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伪就业 |
释义 | 词语释义一:为了某个目的或被胁迫去就业或开个就业证、在就业证明上盖个公司印章(名义上的就业)。 二:为了活着而工作的工作,有职业没事业,只就业不择业。 三:高校为提升就业率而把没就业人员统计在内,并开出就业证明。 产生根源一位劳动就业专家日前告诉记者,每年到了四五月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都会“打着滚儿地往上翻”,但在每个月不断增长的就业率里面,有多少属于“被就业”、“被统计”则不得而知。“交上了《毕业生灵活方式就业证明》,可我们的工作仍然没有着落。”“在实习单位,我可以充满激情地加班到深夜一两点,可忙完之后,心里又是一阵空虚,不知道我的明天在哪里。”记者日前与部分临近毕业的大学生交谈时,听到了这些肺腑之言。 就要毕业了,众多“被统计”而没实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临别赠言时,都不忘了互相道一句:“祝你早日找到一份好工作!”在这个庞大的“伪就业”群体背后,折射出的是大学毕业生的集体迷茫。 集体报考公务员这几天,某管理干部学院的2010届毕业生小刘一直很发愁。学校人手发了一份《毕业生灵活方式就业证明》,催促他和其他同学尽快交上,否则,毕业证将有发不下来的危险。如果他将盖上用人单位公章的灵活就业证明交给学校,6月份,他的就业信息就会被录入该校网站,从而实现了名义上的“就业”。然而,实际情况是,专科毕业的小刘,实习了半年时间,仍没有获得正式工作的机会。 小刘说,他们班有50名女生,16名男生。因为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该班的女生不久前集体报名参加了全省公务员考试。“其实,大家明知道考上的可能性不大,但反正横竖都不好找工作,不如干脆试一把。班里最先有几个女生动员大家,孰料一呼百应,女生们都呼呼啦啦报了名。”该班一位同学告诉记者,“那段时间,女生们每天谈论的都是公务员考试话题,上自习课的时候,几乎人人都在看公务员考试的复习书。原来,大家都喜欢在自习课上聊聊天,可如今临近毕业,同学们都觉得时间紧迫,就业压力太大,都忙着埋头读书,自习室里往往鸦雀无声。”“可惜,最终没有一个女生考上公务员。”说此话时,这位同学叹了口气。 压力太大去看心理医生于明(化名)大学读的是新闻专业。今年初,学校把他分配到一家媒体实习。起初,他还觉得挺开心,因为每天都有新闻发生,每天会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而且他对留在实习单位工作充满信心,因此,即便每天一早他都需要乘坐两个小时的汽车赶到实习单位,早饭只能随便吃几口烧饼或油条,每天晚上七八点钟才能返校,他仍然乐此不疲。 可是,实习了几个月之后,当临近毕业的时候,他才发现,因为自己是专科学历,留下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就连请用人单位在《毕业生灵活方式就业证明》上盖个公章都无法做到。他不敢将这一实情告诉父母,想到父母期盼的眼神,本就性格内向的他如今常常沉默寡言,晚上需要吞服安眠药才能入睡。前几天,他感到心里极度压抑,跑去医院看了心理医生。如今,他按照医生教给他的心理疏导办法放松心情,可就业的压力依然摆在面前。 不就业是无奈的选择小迪是某专科类院校2007级公共管理系毕业生。最近,她请表哥帮忙盖了个影视服务中心的章,刚把灵活方式就业证明交到了学校。一个月前,家里亲戚开店需要帮忙,就把她叫了回去。 据她了解,她的同学基本都填了灵活方式就业证明,在最关键的用人单位盖章一项上,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同学中,找到临时工作的比较多,但有正式工作的比较少。很多人在济南找不到工作,只能选择不就业或者回家。“过一阵子,我还会回济南参加本科自学考试,考出来后,能拿到山大或山师的学士学位。如果能在济南找到好一点的工作就留下,不行,我就只能回家了。也许今后会再考研,之后的路走一步说一步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