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纯色岩燕 |
释义 | 纯色岩燕(学名:Hirundo concolor)为燕科毛脚燕属的鸟类。体型轻小,活动敏捷,以擅长飞行而著称,善于在高空疾飞啄取昆虫。喙短而宽扁,基部宽大,呈倒三角形,上喙近先端有一缺刻;口裂极深,嘴须不发达。翅狭长而尖,擅长在空中捕捉飞虫;尾呈叉状,形成“燕尾”,脚短而细弱,趾三前一后。分布范围在南亚及东南亚。 中文学名:纯色岩燕 拉丁学名:Hirundo concolor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雀形目 科:燕科 属:岩燕属 种:纯色岩燕 亚种:2种 命名时间:Sykes, 1832 英文名称:Dusky Crag-martin 外形特征纯色岩燕体长约12.5厘米,是一种体型小而全身近黑的岩燕。主要特点是尾短,方形的尾羽中央和最外侧尾羽有白斑,翼及尾较雨燕为宽。与岩燕的区别在色甚深,且腹部同尾下覆羽一样深。跗跖裸露。虹膜深褐色;嘴黑褐色;脚褐色。 生活习性活动于山谷、山前旷地或沿河流在空中飞行。栖于多崖山区。似岩燕但分布较南。不迁徙。罕见留鸟于中国云南南部及西藏东南部海拔1000-2000米。叫声歇息及飞行时发出轻柔的低声chit-chit。主要在空中飞行捕食,食物以昆虫为主,常见种类有金龟子、蚊、姬蜂、虻、蚁、蝇、甲虫等。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 分布范围分布于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 繁殖方式繁殖期5~7月。营巢于临近江河、湖泊、沼泽等水域附近的山崖上或岩壁缝隙中。到水岸边叼泥土在嘴里咀嚼粘在崖壁上或岩石下,再选用茅草然后重复叼泥土 继续往上粘直至收口。巢由小泥丸混以羽毛堆积成半球形,内铺以细软杂草、羽毛等。常成对单独营巢,偶尔也见少数对呈松散的群体在一起营巢。每窝产卵3~5枚。 亚种分化(2种) 1.纯色岩燕指名亚种(学名:Hirundo concolor concolor)分布于巴基斯坦东南端和印度(从古朱拉特邦,拉贾斯坦邦东部和哈里亚纳邦东部到比哈尔邦西部,南到喀拉拉邦和泰米尔纳德邦西部)。 2.纯色岩燕云南亚种(学名:Hirundo concolor sintaungensis)分布于缅甸的东部和南部,中国南部(云南南部),泰国的中东部,老挝北部和越南北部。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