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仕花 |
释义 | 王仕花,女,1962年生,江苏省灌云县人,原为小学民办教师,1986年随丈夫王继才在黄海开山岛独守孤岛,至2011年7月守岛25年,夫妻二人获得2009年度江苏省电视台城市频道“零距离”年度服务公众大奖。 中文名:王仕花 国籍:江苏灌云县 民族:汉 出生地:江苏灌云县 出生日期:1962年 职业:民兵哨所哨兵 主要成就:“零距离”年度服务公众大奖。 个人简介王仕花,女,1961年出生,1986年7月,王仕花的丈夫王继才经群众推荐,组织考察,成为江苏省灌云县开山岛的看岛人。王仕花毅然辞掉教师工作陪丈夫在岛上呆了25年。他们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开山岛上的夫妻哨”。1993年开山岛民兵哨所被国防部嘉奖为“以劳养武”先进单位,并获江苏省军区一类民兵哨所的美誉。2011年的建军节,这对守护黄海孤岛25年的夫妻获了南京战区嘉奖。 感人事迹上岛经历开山岛距离连云港燕尾港12海里,面积仅有13000平方米,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小。1939年,侵华日军从灌河口登陆,首先就是占领了开山岛。岛虽然小,却是军事要塞连云港的右翼前哨阵地。 1986年7月,王仕花的丈夫王继才经群众推荐,组织考察,成为第五任开山岛“岛主”。此前四任呆的时间都不长,最长的13天,最短的3天。 王继才说,上岛前,家里人以及亲邻,几乎没有一个支持他的。 “当时,我是自愿要去守岛的,组织已经考察过了,领导说,岛上必须得有人去守,我也答应了领导,答应了就要做到。”王继才毅然带着食物、衣服以及必需品上了岛。 王仕花说,一次带女儿上岛探夫被台风困住,看到丈夫没人照顾,而且十分危险。王仕花想,开山岛不能没有丈夫,而丈夫不能没有她。她毅然决定辞掉镇小学教师的工作,把女儿托付给婆婆,与丈夫在开山岛风雨同舟。 经过组织同意,王仕花上了岛。丈夫是哨所所长,她是哨员。就这样,夫唱妇随。两个人像一支队伍,一起劳动,一起巡逻。王仕花娇小又胆小。开始听着呼啸的海风、拍打的海浪,心里就打颤,整夜不能睡。现在,王仕花的能耐可大了,即使王继才有事出岛三五天,她也能把小岛看守得好好的。钻坑道,察海情,辨船只,记日志,王仕花干得一点不比王继才逊色。 护岛生活在岛上夫妻两个人的年工资是3700元,1995年建了灯塔,又增加了2000元守护费。上有老母亲,下有3个子女,凭这点钱,很难维持全家的最低开销。现在,儿子考大学贷的3万元款还没还清,修建房屋的6万元钱也是王继才的姐姐垫的。 为了生计,夫妻俩干起了最苦的活。每年春夏秋三季,双腿泡在海水中,捕鱼摸虾,捡贝类,铲海蛎,放蟹笼,大点的托渔船捎回港口去卖,小点的才自己解解馋,这样一年也有个三五千元的“外快”,补贴家用。 王继才说:“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现在社会,钱很重要,但来路一定要正。”开山岛曾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有几年却成了“风水宝地”:有走私的,有偷渡的,有打着旅游公司幌子想开色情场所的。面对不法分子送上门的一沓沓钱,王继才断然拒绝。 环视夫妻俩的岛上之家,也就是一间20平方米的旧营房。一个煤气罐,一个小灶台,一个小方桌,一张木板搭的床,就是他的全部家当。在营房前,有棵苦楝树,这是王继才和王仕花上岛后栽活的第一棵树,如今已长成了岛上的“树王”。 苦楝树象征着永不屈服,是夫妻俩的精神之树。王继才说:“苦楝树都能在岩石缝里顽强成长,我们又有什么过不去的。”白天,忙巡逻,忙维护,忙开荒,忙种地,可一到晚上,时间就特难打发。夫妻俩在地上画个框,下跳棋;掏出牌来,打“跑得快”;唱老歌,你一首我一首。跟外面世界的接触,夫妻俩就靠半导体收音机,这些年,用坏了19个。 岛上走一圈,也就10分钟,最有耐心的人,半小时兴奋劲儿也就过去了,而王继才、王仕花夫妻俩一呆就是25年。最让王继才觉得对不起的,是妻子1987年生儿子。他太大意,没有提前送妻子去医院。等到想起已晚,大风连刮3天,渔船靠不上岸。王仕花在岛上临产前,王继才捶胸顿足,王仕花忍住巨大的疼痛,叫丈夫烧开水,煮剪刀。儿子出生时,刚露出了头,叫丈夫一把托住;儿子刚落地,又叫丈夫果断地剪断脐带。听到儿子第一声啼哭,王继才坐在地上也哭了。 所获荣誉开山岛民兵哨所还曾被嘉奖为“以劳养武”先进单位。王继才本人也多次荣获省市县“国防工程先进管护员”、“五一劳动模范”等殊荣,2011年建军节还受到了南京战区的通报嘉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