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 慈竹叶
汉语拼音 ci zhu ye
别名 竹叶心《四川中药志》
原植物 Neosinocalamus affinis (Rendle) Keng f.
科属分类 禾本科
药用部位 植物的叶或卷而未放的嫩叶。
功效分类 清热凉血药
附注 植物描述,详见词条:慈竹
味甘、苦;性微寒。
1.《全国中草药汇编》:“苦、甘、微寒。”
2.《四川中药志》1982年版:“微苦,凉。”
清心利尿;除烦止渴。主治热病烦渴;小便短赤;口舌生疮。
1.《草木便方》:“治热淋、尿血。”
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心热,治头昏。”
3.《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除烦。治热病烦渴,小便不利,口舌生疮。”
4.《四川中药志》1982年版:“清心,利尿。”
内服:煎汤,6-9g;或泡水代茶饮。
1.治热病心烦,神昏谵语:竹叶心6g,玄参9g,莲子心1.5g,连心麦冬9g,连翘心6g。煎服。
2.治小便短赤,口舌生疮:竹叶心9g,生地9g,木通9g,甘草9g,水煎服。(1~2方出自《四川中药志》1982年)
出自于《草木便方》。
为禾本科植物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 (Rendle) Keng f.)的叶或卷而未放的嫩叶(竹叶心)。
产于西南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