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孙蔚
释义

王孙蔚(1626年——?),字茂衍,临潼东梁里(今阎良区关山镇老王村套城组)人。清初诗人。顺治九年进士,历任刑曹、湖广按察使、福建布政使、湖北粮道参议、四川川东巡宪、湖北提学使等职,卒于官。著有《轺香集》。

王孙蔚的先世是山西洪洞人,元末先祖王肇基迁居临潼东梁里,遂世为关山人也。年20举于乡,初已定元,后改置第二。顺治九年(1552)与叔父王元士、王元衡同等进士。初为刑曹(掌管邢法的官员),在京城名声与大司农王宏祚(字玉铭)并称,人称“玉铭钱谷,茂衍刑名”。

王孙蔚后来出为直隶知府,迁登莱青道,转督粮道。十七年迁湖北按察使。孙蔚办事干练,尤能断案。他在湖广任按察使时,时值战事四战,写书纷繁,为台府所倚重,事多委其办理。在处理案件时,握朱墨二笔,判事如风雨,各司椽送来案件,孙蔚一面判案,兼听,须臾之间便剖决明晰,而且皆中机宜。

顺治十八年,孙蔚迁福建布政使,次年以事左迁川东道。康熙十二年移湖北粮道参议。

杨钟羲《雪桥诗话余集》云:“临潼王茂衍方伯孙蔚,丁亥(应为壬辰)通籍,由西曹践历行省,超陟左藩。少聪明能诗。李子德与有葭莩之戚。督楚粮储时,子德客鄂江,诗歌赠答。会徙三藩,趣漕糈倒载聚荆州。滇黔叛,策吴必败。”

康熙十六年,孙蔚回家丁忧。

康熙十八年,应鸿博之征,与试,未用。后任川东巡宪。

《四川志》:“王孙蔚…任川东道。值吴逆变,群丑跳梁,四面皆寇。孙蔚悉心保障,团乡勇抚流移,策粮饷,虽未身履军,而运筹之功居多,才敏识练,判决如流,人皆称之。”

王孙蔚好交游,喜佛经。他在任川东巡宪时,与华岩寺(在重庆市九成城区中梁山)圣可大师过往甚密。康熙十九年(1680年)他游历华岩寺时,感慨该寺藏经不全,当即承诺,捐赠俸禄,以支付“请藏”印制的所有费用。孙蔚派一人到全国各地搜购佛经;历时一年,功成圆满,所请藏经全部奉于华岩寺。圣可大为芳答谢孙蔚捐俸“请藏”,于康熙二十年 (1681年)春季邀王孙蔚重游华岩寺,两人谈佛论经,赋诗唱和。王孙蔚歌吟华岩风物之美,圣讨礼赞孙蔚捐俸之德,传为一段佳话。同年仲夏,他又为华岩寺手。“大雄宝殿”匾,至今尚存。

康熙二十四年,转湖北提学道。二十六年,卒于官。归葬故里,其墓在关山镇东南一里,1960年兴修水里时被平毁。

王孙蔚和顾炎武的交往

顾炎武与王孙蔚或许未曾有过直接的交往。据其《答王茂衍》称:他在“薄游四方”时,已久“闻老先生(引者案:指王孙蔚)之高名”,但一直“未敢遽投漫刺”(意指不便通书以向对方问候致意),原因是“恐涉未同之嫌”(意指因二人身份地位不同而有所顾虑——王是个达官贵人,顾自己则是个孤行于草野的布衣);而实际上,他乃是“中心向往,愿归依于有道者”(顾视王为“有道”之人而愿与他交往)的。

后来,他们之所以会有通信联系,是缘于李因笃与王孙蔚的关系。

康熙十七年,诏征博学鸿儒,李、王二人皆在被荐之列。翌年三月,他俩都参加了宏词科考试,结果李被取中,王则落选。李、王均为关中人,可能原来就有交往;同荐应试,使他们的关系又更进了一层。故当李称母老病辞官归里时(康熙十八年秋),王非但为李“谋其旅琐”(指悉心为李料理行装之类的琐事),而且还“助其跻陵”(指专程为李送行,直到送上坦途)。顾炎武以此在致王的信中,称道王为“情同金石,义薄云天,非时流之可企矣”。临别时,王孙蔚托李因笃代为转交他写给顾炎武的信。

