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春官 |
释义 | 1 中国古代官职名称春官为古官名,颛顼氏时的五官之一,春官以大宗伯为长官,掌理礼制、祭祀、历法等事。 春官为古官名,颛顼氏时的五官之一,(见贾公彦《<周礼正义>序》引《左传·昭公十七年》汉服虔注)。也为六官之一。《周礼》分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春官以大宗伯为长官,掌理礼制、祭祀、历法等事。所属有肆师、大司乐、大祝、大史等官。北周依《周礼》置六官,设春官府,以大宗伯卿为主官,正七命。所属有司宗、守为、典祀、太史、乐部五中大夫,内史上大夫及礼部等下大夫,及诸大夫的属官。又唐光宅元年(684),曾改礼部为春官,改礼部尚书为春官尚书。神龙元年(705)中宗复位后,复原名。后世以春官为礼部的通称。宋﹑明﹑清司天官属有春官正﹑夏官正等五官。明太祖立春夏秋冬官﹐谓之四辅。见《旧唐书·职官志二》﹑《宋史·律历志》﹑《明史·安然传》。 按:这是现有词典的错误解释。著名词典学家、语言学家王光汉《词典问题研究-辞书编纂与食古泥古》指出:《周礼》中所言各“官”,俱不当以现代汉语“官名”或“职官名”之义释之。“官名”或“职官名”今当被理解为县令、宰相之类官职名称,然《周礼》之“官”,实乃职事或部门之称。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后世沿而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唐武则天时曾一度复六部为六官之称,可见六官即是六个行政部门。《汉语大词典》“天官”释“官名”,“工部”条释“古代官署名”,证其对“天官”之“官”惑于今解。其“地官”条亦如是。六官除冬官外,它五官均有《序官》言其建制,若详考其建制,据其建制所言无不有“胥”、“徒”若干人想,当亦不致有此迷误,而当将六官之“官”作机构、部门解。天官所列各官建制,无“士”以上等级者有“酒人”、“浆人”、“笾人”、“醢人”、“盐人”、“缝人”等;地官“舂人”、“饎人”、“槀人”等,春官“守祧”等亦俱无“士”以上等级人。若因其各隶于“天官”、“地官”、“春官”之属而指为官名,则是以奴为官矣。如“酒人”条,《辞海》、《辞源》俱列为官名。《序官》言:“酒人,奄十人,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所谓“奄”,即阉者,郑氏就“奄上士”有注云:“奄称士者,异其贤。”贾公彦疏曰:“案上酒人、浆人等奄并不称士,则非士也,独此云,以其有贤行命为士,故称士也。”所谓“女酒”,郑氏注云:“女奴晓酒者,古者从坐,男女没入县官为奴。”至于“奚”,已有定说,乃奴隶之称。由此可见,“酒人”乃职事之名。又如“伊耆氏”,《汉语大词典》据《周礼·秋官》亦列为官名。《序官》曰:“伊耆氏下士一人,徒二人。”《孟子·万章》谓:“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可见即使是下士,今称其为官,似亦不大合适。《周礼·冬官·总叙》未言建制,仅叙其事,然据事而推,“冬官”之“官”亦非今之“官”义。然《辞源》此类词目收之甚多,有的释为工匠之类,有的亦以官名释之。如“ 氏”、“轮人”、“凫氏”等即释为官名。其“轮人”条云:“周官名。掌制造车轮及有关部件。《墨子·天志上》:‘譬如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参阅《周礼·考工记·轮人》。”既言轮人之事乃制造车轮及有关部件,而又释以“周官名”,岂非受“冬官”之“官”误与?《墨子》之证,亦示其乃工匠之类。《庄子·天运》记轮扁斫轮事,轮扁之“轮”即轮人之义,其辛苦操作,岂今所谓“官”者所为?又“ 氏”条释为“周代掌管冶炼铸造的官名之一。掌制量器。”而“ ”字义之二又释“古代金工的一种”。一释为官,一释为工,盖“ 氏”属“冬官”,而《总叙》又谓其为“攻金之工”,致使编者莫知所从。 2 说春人的俗称◎ 风俗春官是说春人的俗称。每逢岁末年初,乡镇上活跃着一批说春的人,一般多为中老年男性。他们往往带上一大帖财神爷之类的春帖,走乡串户,送“春”上门。所谓送“春”上门,其实是在送财神爷之类吉祥物的同时送上几句新春吉词,通过他们灵巧的嘴巴,把新春的祝福送到千家万户。 财神爷是用土办法印制的,小手巾似的红纸,黑黑的头像,线条粗糙,缺乏生动。