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汪伯乐 |
释义 | 汪伯乐(1900~1926),原名德骐。苏州人。中共早期党员,革命烈士。幼年父母双亡,家产被叔父吞占,8岁进苦儿院,边读书边学手艺。17岁考入省立第一师范。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尤长英语、数学和演讲。民国8年(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汪伯乐作为一师学生代表,参加苏州学生联合会活动,并积极筹办平民学校。民国10年从师范毕业后,在市立小学、纯一小学、乐益女中、中华体育专科学校任教。民国12年与安徽女子职业学校毕业生吕兆璜结婚。民国13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国共两党的一些著名活动家来苏州进行革命活动,团结许多进步青年,他成了其中活跃的一员。他随叶天底、许金元一起积极参加追悼孙中山去世和声援上海的“五卅”惨案的活动,并经叶天底、许金元介绍加入国民党。这一年,他还在宫巷基督教堂乐群社开办大苏平民夜校,招收工人、店员和失学青年入学。他任校长,积极培养革命骨干。9月,中共苏州独立支部在乐益女中建立,汪伯乐经常与独支领导人叶天底、张闻天等人商讨革命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5年8月,汪伯乐接任中共苏州独立支部书记和国民党市党部常务执行委员职务。为迎接北伐军,在中华体育专科学校建立秘密武装组织——迎接北伐军中心组。12月11日,军阀孙传芳的苏州警察厅派往邮局的检查员,发现体专学生、国民党员唐觉民给女友信中写有参加革命活动的机密,牵连到汪伯乐。12月14日,汪伯乐被捕,连夜解往南京。苏州各界团体和知名人士出面营救,军阀孙传芳16日下令将汪伯乐等人秘密杀害。民国16年,北伐军到达苏州后,4月17日苏州各界在体育场举行追悼会。同年8月,苏州市政筹备处应第一师范师生要求,以旧长洲县署为校址,建立伯乐中学。民国17年12月16日,汪伯乐灵柩安葬于葑门基督教安乐园。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为纪念汪伯乐撰写《汪伯乐传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