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元灿 |
释义 | 王元灿,男,汉族,1974年4月出生,中专,中共党员,六盘水市盘县四格乡糯迤安村党支部书记。 曾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炮部队服役,退伍返乡后,看到家乡贫穷落后,立志为改变家乡面貌作出应有的贡献。自费到河南省学习养殖技术,学成回乡后,自力更生发展养殖业,现办有养殖场一个,养牛14头、二元杂交母猪124头。不忘带领周边群众致富。在他的带领下,目前全村从事养殖业的农户达到980户。在2005年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带领全村党员干部艰苦奋斗,为本村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长期以来,扶贫济困,关注弱势群体,替本村贫困户张朝朝的两个孩子代缴学费,为残疾人何热的一个孩子代缴学费,对长期瘫痪在床的李显科长期救助,为无房户张家友个人资助2000元帮助建成50平方米的砖木结构的新房。 1997年,被盘县县委、县政府评为“见义勇为公民”;2003年被盘县县委、县政府评为“科技兴农先进个人”;2003年被贵州省民政厅评为“退伍军人先进个人”;2004年被六盘水市科技局、共青团六盘水市委授予“优秀青年星火带头人”;2005年被六盘水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劳动模范”;2005年被六盘水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4月获得第六届“六盘水市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2006年4月,获得第六届“六盘水市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 事迹材料 王元灿同志1974年4月生,1991年12月光荣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94年12月光荣退伍返乡,2004年5月入党,2005年1月任盘县四格彝族乡糯迤安村党支部书记。 依靠科技致富,为群众作出表率。王元灿1994年退伍回乡后,如何使自己能够致富,然后带动当地群众共同致富,一直是他琢磨的问题,结合对自身,对家庭,对家乡的实际,他最终确定,自己应该在养殖业方面干点事业,来体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早在1998年就有了这个想法,但苦于没有资金,一直到了2001年初,为了实现自己的良好愿望,他动员家庭将仅有的不足10000元的积累,拿出来发展养殖业,他的主张得到了家庭每个成员的响应和支持,然后又托朋友,找亲戚又借了近60000资金,按照高质量、规范化的要求,开始建起了420平方米圈舍,买了12头能繁母牛,在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乡里面给他设了一个牛品改点,使他的养殖事业开始迈出了新的一步。同时他每年都订了六盘水报和有关养殖技术资料,对党的政策和进一步提高养殖技术方面的知识不断丰富,用理论武装头脑,用科技去占领市场,用发展的观点去实现自我,并不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本领。于2002年11月份,又购买了两只杂交一代小羊,另行选点,又增设盖了圈舍,实现了从养牛发展到养羊同时并举,圈舍规模近1200多平方米,总投资80000余元,牛存栏27头,出栏19头,获得利润30000余元,羊发展到45只,现牛羊存栏数价值达80000余元,种公牛出外。2004年,在全县开展的“双学双培”活动中,王元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于2005年被选为糯迤安村支部书记。实现了从一名普通群众转变为负有社会责任的党员村干部。在担任村支书后,他并没有停止发展的脚步,2004年8月,他看准了猪的市场较好,又发展了二元杂交母猪项目,饲养母猪134头。其中:纯种母猪19头,二杂母猪111头,杜洛克纯种母猪4头,种公猪3头,现已产仔363头,已出售4000余头,收入38万元。 一年多来,王元灿同志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廉洁自律、心系群众、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坚持党性,公而忘私,身体力行,在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糯迤安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所在党支部于2006年3月被乡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个人于1997年被盘县县委、县政府评为“见义勇为公民”;2003年被盘县县委、县政府评为“科技兴农先进个人”;2003年被贵州省民政厅评为“退伍军人先进个人”;2004年被六盘水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星火带头人”;2005年被六盘水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劳动模范”;2005年被六盘水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4月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十大杰出青年”。 抓班子带队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王元灿同志常讲,村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在群众心里有没有威信,关键在于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团结,在处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为了搞好支部团结,他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做到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尤其是走上村党支部书记岗位后,他更是把团结作为凝聚力量的前提,坚信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成绩,日常生活工作中尽力维护班子团结,遇到事情都会征求每个支委成员以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和看法,不搞一言堂或个人说了算,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在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理公平,要事公开,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他的倡导下,村里实行了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自王元灿任村支书以来,村里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因村里办事不公引发的上访事件。同时,他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不断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2005年至2006年,为确保发展新党员的质量,多次调查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以往表现情况,注重把符合条件的年轻致富能手发展成为党员,现已发展了5名党员。 抓学习强素质,自身建设上台阶。王元灿始终认为,要做到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工作,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作为立身做人的一部分。他能够认真学习党的农村工作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对2004、2005、2006年中央、省1号及2005年市、县2号文件精神的学习,深学常思,并亲自给群众进行讲座。他十分注重对全体党员的学习培养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村党支部始终把建设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作为一项根本的任务来抓,任务再重,工作再忙,从未动摇。开展了以“做合格的共产党员,首先要做一个合格人”的活动;村党支部每月召开一次全体党员会议,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教育党员干部讲理想、讲道理、讲文明,开展了以宗旨教育为核心的“讲传统、比奉献”活动,教育党员干部要牢记宗旨,乐于奉献。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党员为民服务意识,党员干部的思想进一步提高。一位老党员深有体会地说:通过学习教育,使我进一步理解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为本村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抓经济保发展,带动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全村的经济发展,把小康水平推向新的台阶,身为党支部书记的王元灿同志心理装的是群众,他全面分析本村的发展形势,拓宽思路,大力积极扶持个体养殖发展,在王元灿的科技养殖事业的带动影响下,该村养殖重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原来的原始养殖发展到现在的科技养殖,部分养殖户从原来的5头增加到现在的10头甚至20头,已初具规模的养殖大户25户。他本人通过自费学习,开办养殖场,现养牛14头、二元杂交母猪124头,在上级的支持下,在本人的养殖场里建起了一个冻精输配站,为周边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同时,他利用自己路熟门广的优势,当起全村群众的致富带头人,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业务服务,带动群众共同富裕。目前,全村从事养殖980户,消化劳动力562余人,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42%。为加快该村发展,他争取资金30万元,修筑公路19000米。真正把“双学双培”工作落到实处。 抓民心树新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王元灿工作严格自律,以身作则,几年来,在他的眼里,钱可花,但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为全村百姓办事花钱值,但把钱用在迎来送往就不是我们这届村干部应该作的。所以,一年多来,该村没有任何招待费。但为村民办实事,他就舍得花钱。长期以来,扶贫济困,关注弱势群体,对本村的贫困户张朝朝的两个孩子代缴学费,对残疾人何热的一个孩子代缴学费,对长期瘫痪在床的李显科自己拿钱给予长期救助,对无房户张家友个人资助2000元帮助建成50平方米的砖木结构的新房。 热心公益事业,搞好党的基层组织基础设施建设。2004年,在原有文化设施的基础上,向上级争取到远程教育设备一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物质基础。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民调会、治保会、治安巡逻队,这几个机构分工协作,各负其职,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典型引导,榜样带动,全体村民的精神文明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现在村里社会治安安定,邻里和睦,村里一心一意发展经济的新风尚正在形成。 王元灿同志长期以来牢记党的宗旨,以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实际行动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如今,他正以百倍的努力,为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忘我工作着,一步一个脚印地书写着一个共产党员的美好人生。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