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温拌剂 |
释义 | 温拌剂性能实验室试验(实验步骤 APTL温拌剂的添加工艺流程 APTL温拌沥青混合料试验温度控制表) 拌制及运输(拌和设备要求 温拌剂喷洒量的设定 添加剂喷洒控制设备的安装使用 APTL温拌技术的温度控制) 温拌剂简介温拌技术是基于界面化学理论基础的技术,温拌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 功能在同样材料(沥青和石料)和配合比条件下,沥青混合料拌和时加入APTL/01温拌剂,温拌混合料一般比常规热拌可降低拌和、摊铺、压实温度30~60℃,路用性能优于热拌混合料等诸多优点; 1)延长施工季节,可在0℃以上的环境温度下施工; 2)节能环保、改善作业环境,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50%左右,减少沥青烟等有毒气体排放80%以上。 3)防止沥青老化,保证压实程度和施工质量,延缓沥青路面寿命; 适用范围1)隧道路面和城市市政道路铺装; 2)初春和秋冬季低温情况下沥青路面摊铺施工; 物理性质名称 型号 状态 添加量 添加方式 温拌剂 APTL 液体 沥青量的3~5% 喷淋加入混合料 包装和储存1)包装:50kg或200kg塑料桶包装 2)贮存:无毒,不易燃,按一般化学品贮存和运输; APTL温拌技术作用机理APTL是基于界面化学理论基础的温拌技术,APTL型温拌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它的分子由亲油基和亲水基组成,在水溶液中亲油基因极性相近而聚集,亲水基向水中发散,从而形成分散均匀的表面活性剂胶团水溶液。 混合料拌和过程中,温拌剂和沥青同步喷洒入拌合锅。在机械力搅拌下,大量表面活性剂胶团与热沥青接触,胶团外围水分子迅速蒸发散失,使亲油基与沥青接触;而残留的未散失的水分子与表面活性剂亲水基结合,从而在裹覆集料的沥青间形成大量具有润滑功能的结构性水膜;通过结构水膜的润滑作用,不仅增加了混合料的拌和工作性,还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沥青胶浆结团。 混合料的摊铺、压实过程中,结构性水膜发挥润滑作用,从而提高摊铺速度并且混合料易压实,从而实现混合料的降温拌和、摊铺、压实。 压实终了,在机械撕扯力及环境因素的作用下,水分子逐渐散失,结构水膜消失,而表面活性物质会迅速转移至沥青与集料交界的界面上,表面活性物质呈碱性,具有类似于沥青抗剥落剂的作用,使集料与沥青胶结料的粘结性能得到加强。 成本分析每生产1吨温拌沥青混合料理论上可节省16000~18000大卡热量,可折合为1.6~2.2公斤标准燃料油;大约节约16元/吨;还可以提高拌和楼产量20~25%,增加摊铺、压实速度10~20%,从而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时间,大约节约2~5元/吨混合料,共计节约综合成本18-21元/吨混合料。 APTL温拌剂的使用量为沥青量的3~5%,每吨混合料添加APTL温拌剂仅增加成本大约16~24元,因为采用温拌技术节约了综合成本18-21元/吨混合料,所以使用APTL温拌剂可降低综合成本约2~3元/吨混合料;所以APTL温拌剂比同类产品性价比最高。 温拌剂性能实验室试验温拌剂的拌合楼掺加比例为沥青量的3~5%;进行实验室试验时,APTL温拌沥青混合料不改变原有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及沥青用量,通过改变室内试验温度,进行性能试验成型。 实验步骤将温拌剂加水稀释一倍,采用温拌剂加水稀释一倍后掺加比例为沥青量的8~10%;特别指出,实验室内采用较稀浓度添加剂,主要考虑实验室拌锅的拌和力较弱,时间长,故需加入更多水分,但最终添加剂有效成分在混合料中的用量与拌和楼混合料相同。 APTL温拌剂的添加工艺流程1) 用拌铲将干拌后的石料堆砌成斜面,露出拌锅底部,同时将热沥青倒入露出来的拌锅底部,示意图如下: 2) 搅拌桨下降,降到正好可以将烧杯/纸杯探入的位置,将添加剂倒在沥青液面上,尽量避免倒在石料上; 3) 继续下降搅拌桨,开始拌合过程,工艺流程同热拌沥青混合料。 4)测得性能试验数据与同类型热拌沥青混合料性能结果进行评价比较。 APTL温拌沥青混合料试验温度控制表试验环节 AC类 70号 90号 110号 SBS改性 橡胶沥青 沥青加热温度,℃ 145-165 140-160 135-155 160-170 180-190 集料加热温度,℃ 125-140 120-135 115-130 140-155 140-155 拌合锅加热温度,℃ 125-140 120-135 115-130 140-155 140-155 出料温度(℃) 120-130 115-125 110-120 135-145 135-145 成型温度不低于(℃) 115 110 105 130 130 拌制及运输拌和设备要求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可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或连续式拌和机拌制;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城市主干路用温拌沥青混合料时,宜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拌和;采用连续式拌和机时,必须保证集料的稳定性。 温拌剂喷洒量的设定名称 型号 状态 添加量 添加方式 温拌剂 APTL 液体 沥青量的3~5% 拌和锅加入 APTL温拌技术无需改变原有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热料仓生产配比设计以及沥青用量。拌和楼沥青混合料生产时,温拌剂建议掺量为沥青质量的3~5%,添加剂与沥青同步喷洒,但需控制温拌剂的喷入时间,保证在沥青喷洒结束之前完成温拌剂的喷洒。