭县旧县乡河东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83年由上杭一中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毕业后曾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学习和工作,1998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现在美国华盛顿卡内基学院地磁学系担任研究员。2003年荣获美国地球物理学会颁发的JamesB.Macelwane奖,成为荣获此奖的第一个中国人。JamesB.Macelwane奖被称为地学界的“诺贝尔奖”,是美国地球物理学会颁发给地球物理学领域(包括地球化学)中青年科学家的最有声望的奖项,每年最多颁发3个。在过去的41年中,总共只有95位地球物理学家和地球化学家获此殊荣。 个人履历温联星于1983—1988期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专业学习。 1988—1993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其中1988—1991为硕士研究生,1991—1993为研究组成员)学习和工作。 1993—1998年在加州理工大学攻读学位,1998年取得博士学位。 1998—2000年间在华盛顿卡内基学院(地磁学系)担任研究员。 2000年起任教于纽约大学石溪分校。 2003年荣获美国地球物理学会颁发的JamesB.Macelwane奖,成为荣获此奖的第一个中国人。 学术成就Macelwane 奖设立于1961年,是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世界领先的从物理和化学角度研究固体地球、海洋、大气和空间的科学家组织——颁给地球物理学领域(包括地球化学)中年轻科学家(36岁以下)的最有声望的奖项。每年最多颁发3个奖。在过去的41年中总共只有95位地球物理学家和地球化学家曾获此殊荣。温联星是在它全部的历史中获得此奖的第一个中国人。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现有成员超过38000人。作为这个奖的一部分,温教授将成为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的特别会员,每年只有不超过0.1%的会员可获此殊荣。 他运用地震学、地球动力学和矿物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关于地球内部运动过程中地球大陆漂移、地表上升和火山运动的地球动力学模型,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地幔、地核以及核幔边界的结构和动力学过程的认识。 温联星教授是一个理论与观测地震学家和地球动力学家。他采用跨学科研究来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运动和成分,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通过结合地震学、地球动力学和矿物物理学的研究成果,他建立了关于地球内部过程怎样支配地球大陆漂移、地表上升和火山运动的地球动力学模型。在过去10年中,温教授阐明新的理论方法以及将它们应用于新的地震观测资料的能力导致了地震学领域内一些最基础和令人激动的发现。他的工作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地幔、地核以及核幔边界的结构和动力学过程的认识。从2000年起,温教授成为了纽约大学石溪分校的一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