头顶乌纱的财神爷,手持笏版,相貌平凡得有些老土,类似传统川剧中的七品芝麻官。只因经常出现在农村老年人用来祭祀祖先和供奉神佛的堂屋老墙上,享受着和先人神佛同级别的香火,多少透着些神秘。 春官则多半是朴实厚道而又稍善言辞的乡民。相貌也很平常,但脸上比财神爷多了几许生动可掬的笑容,嘴里滔滔不绝流淌着自编自唱的吉词:“想财神,盼财神,财神主动送上门。请财神,送财神,财神来了请开门……”主人家通常是不会拒绝春官的。开门迎进来坐下以后,春官又接着唱道:“新年好,财神到,赐福给你全家笑。财神保佑一年顺,财神上门福气高。财神赐你好运道,财神送你金元宝……” 这时候,主人家就端茶送水,捧出些花生、胡豆、炒米糖之类的土特产,请春官品尝,同享新年的喜悦和丰盛。看见主人家有小孩子用好奇的眼光望着自己,春官便又往下唱道:“主人家,好心肠,儿子儿孙绕高堂。主人家,福气好,儿子儿孙志气高。大儿子,当干部,小儿子,上大学,……财神到,合家欢,一家老少都平安。” 喝完茶,与主人聊聊收成,拉拉家常。末了,站起身来,双手奉上一张春帖,说声:“打扰了!”主人家接过春帖,顺手从口袋里掏出一两张角票,塞进春官手里。春官双手一拱,客气地道声:“谢谢!”转身出门去了,嘴里仍唱着:“请财神,送财神,财神进了你家门。今天请进财神爷,保你来年走鸿运……”边走边唱着上第二家去了。 ◎ 传说相传远古时期,人们不知道按气候节令来种庄稼,常常有种无收,于是管天管地的 “三皇爷”及 “五帝”十分着急,他们便骑一头耕牛下农村向农民宣传气象知识和种田的技术,年年如此,便形成了后来的“春官说春”习俗。在礼县的许多地方普遍流传着这样的“说春”起源:据说唐朝初年, 皇帝叫百姓把田地种好,多收粮食.专门封了一种 “春官”, 让他们到各地各户去送“节气表”( 即后来的春帖 )。“春官”们认为既然下农村送表, 也该顺便说些吉利话, 便慢慢兴起“说春”之俗。农民见“春官”远路送来春帖, 并笑逐颜开地进行说唱表演, 也就酬谢点钱财或能吃能喝的粮食、茶叶。毕竟朝廷的“春官”很少,走的地方不太多, 一些聪明怜俐、能说善唱的民间艺人就自动翻印春帖,代替了朝廷的送春之官。 ◎ 分类“春官”艺人行艺的情景 “春官”分两种:一种是随社火走的“春官”;一种是两人一组走街串巷的艺人,语言通俗易懂,风格多样,富有喜剧色彩,人们也乐于接受。春官说唱曲艺主要是以唱为主,伴以说的内容。以陇南山歌曲调、说唱调、“哎”曲自由调三种调式进行演唱,因而形成独特内容、形式及独特谱系。《春官歌》的演唱,一般开头先唱一段《五方财门》或《十二送春》,接着就按这家的职业情况演唱各种春歌。“春官说春”所表现的内容特征上,均有报“吉祥”、送“祝贺”、示“天象历法”等主要功能、效用。那么,从其自身的功能特点上不难看出,与古代王室中的“春官宗伯”极其相似。战国时的春官掌典礼,是祝王室“吉祥”而行“大贺”;民间“春官”说春词报春,是祝百姓“吉祥”而行“小贺”也。唐代以后的春官掌管天文历法;而民间春官却以说春词、送春帖的形式将其传给百姓,究其功效,只不过“大巫”与“小巫”之别也!由此可以断定:民间春官是对唐代以前王室春官的仿效,是从春官演化而来的。 ◎ 起源旧时,岁逢冬至季节,便有头带乌纱官帽,身穿长衫,背着布搭裢,入门送春,一张尺大的红纸上有木刻印的来年日历,上角处刻有“牧牛图”,亦称“春牛图”,此谓“送春”伴以说唱等形式,取材多样,富有趣味也!年复一年,源远流长,为民间习俗,此谓之由来也。 3 春官说唱艺术◎ 流传春官说唱是流传于以陇南市礼县龙林乡川坝河谷地区为中心地带,广泛分布于礼县下四区及与西和县接壤,隶属西和县的数个乡镇的一种非常原始的说唱艺术。“说春”是一项延续了几千年的独特民间习俗,它向人们预告春天的来临,宣布春天信息的活动,提醒人们早点春耕,不要误了农时,是随社火走的“春官”;一种是两人一组走街串巷的艺人,语言通俗易懂,风格多样,富有喜剧色彩,人们也乐于接受。 ◎ 方式春官说唱曲艺主要是以唱为主,伴以说的内容。以陇南山歌曲调、说唱调、“哎”曲自由调三种调式进行演唱,因而形成独特内容、形式及独特谱系。《春官歌》的演唱,一般开头先唱一段《五方财门》或《十二送春》,接着就按这家的职业情况演唱各种春歌。“春官说春”所表现的内容特征上,均有报“吉祥”、送“祝贺”、示“天象历法”等主要功能、效用。那么,不难看出从其自身的功能特点上,与古代王室中的“春官宗伯”同出一辙,极其相似。战国时的春官掌典礼,是祝王室“吉祥”而行“大贺”;民间“春官”说春词报春,是祝百姓“吉祥”而行“小贺”也。