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为权利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卜正民,张华 著 丛 书 名: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 出 版 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ISBN:9787214049506 出版时间:2008-04-01 版 次:1 页 数:391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所属分类:图书 > 宗教 > 佛教 内容简介在16和17世纪的中国,佛教信徒和儒学士人广泛地活跃于地方寺院及其捐助活动中。随着士绅数量的增长超过了帝国官僚机构需求的增长,许多人被阻挡在传统的儒家仁宦之途之外;但是显而易见的慈善事业可以在国家掌控的领域之外昭示精英的公共地位。由于积极卷入佛寺住持的资金筹集工程,士绅的赞助行为深刻地影响了佛教的公共机构。《为权力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首先讨论了佛教与明代理学的关系,佛教胜地旅游业的增长,以及慈善捐助的机制和动机,继之又分别考察了地理位置和经济状况迥异的三个县。作者依据中的充分史料,透辟地分析了当时佛教捐助的类型和社会后果。 作者简介卜正民(Timothy Brook),先后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和哈佛大学。自1986年任教于多伦多大学历史系,并于1997~1999年期间任斯坦福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亚洲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是12本有关亚洲研究著作的作者或主编,研究领域涉及明代的社会和文化史、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的占领,以及当代人权问题等。其专著《纵乐的困惑:明代中国的商业和文化》(1998)曾被亚洲研究会(the Association 0f Asian Studies)评为l999年之前研究中国历史的优秀著作而获得列文森奖(Levenson Prize)。该书中文译本已由北京三联书店于2003年出版。近期编著的有《中国和历史上的资本主义:中国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999),《1849—1952年的鸦片政权:中国、英国和日本》 目录译者的话 中文版序言 序言 导论寺院捐赠和士绅:问题 一、士绅研究史学 二、佛教与士绅 三、士绅社会和公共领域 四、佛教寺院的变动着的社会环境 第一篇 佛教的文化 第一章 张岱的激情生涯 第二章 函盖相合,冰炭不容:融通佛教 一、佛教与理学的关系 二、理学家的吸纳 三、理学家的回应 四、融通 第三章 一杯新茗听经时:士绅文化中的佛教98 一、评估佛教在士绅社会中的出现 二、佛教的修持和礼仪 三、居士会社的组织 四、旅游观光与文化追求 五、士绅利用寺院空间 六、士绅变成僧侣 第二篇 寺院的捐赠 第四章 鼎湖山的捐赠者 第五章 士绅怎样捐赠寺院 一、钱财的捐赠 二、土地的捐让 三、士绅对寺院事务的监督 四、文学的赞辅 五、捐赠的历时性趋势 第六章 士绅为何捐赠寺院 一、从性别看捐赠 二、从宗亲关系看捐赠 三、宗教性的吸引力 四、社会性的吸引力 五、文化性的吸引力 六、社会的网络 七、宣扬士绅的身份 八、与商人的慈善捐赠的对比 第三篇 捐赠的地方个案研究 第七章 小县里士绅的捐赠:山东诸城县 一、诸城的环境和社会结构 二、诸城士绅 三、诸城的宗教机构 四、诸城的寺院捐赠 第八章 大县里士绅的捐赠:浙江鄞县(宁波) 一、鄞县的环境和社会结构 二、鄞县的宗教机构 三、鄞县的大寺院 四、鄞县士绅 五、佛教和鄞县士绅 六、鄞县的寺院捐赠 第九章 捐赠与知县:湖北当阳县 一、佛教捐赠与国家 二、当阳的环境和社会结构 三、当阳的宗教机构 四、佛教和当阳士绅 五、玉泉寺的捐赠 六、士绅捐赠与知县 结论国家和社会的分离 一、晚明隐世的理想 二、佛教和晚明士绅 三、晚明与晚宋 四、晚明与晚清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前言中国佛教的社会史没有像它作为宗教史那样引起20世纪中国史学家的很大兴趣。陈垣在民国年间对晚明佛教作了精湛研究,但他是个极大的例外。这种学术倾向与西方和日本的学术对比格外鲜明。海外学者——尤其在20世纪后半叶——把中国佛教的研究作为一个很重要的知识领域,不仅仅是为了佛教研究,还因为它有助于拓宽对数百年来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沧桑巨变的理解。为什么两种学术传统对佛教研究如此异趣?这也许是引导中国读者进入关于明代士绅精英赞辅佛教寺院之研究的一条有益途径。 我觉得,中国和西方学者对研究中国佛教的学术价值的态度差异,导源于中国人和西方人现代性经验的不同。在欧洲,现代性的核心标识之一,是破除与中世纪宗教有关的迷信思想。欧洲人花了很多时间通过广泛的思想运动来协调中和这种对迷信的排斥:16、17世纪经历了著名的宗教改革运动,17、18世纪又开展反宗教改革运动。西方人最终并未抛弃宗教,而是以新教的方式重新阐释基督教,消除了宗教不可置疑的绝对立场。因此之故,从19世纪开始,宗教被自由地变成了学术研究的对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