顾炎武是在“子德自燕中西归省我于汾州天宁寺”时,接到王孙蔚的“千里赐书”的;可能,他同时还接到了王写给汾州守的信(其内容可能是要让这位知州对顾炎武加以关照的意思),故在致答王的信中有“虽客西河,未晤郡守,台函相机投之”之说。此后,顾、王是否还有过书信往来抑或其他形式的交往,就不得而知了。

王氏家族

王孙蔚家族为当地望族,登科中举者络绎不绝。据乾隆《临潼县志》记载,王孙蔚从其祖父到其儿子四代人中共有三个贡生,七个举人,五个进士,显赫一时。

王孙蔚的祖父王佩珂时崇祯年间的贡生,任睢宁教谕,后以孙贵,赠通议大夫,死后被祀为乡贤。王佩珂五世祖讳贞,贞生彪,彪生廷周,廷周生安坤,安坤生鸣石公,即王佩珂。乾隆《临潼县志》载,佩珂“事亲,色养备至。明末,司铎河南商丘。归里,值李贼(对李自成起义军的诬称)肆横,预戒子孙洁身蹈义,勿致沾污。癸未(1643年)冬,贼入关中,卧床不起,水米不入口,旬余卒。其子孙贼迫协以伪官,皆尊训守义,不为贼屈”。

王佩珂娶万氏,继娶于赵氏,有子三人,即王元调,王元士,王元衡。王元调即孙蔚之父,号经寰,庠生,赠通议大夫,湖广按察司。公性仁孝,其母万夫人病,“公起居扶掖,不离左右,每吁天代请”。时逢关中大祲,“公开廪以济贫乏,所全者甚众。流寇难作,杀人盈野,公携家邑城,往来蒲渭之间,不罹兵锋”。为了教育儿子成才,他“聘礼名士为之师友”。孙蔚兄弟成才,与元调的培养是分不开的。王元调暨夫人井氏贾氏墓志现存关山镇老王村套城组,志文乃王孙蔚请富平进士、广西布政使分守左江道左参政朱廷璟所撰,志盖与志文分别为康熙皇帝赏识的著名书法家沈荃和郭棻所书。

王孙蔚的父亲虽未致仕,但其叔父、从叔有四人考中功名。叔父王元士,顺治二年(1645年)举人,九年中进士,任宜兴知县;叔父王元衡,顺治五年(1648年)举人,九年中进士,任漳州府理刑(相当于现在的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十二年,郑成功率军攻陷漳州,王元衡降郑;从叔王元寀,崇祯十五年举人;从叔王元抡,康熙十一年举人。

王孙蔚的长兄王孙盛,顺治五年举人,官至知府;仲兄王孙麟,顺治二年举人;从弟王孙谋,康熙二年举人;从弟王孙骐,康熙八年举人。另有康熙年间临潼贡生王孙骥、监生王孙章、王孙冀疑为孙蔚从弟。

王孙蔚的儿子王天宠,康熙五年举人,早卒,著有《绿竹亭诗》;孙蔚次子榉 ? ,例贡,候选中书;三子王灏,岁贡,候补主事。从子王侃,康熙二十九年举人,康熙三十六年进士,任镇江知府;从子王旐,王孙谋子,康熙三十二年举人,康熙四十二年进士,任贵溪(在今江西省)知县,在任期间清正廉明,政绩卓著,擢升吏部主事,死于上任途中。

王孙蔚的诗

王孙蔚尤好吟诗,婉丽自成一家,是我国清初的著名诗人。《诗话》云:“茂衍孝友端亮,诗格高音雅,与李天生、王幼华在伯仲间。”。富平的李天生和合阳的王幼华都是当时文坛、诗坛的名宿,王孙蔚与其齐名,可见其在诗坛的地位非同一般。王的诗集《轺香集》、《轺香二集》(清初临潼藉著名诗人周灿为之作序)目前尚未发现,所幸的是民国时期总统徐世昌主编的《晚晴簃诗汇》收录了王孙蔚诗十二首诗,笔者又从《临潼县志》和《华严寺志》中找到三首王的诗,兹录于下:

