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辞世偈 |
释义 | 作品名称:辞世偈 创作年代:明末清初 文学体裁:七言古体诗 作者:传正 辞世偈简介即修行者在临终时赋咏偈颂或诗歌,以述其情怀之辞世语。又称辞偈、遗偈、示寂偈。唐代以后盛行于禅家或净土行者之间。如《景德传灯录》卷八〈米岭和尚〉条下云︰‘师将示灭,乃遗一偈云︰祖祖不思议,不许常住世,大众审思惟,毕竟只遮是。’又,《乐邦文类》卷五载法镜讲主若愚之辞世颂云(大正47·220c)︰‘本是无家何处归,云边一路正谁知,溪光摇落西山月,正是仙潭梦断时。’五代之布袋契此之辞世偈云(大正51·434b)︰‘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宋代宏智正觉之临终偈云(大正48·120c)︰‘梦幻空华,六十七年。白鸟烟没,秋水天连。’(‘天连’亦作‘连天’)。 日本系在平安时代中期以后始有此风,至镰仓时代盛行于禅家之间,其后又行于其他诸宗及武家之间。 诗词原文五十余年似梦中,今朝四大各西东①。 了明性海无生法,更有何言说苦空②。 注释译文①四大:佛家以地、水、火、风为四大。认为此四者广大,能够产生出一切事物和道理。 ②了明:犹明了。性海:佛教指真如的理性,深广如海。无生:佛教谓万物的实体无生无灭。苦空:佛家语。佛教认为世间一切皆苦皆空,是为苦空。 诗词鉴赏传正世寿五十又四,少半在俗,为人侧室,多半为尼,开法度众。其生涯亦可称起伏跌宕,曲折坎坷。至其留偈坐化,无疾而终,亦似苦海扬帆,得达彼岸,实为理想归宿。今读此偈,更见传正三十年蒲团并非白坐,毕竟大彻大悟,了断生死,完全解脱了。 作者简介传正(162l-1674),明末清初浙江仁和万善庵女僧。俗姓缪,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初为士人倪昭素侧室。昭素连丧子女,及纳缪氏,得子,甚得宠爱。缪氏力求出家,入万善庵,法讳传正。倪嫡妻王氏抚其子如己出。传正则坐蒲团八年如一日。昭素殁,嫡与子无依,传正迎养。送子入药师庵出家,名超灯。当时仁和官宦家室,多从传正学佛,有名于时。年五十四,留偈坐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