建议在沥青喷洒结束延后3~5秒添加矿粉;对于矿粉与沥青的相对喷洒顺序不可调节的拌和设备,可采用先加入矿粉后喷洒沥青的方式,保证沥青喷洒开始时矿粉已放完,以避免温拌剂添加时产生的水汽带走矿粉或导致矿粉结团堵塞。温拌剂添加装置计量应正确,精度满足温拌剂添加量的允许误差要求。温拌剂的添加情况宜在拌和设备的控制台上在线显示;温拌沥青混合料生产时,宜打开观拌缸的观察窗,以利于水蒸气的散失。 添加剂喷洒控制设备的安装使用APTL温拌剂添加设备,是功能独立的精准智能控制液体添加系统,通过与拌缸的沥青建立电信号联系,将温拌剂与沥青同步喷洒,并自动配合拌和楼的拌和循环生产,实现对拌缸稳定、准确、高效的添加温拌剂。 1)线路设置:添加设备自用220V线一根,带动PLC控制系统。220V沥青信号线一根,与沥青喷洒泵时间一致。到中央控制室喷洒信号灯一根,以便于观察APTL是否喷洒。 2)气路控制:在拌合楼空压机引出控制机动力气管,压力根据控制机隔膜泵决定,须保证气压足够且供应稳定。 3)管路安装:连接好设备自带的进液管与出液管,进液管口必须安装过滤网,避免杂质进入隔膜泵。在沥青喷洒杆通入拌缸处外侧5~10cm距离将温拌剂喷洒杆贯入沥青喷洒杆,以保证APTL添加剂进入拌缸前与沥青充分接触。 APTL温拌技术的温度控制1) 正常环境下温拌拌合温度控制 在施工气温≥10℃时,或者长隧道沥青路面铺装时,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较热拌沥青混合料大大降低,推荐的拌合楼拌合温度控制范围下表: 表: 正常施工环境温度条件下温拌拌合温度控制表 试验环节 AC类 SMA类 70号 90号 110号 SBS改性 橡胶沥青 SBS改性 沥青加热温度(℃) 140-165 140-160 135-155 160-170 180-190 160-170 集料加热温度(℃) 120-140 120-135 115-130 140-155 140-155 145-160 出料温度(℃) 120-130 115-125 110-120 135-145 135-145 140-150 到场温度不低于(℃) 120 115 110 135 135 140 摊铺温度不低于(℃) 110 105 100 125 125 130 开始碾压温度不低于(℃) 105 100 95 120 120 125[注]:在拌合过程中,由于矿粉、温拌剂均为常温添加,会带走相当一部分热料,因此设定的集料加热温度应比出料温度高5~10℃。生产中应根据拌合设备的不同,结合实际操作经验进行温度控制调整,但必须以最终满足沥青混合料的出料温度为准。 2) 低温环境下温拌拌合温度控制 在气温低于10℃的低温或者大风等不利环境条件下进行温拌沥青施工时,可适当提高温拌混合料的出料温度,达到或者接近同类型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正常出料温度,以获得更长的摊铺、碾压温度区间,便于保证施工压实。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出料温度控制应根据施工当天的气温条件、风速状况、运输距离、施工组织水平以及到场等待时间进行灵活调整,无实际工程应用经验时应向温拌技术工程师咨询确定相关环节的控制温度。 表: 低温施工环境条件下温拌拌合温度控制表 试验环节 AC类 SMA类 70号 90号 110号 SBS改性 橡胶沥青 SBS改性 沥青加热温度(℃) 145-165 140-160 135-155 160-170 180-190 160-170 集料加热温度(℃) 135-170 130-165 125-160 150-175 150-175 155-180 出料温度(℃) 130-160 125-155 120-150 145-165 145-165 150-165 到场温度不低于(℃) 130 125 120 145 145 150 摊铺温度不低于(℃) 120 115 110 135 135 140 开始碾压不低于(℃) 115 110 105 130 130 135[注]:生产中应根据拌合设备的不同,结合实际操作经验进行温度控制调整,但必须以最终满足沥青混合料的出料温度为准。 摊铺及碾压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运输1) 温拌沥青混合料运输时宜用保温油布保温、防雨、防污染。车辆在驶离前需严格检查其覆盖质量。在低温大风环境施工时,为避免沥青混合料降温过快,运输车顶部除覆盖保温油布外,最好另加盖棉被。条件允许可在运料车侧面加装泡沫隔板等保温装置。在前车倒料完成之前,不要扯开油布、棉被等覆盖物。使用数显插入式热电偶温度计检测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和运到现场温度。 2) 拌和机向运料车放料时,汽车应前后移动,分堆装料,以减少粗集料的离析。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运量应较拌和能力和摊铺速度有所富余,摊铺机前方应有足够的运料车等候卸料。运料车应有良好的篷布覆盖设施。在前车倒料完成前,不要撤离篷布。连续摊铺过程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cm~30cm处停住、等候,由摊铺机推动前进开始缓缓卸料,避免撞击摊铺机。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在喷洒有粘层油的路面上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或SMA时,宜使用履带式摊铺机。摊辅机的受料斗应涂刷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剂。 