唐代后的春官掌管天文历法;而民间春官却以说春词、送春贴的形式将其传给百姓,究其功效,只不过“大巫”与“小巫”之别也!由此可以断定:民间春官是对唐代以前王室春官的仿效,是从春官演化而来的。 ◎ 唱词春官的唱词,欢快动听,一般比较固定。均属男声对唱,有点与现代的相声有些相似,前一个唱完后,后一个人马上唱自己的一段,在接唱的时候有一个长长的拖音,旋律单调,经配合后听起来十分动听。歌词继承了古代民歌中、赋、比、兴的传统手法,如唱的:走了一山又一山,眼看太阳要落山,表现了他们干这种差事的艰辛;“春官”生来眼儿尖,看见你家炕上宽,就采用起兴的表现手法来表达形象的事物。 ◎ 表现手法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在叙事过程中,巧妙地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也是唱词中常见的,例如用“打的雪花满天飞”来比喻木匠们劳动时刨花飘飞的场面,比喻生动、形象。在讲述主人富有时运用夸张的手法,例如“院里栽颗苹果树,坑里的票子没处去。”主人家富到院子里散满了十元面额的钞票,夸耀主人之富,到了极致。 ◎ 唱词取材春官唱词取材较为广泛。春官除了传统固定的唱词外,随机应变,见啥唱啥;有时取材历史典籍,如《二十四孝》;有寓言故事,如《盘古开辟天地间》;也有反映民情风俗的如《新春喜》、《和气春》等,取材广泛,语言朴素。大多为一三句起兴。二四句叙事,有些句子押韵,有些不押韵,唱起来琅琅上口,富有情趣。 ◎ 传说相传远古时期,人们不知道按气候节令来种庄稼,常常有种无收,“三皇”、“五帝”十分着急,便常骑一头耕牛四处漫游,向种田者宣传气象知识和种田的技术,年年如此,便形成了后来的“春官说春”习俗。在礼县的许多地方普遍流传着这样的“说春”起源:唐朝初年,皇帝叫百姓把田地种好,多收粮食,专门封了一种“春官”,让他们到各地各户去送“节气表”(即后来的春帖)。“春官”们认为既然下农村送表,也该顺便说些吉利话,便慢慢兴起“说春”之俗。农民见“春官”远路送来春帖,并笑逐颜开地进行说唱表演,也就酬谢点钱财或粮食、茶叶。毕竟朝廷的“春官”很少,一些聪明怜俐、能说善唱的民间艺人就自动翻印春帖,代替了朝廷的送春之官。关于春官的起源,有很多史料有相当完备的记载。旧时,岁逢冬至季节,便有头戴乌纱官帽,身穿长衫,背着布褡裢的人,入门送春,一张红纸上有木刻印的来年日历,上角处刻有“牧牛图”(亦称“春牛图”),此谓“送春”,伴以说唱等形式,取材多样,富有趣味。年复一年,渊源流长,为民间习俗,此谓之由来也。春官说唱是流传于以陇南市礼县龙林乡川坝河谷地区为中心地带,广泛分布于礼县下四区,以及隶属西和县的部分乡镇的一种非常原始的说唱艺术。“说春”是一项延续了几千年的独特民间习俗,它是一种向人们预告春天的来临,宣布春天信息的活动,提醒人们早点春耕,不要误了农时。 ◎ 表现手法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在叙事过程中,巧妙地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也是唱词中常见的,例如用“打得雪花满天飞”来比喻木匠们劳动时刨花飘飞的场面,比喻生动、形象。在讲述主人富有时运用夸张的手法,例如“院里栽棵苹果树,坑里的票子没处去。”主人家富到院子里撒满了钞票,夸耀主人之富到了极致。春官唱词取材较为广泛。春官除了传统固定的唱词外,随机应变,见啥唱啥;有时取材于历史典籍,如《二十四孝》;有寓言故事,如《盘古开辟天地间》;也有反映民情风俗的如《新春喜》、《和气春》等,取材广泛,语言朴素。大多为一三句起兴、二四句叙事,有些句子押韵,有些不押韵,唱起来琅琅上口,富有情趣。 ◎ 文化发展礼县龙林乡的春官在整个陇南民间曲艺文化中占重要地位,他们传承着陇南市民间优秀的文化遗产。该地区仍旧欠发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许多人还是在用说春的形式来维持生计,从而使该艺术形态能够完整留存。春官在当地很广的区域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因唱词为即兴编唱,出口成章、欢快活泼、浅显易懂,深受主人家和围观群众的喜爱。因此,这一种原始的说唱艺术盛行至今、经久不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