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温江双凤桥
释义

双凤桥,又名泰安桥,跨凤溪河,位于温江县城西门,原址即今通向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的桥(路面已看不到桥的痕迹,成为凤溪大道的隐桥),原建筑年代不详。据乾隆版《温江县志》载:“双凤桥,(县城)西一里,两水分流,一桥跨江,曾为彩凤所栖,亦古景也。今将泰安移名双凤。”据此,该桥被称作“双凤桥”应是清乾隆年间的事。此桥原为土桥,乾隆五年(1740年)重修,长7丈(约23.3米),宽1丈(3.3米),砖卷五洞(孔)。清代有好几位县令、文人曾为此桥赋诗,民间也有《双凤朝阳的由来》的传说。1956年,在原址上改建为混凝土路面。2002年温江城市改造,新建凤溪大道,双凤桥已不复存在。

双凤朝阳的由来

温江西门外有两条溪水顺着墙往东流。一条名叫云溪,离城只有十多丈;另一条叫凤溪,离城有三、四百步。当时人烟稀少,城外住户不多,但乡里人来赶场,或进城做买卖,必须经过云溪和凤溪。先前这两条溪都没有桥,人们来往很不方便。夏天水大,要靠船渡;冬天水枯,就只有踩水渡河过溪,水冷刺骨,有人就用竹子编笼兜填石做桥墩,架上几根木头,盖上树枝草筋,再填上沙石泥土,搭成筢筢桥,确实都方便了。大家还在桥头栽了两排梧桐树。梧桐树长大以后,天上飞来两只好看的雀雀儿,赶场天有很多人在树下看。有的说是野鸡,有的说是喜鹊。有个老头说:“啥子野鸡、喜鹊哦,这是凤凰!古人说过:‘凤集高梧’嘛!”后来,有个娃娃用弹绷子把公凤凰的脚打(bai)了,每天只有(bai)起脚去寻食。后来,这只脚(bai)凤不见了。它是不是死了?大家很担心。

第二年,发了一场大水,把筢筢桥冲垮了,河坎也冲垮了,只剩下桥头那几根梧桐树还长得青幽幽的,原先那只母凤凰也没有飞走。没有桥,这一下子,过河就恼火了。老百姓到衙门求县大老爷拿钱修桥。县官心想,修桥顺应民心,也能显示自己的政绩,何况花不到好多钱,也就答应了。

桥修好了,取个啥子名字呢?有的说取名“积德桥”,有的说取名“同善桥”。有个老头子说:“我看取名‘双凤桥’最好。你们看,那棵栖凤凰的树,不是还没有被冲倒吗?”有人说:“现在只有一只凤凰,哪里是双凤哟!”老头说:“既然这只母凤,水都冲不走,就是在等那只公凤凰回来嘛!”大家听他说得有道理,就赞成取名“双凤桥”。双凤桥那头还有一座朝阳桥,后来当地就流传“双凤朝阳”的歌谣了。(选自《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四川成都市温江卷》。讲述/吴正禄 采录/袁中行 选编时,个别字句略有修改。)

双凤桥的故事(节选)

相传,大约乾隆中叶,某年深夜的一个晚上,是夜朗月。五更时分,一更夫巡更至云溪一座三孔桥处,突然发现桥上方栏杆上立有两只大鸟。其鸟长颈高冠,羽毛华美,从顶至脚不下三尺。更夫大惊。其时已有街上居民早起开门者。更夫忙召唤三、五人,欲靠近桥头观鸟。鸟被惊吓,冲天而起,鸣声高亢,数里可闻。此时,街民多人闻声出门指点观望。大鸟稍作盘旋,鸣叫南飞,渐渐看不到踪影。桥两端的街民议论喧嚣,迅速惊动了全城。人们涌至桥上,曙光中发现大鸟落下的彩色羽毛数片,争相传看。知县等官员闻讯赶来,接过羽毛细细审视,并听更夫一干人等描述,确定为凤凰飞临。

常言道:“凤凰不歇无宝之地”。凤凰临温,官民皆认为是祥瑞之兆。一边上报州府,一边筹建新桥。数月,新桥成,故名“双凤桥”。桥旁种植梧桐,以期凤凰再来。桥下的云溪,遂改名为“凤溪”。(姜国民收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1:4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