秋江吟

轻舟如冯虚,江碧峰影倒。寥宇无尘埃,晴光动菱藻。幸因归棹闲,历此湖山好。寓眺日夕殊,佳景恣幽讨。向暮下江城,霜碪处处捣。时序已如此,我颜得无老。楚山风雨来,一夜白秋草。

与友人山中夜坐

偶然缘水岸,落日见幽栖。野暮烟藏寺,山空月过溪。结篱松磴下,借树草堂低。明早如无事,披云更杖藜。

与石徽音饮酒

阅世亦云尽,如君未易遭。交情今管鲍,侠气古荆高。霜落镫前剑,花飞梦后毫。肯拚倾倒兴,不惜鹔鹴袍。

将至应山

前山将入楚,秣马识曾游。风土渔樵旧,江村父老留。苔沈宋玉宅,日照鄂王楼。眼底飞鸿在,还须郑侠谋。

初发里门留别

年年高卧拟柴桑,何事骊歌动别觞。鸡肋浮名劳去就,鹿冠微愿惜行藏。征鞯渐欲登山路,回首何能忘草堂。作客更从今日始,二陵秋色正苍茫。

赋赠卢司李

蓟门相对故人情,同拜新纶事远征。明月一轮巴子国,秋风匹马鄂王城。羞言桑孔多心计,旧识于张有盛名。他日江天遥忆处,黄矶白渚楚云平。

秋赴长安途次晋中杂兴

行人去去复青山,策马西风了未闲。碧草难寻绵上陇,白云何处雁门阙。三更晓角来霜里,一片秋声在树间。此际萧森愁欲起,不缘客路亦潸潸。

江行杂感

才离越岭又吴湄,寥落江湖忆故居。感愤千秋《鹦鹉赋》,雅骚一代《鹧鸪》诗。篱栽黄菊知今是,路入桃花自古疑。乘兴莫停明月棹,辋川山色待王维。

芙蓉山色有无间,烟棹芦花千里还。远涧寒声移晚树,晴江落照上秋山。逢人尽说风尘苦,出世方知云水闲。昨夜终南来梦里,宛然三径扣松关。

早发峡石驿

西岩马首向层霄,秋树平明烟未消。寂寂空亭人不见,霜吹红叶过山桥。

湘行绝句

幂湖云淡带烟,渔镫明灭大堤边。风声夜半幽篁里,疑是湘灵廿五弦。

万里晴江落照迟,琵琶峰下小舟移。枫林日暮寒鸦影,飞入长沙贾傅祠。

华岩寺小憩

鞅掌疲征途,沿溪寻古寺,胜游亦何常,乘兴偶然遂。

青松欲插天,碧柳还垂地,香生优钵花,飞泉时操骑。

迎面峙中峰,群峦各轩轾,扪萝步丹梯,绝顶琳宫秘。

谓当近山门,林深树忽异,稍觉钟声发,瞿昙相引示。

振衣礼自云,投足入不二,蔷露浣尘颜,略说西来意。

理应在阿堵,生公讲绝辔,自社结儒人,黄龙解书义。

古月上岩飞,空山竟忘寐。

寄怀临潼张庚干明府(县令)

巴子城头春风起,桃花千岩红更紫。

呖呖山莺声乱啼,回望秦关千万里。

前日捷书过剑门,狼烟于今息成垒。

卓鲁从来重力田,传闻买犊自此始。

凤凰原上柘阴深,鹦鹉谷中粳苗美。

堂悬宓子无弦琴,案对任棠一盂水。

鸿门一别栈云高,清梦时来依孔逊。

扁舟五月下三湘,百丈嫋嫋动萃芷。

他日双凫朝玉京,好向天涯寄双鲤。

华岩洞天

石磴凌霄上,苔峰落日幽。

松巢支遁鹤,云卧大安牛。

洞豁乾坤入,泉飞日月流。

桃源迷世代,知历几千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0:5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