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微量元素分配系数
释义

在现代定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中,通常假设微量元素通过置换作用以固溶体的形式赋存于矿物相中。由于微量元素的含量很低,如果把所赋存的矿物当做一种溶液,则这种溶液对于微量元素而言可称之为稀溶液。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某两个元素在平衡的相之间的关系遵循“能斯特”(Nernst)定律,其浓度比为一常数,又称为能斯特分配系数,简称分配系数。可表达为:

kd=Ci(矿物)/Cj(熔体)

式中,Ci(矿物)是元素i在矿物中的含量:Cj(熔体)是元素元素i在熔体中的含量。例如,Rb在某火山岩的斜长石的斑晶中的含量是900ppm,而在基质中为200pm,那么Rb在该斜长石/硅酸盐熔体间的分配系数就是4.5。

假设某种元素在矿物和熔体之间的分配系数等于1,则表明该元素均一地分配到矿物和熔体之中。若分配系数大于1,则意味该元素择优进入矿物相,其在所研究的矿物-熔体体系中是“相溶元素”。如果分配系数小于1,则说明元素优先进入熔体相,是“不相容元素”。值得注意的是,微量元素的相容性和不相容性在不同的体系中是有差别的。

分配系数适用的条件是:1两相必须平衡; 2溶质的浓度极小,从而符合稀溶液的亨特定律;3溶质在各相中的赋存形式相同;4各地质相(如矿物、熔体)化学成分均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4:5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