铺筑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混合料时,一台摊铺机的铺筑宽度不宜超过6m(双车道)~7.5m(3车道以上),通常宜采用两台或更多台数的摊铺机前后错开10m~20m成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应有30mm~60mm左右宽度的搭接,并躲开车道轮迹带,上下层的搭接位置宜错开200mm以上。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0.5~1h预热熨平板不低于100℃。铺筑过程中应选择熨平板的振捣或夯锤压实装置具有适宜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以提高路面的初始压实度。熨平板加宽连接应仔细调节至摊铺的混合料没有明显的离析痕迹。 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6m/min的范围内。对改性沥青混合料及SMA混合料宜放慢至1~3m/min。 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下面层或基层宜采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上面层宜采用平衡梁或雪橇式摊铺厚度控制方式,中面层根据情况选用找平方式。直接接触式平衡梁的轮子不得粘附沥青。铺筑改性沥青或SMA路面时宜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 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据混合料类型由试铺试压确定。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层厚度及路拱、横坡,并根据相关规范由使用的混合料总量与面积校验平均厚度。 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应相应于摊铺速度调整到保持一个稳定的速度均衡地转动,两侧应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2/3高度的混合料,以减少在摊铺过程中混合料的离忻。 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不宜用人工反复修整。对于边缘和伸缩缝位置有人工(过度)凿除的部分,跨缝作业和摊铺边缘不能避免人工作业时,要求人工适当多预留松铺厚度。 摊铺尽量避免中途停顿,并加快碾压。如因故不能及时碾压时,应立即停止摊铺,并对已卸下的沥青混合料覆盖苫布保温。在雨季铺筑沥青路面时,留意天气情况,已摊铺的沥青层因遇雨未行压实的应予铲除。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碾压1)轮胎压路机对温拌沥青混合料有较好的碾压效果,振动压路机应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即紧跟在摊铺机后面,采取高频率、低振幅的方式慢速碾压。建议采用胶轮压路机复压,钢轮压路机最后收光碾压。初压应在紧跟摊铺机后碾压,并保持较短的初压区长度,以尽快使表面压实,减少热量散失。通常宜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碾压时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路段则由低向高碾压,在坡道上应将驱动轮从低处向高处碾压。初压后应检查平整度、路拱,有严重缺陷时进行修整乃至返工。 2)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开始,且不得随意停顿。压路机碾压段的总长度应尽量缩短,通常不超过60~80m。采用不同型号的压路机组合碾压时宜安排每一台压路机作全幅碾压。防止不同部位的压实度不均匀。 3)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复压宜优先采用重型的轮胎压路机进行搓揉碾压,以增加密水性,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的碾压轮宽度,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为止。对粗集料为主的较大粒径的混合料,宜优先采用振动压路机复压。层厚较大时选用高频率大振幅,以产生较大的激振力,厚度较薄时采用高频率低振幅,以防止集料破碎。相邻碾压带重叠宽度为100~2O0mm。振动压路机折返时应先停止振动。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如经复压后已无明显轮迹时可免去终压。终压可选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2遍,至无明显轮迹为止。 4) 碾压轮在碾压过程中应保持清洁,有混合料沾轮应立即清除,对钢轮可涂刷隔离剂或防粘结剂。当采用向碾压轮喷水(可添加少量表面活性剂)的方式时,必须严格控制喷水量且成雾状,不得漫流,以防混合料降温过快。轮胎压路机轮胎外围宜加设围裙保温。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路段上转向、调头、加水或停留。 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温拌沥青混合料摊铺施工完毕后,其面层质量检查项目、检查方法、检查频率和质量要求同热拌沥青混合料一致。 开放交通及其他温拌理清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注意气象预报,加强工地现场、沥青拌合厂及气象台站之间的联系,控制施工长度,各项工序紧密衔接。运料车和工地应备有防雨设施,并做好基层及路肩排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