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汪正奎 |
释义 | 汪正奎(1905~1982),安庆市望江县太慈乡汪家冲人,艺名“大松保”。12岁入“同乐堂”拜徐文华为师学唱京剧。14岁登台演出。先后在安庆、徽州、屯溪及江西的九江等京剧院搭班演唱并多次担任领衔主演。抗日战争爆发后辍演。1952年与龙昆玉等组建“凉泉流动班”,改唱黄梅戏。1954年,随县“曙光黄梅戏剧团”赴岳西演出,被留于该县“峰声黄梅戏剧团”。1966年6月退休回乡。 汪身材中等,扮相端庄,基本功扎实,善取各家之长。唱功具“马派”风格,擅气运“丹田”。道白讲究“喷口”,字正腔圆。嗓音在清亮中见纯厚,且经久耐唱。做工具“骥派”特点,身段于稳健中露潇洒。年轻时享有“活鲁肃”之誉称。演《莫成替死》,能赤膊滚钉板。演《临江驿》,跌扑相间,唱做并重,轻松利落。改唱黄梅戏后,一面为黄梅戏移植了大批的京剧剧目;一面创造性地将京剧表演艺术融于黄梅戏艺术之中,塑造了众多的令人称赞的艺术形象。如演《御河桥》中的“杀桥”,把封建伦理的卫道者柯太傅的迂腐、固执的形象,刻划得入木三分。他还将京剧中的行腔融入黄梅戏,形成带“京味”的黄梅戏唱腔,具有刚阳之美的独特风格。他是省内黄梅戏界少有的唱做俱佳的老生演员,曾获省、地会演的演员奖、荣誉奖。在赴豫、鄂、苏、沪的演出中,博得常香玉、高百岁等艺术家的赞赏。 汪在长期主持岳西县黄梅戏剧团的业务工作中,尽心尽力,成绩显著,多次被评选为该县劳动模范及第三、四、五、六届县人民代表、县人民委员会委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