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纯艾条 |
释义 | 纯艾条是指使用纯艾绒、艾草研制成的,功效温经作用、活血作用等等,选择纯艾条要看质量和年度,关键是要对症、配穴和坚持使用。 【处方】艾叶2400g 桂枝125g 高良姜125g 广藿香50g 降香175g 香附50g 白芷100g 陈皮50g 丹参50g 生川乌75g 【制法】上十味,艾叶碾成艾绒,混匀。先取艾绒20g,均匀平铺在一张长28cm、宽15cm的白棉纸上,再均匀散布上述粉末8g,将棉纸两端折叠约6cm,卷紧成条,粘合封闭,低温干燥,即得。 【性状】呈圆柱状,长20~21cm,直径1.7~1.8cm;气香,点燃后发出持久的、气特异的烟,而不熄灭。 【功能与主治】行气血,逐寒湿。用于风寒湿痹,肌肉酸麻,关节四肢疼痛,脘腹冷痛。 【用法与用量】直射灸法,一次适量,红晕为度,一日1~2次;或遵医嘱。 【规格】每支约重30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使用方法一、直接灸法即将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烧,温度约达70℃。此法又分为两种,一为化脓灸,一为非化脓灸。 化脓灸 也称瘢痕灸、着肤灸、打脓灸。古代多用此法,因艾炷大,如枣核,要求一、二次灸成,令发灸疮,致皮焦肉烂,痛苦不堪,人多畏惧,不愿接受。现代仍有沿用此法者。如有些地方防治哮喘、慢性气管炎,专门在三伏天灸背部腧穴,大炷烧灼,致令成疮,称为打脓灸。效果虽好,但一般医者多不主张急于求成,而改为小炷多次的缓和方法,代替了大炷灸法。徐徐灸之,日久见功。 非化脓灸 取麦粒大小之艾炷,如上述方法在穴上燃烧,知痛即去掉或按灭,每穴一般灸三、五壮,局部发红为止,最多起小水泡,一般不致化脓,不须处理。如果施灸过重,起大水泡,可以用消毒针穿破放水,如需连续施灸,可在原处再灸,用这种方法比较方便,必须常灸,每次多灸几穴,才能收效。现代日本医者多用此法,应用很广,凡是灸法之适应症,均可用此法施灸。根据我们临床实践的体会,化脓灸和非化脓灸,只是程度上的不同,酌情使用,亦无需严格区别。 二、间接灸法也叫隔物灸,间隔灸,即利用其他药物将艾炷和穴道隔开施灸,这样可以避免灸伤皮肤而致化脓,另外还可以借间隔物之药力和灸的特性发挥协同作用,取得更大的效果。此法早已被广泛利用了,常用的有: 隔姜灸法: 是用姜片做间隔物。生姜入药,辛温无毒,升发宣散,调和营卫,祛寒发表,通经活络,治风邪寒湿。取新鲜姜和艾结合起来施灸,既能避免直接灸遗留瘢痕的缺点,又能和生姜发挥协同作用,有相得益彰之效。 隔蒜灸法: 用蒜作间隔物。大蒜入药,辛温有毒,性热喜散,有消肿化结,拔毒止痛之功。施灸时取独头紫皮大蒜,切一分厚数片,或用蒜数瓣,略捣碎,呈泥状,放置于局部,将艾炷放上施灸。 温灸器灸法 此为常用法,一般纯艾还是药艾均能使用,比较方便易行。例如:好轻松火龙灸疗法、温灸棒温灸、温灸盒温灸。将艾绒或剪好的艾断儿,点燃后放放插入铜灸器里,火头朝下,盖上盖子,手持悬于患处。手持调整升降的高度来调节火力。或是直接用绑带固定于患处。要是觉得温度不够热,可不垫橡胶圈,直接垫一块布或毛巾即可。以微烫而不痛微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