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皖南方言 |
释义 | 皖南方言概述“皖南地区方言”不是单一系统的方言,而是多种方言系统的综合体。它既有江淮官话又有吴语、徽语、赣语、中原官话。赣语主要通用于皖西大别山南麓和沿江两岸的市县。吴语主要通用于沿江以南和黄山山脉以北以东的各市县。徽语主要通用于黄山山脉以南旧徽州府所辖地区。此外,还有在近百年来,先后成批迁徙到皖南的湖北人说的西南官话、河南人说的中原官话、湖南人说的湘语,也有为数较少的福建人说的闽语和客家话。还有从浙江迁徙皖南的畲族移民说的作畲话。说西南官话的湖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宁国、广德、朗溪、泾县、铜陵等县境内。说中原官话的河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广德、郎溪等县内。皖南的闽方言,是指由浙江、福建等地移居宁国岩山一带,和散居在广德、郎溪、歙县等地的浙江、福建人所说的话。说湘语的湖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南陵县境内。说客家方言的人,是指由闽西移居宁国岩山一带的福建人所说的话。畲话是宁国境内畲族人所说的,畲话与“客家话”相似。 各方言皖南分布江准官话主要分布在沿江南岸的城市,以及皖南少数县市的城区,马鞍市、当涂、芜湖市(城区以北)、繁昌(荻港镇)、铜陵(市区)、铜陵县(安平、董店、大通)、池州市、东至(大渡口、姜坝)、南陵(城区)、青阳、广德(城区)、郎溪(城区)、宣州市(市区)、芜湖县(湾址)、泾县(童疃)、旌德(蔡家桥)等地。 这此地区的江淮话统属于江淮官话的洪(泽湖)巢(湖)片方言。 皖西赣语:潜怀方言。通行于东至、贵池西部等地的话。它们统属于赣语中的怀(宁)彭(泽)片方言。 皖南宣州吴语:铜太方言。在五十年代方言普查时定名为铜太方言。“铜太方言”的名称是取铜陵、太平两个县名的首字确定的。八十年代后期国家为了绘制汉语方言地图,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的同志来皖南调查方言时,根据这些地方古时属宣州成宣城郡,所以改称“宣州吴语”。它隶属于现代吴语的宣州片。“《安徽省方言志》参照地理、历史、和方言类别,定名为“皖南宣州吴语“。 分布在长江以南,黄山以北古为宣州成宣城郡所辖的地区。即:太平、石台、泾县、铜陵、繁昌、芜湖市(城区东南)、芜湖县,以及宁国、南陵、宣城、当涂、青阳、贵池等。其中太平、泾县、石台、铜陵、繁昌、芜湖县、南陵等县市以通行吴语为主,青阳、当涂、宣城、宁国、贵池等市县吴语的通行面则比较小。 皖南除了宣州吴语之外,在郎溪、广德还能行一种吴语。它们大都是散在各地的本县土著居民保存下来的吴语。例如:朗溪县北部的定埠、梅渚、岗南、凌笪等乡,西北部建平、东夏、下湖、幸福等乡,广德县北部下米乡、西部芦村乡、东亭乡的一些乡村。这些种吴语与江浙地区的太湖片吴语基本一致,故应属吴语的“太湖片”。 皖南徽语“徽语”是〈中国语言地图集〉中新划分出的一种汉语方言,它是分布于新安江流域的安徽省旧徽州府(包括今属江西的婺源县),浙江省旧严州府(包括今淳安、建德两县)和江西省旧饶州府(德兴县、浮梁县)等地的方言。此处所说的“皖南徽语”,是通行于皖南歙县、绩溪、旌德、屯溪市、休宁、黟县、祁门、宁国(限于南部洪门乡等地)、东至(限于东南郎木塔一带)、石台(限于占大区)等市县的话。 天平天国之战,皖南作为南京屏障,波及最大,当地原著民丝散大半,现在的皖南人大多是外来移民,“湖北人占四成,河南人占三成,浙江人占一成”——以上内容载自《中国移民史》第六卷,天平天国之战移民部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