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豌豆潜蝇 |
释义 | 昆虫名,为双翅目,潜蝇科。分布在中国除西藏地区未见报道外,其他各省均有发生。寄主油菜、白菜、萝卜、甘蓝等十字花科,番茄、茄子、马铃薯等茄科及大蒜、洋葱、豆类等多种植物。是北京等地春季为害油菜、豌豆的优势种,幼虫潜叶蛆食叶肉成透明空斑,破坏性大。 中文学名:豌豆潜叶蝇 拉丁学名:Chromatomyia horticola (Goureau) 别称:豌豆潜叶蝇、菠菜潜叶蝇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纲:昆虫纲 目:双翅目 科:潜蝇科 分布区域:中国除西藏地区未见报道外,其他各省均有发生。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MM~3MM,翅展5MM~7MM,暗灰色,疏生黑无能刚毛。腹眼红褐色,触角3节,黑色。触角芒生于第3节背面基部。胸部有4对粗大背鬃。前翅透明,有紫色闪光,前缘脉有1处断裂,平衡棒淡黄色。卵椭圆形,淡绿色,半透明。幼虫老熟时体长3。2MM~3。5MM,蛆状,乳白色,渐变淡黄色或鲜 黄色。前气门1对,位于前胸近背处,互相接近;的气门1对,位于腹末节上方。蛹 长椭圆形,体长约2。1MM~2。6MM,初期乳黄色,后变黄褐色或褐色。 生活习性中国均有发生。华北年生4—5代,以蛹在被害的叶片内越冬。该虫喜低温,发生很早,北京3月上旬即见发生,大多数于4月中下旬成虫羽化,第一代幼虫为害阳畦菜苗、留种十字花科蔬菜、油菜及豌豆,5—6月为害最重;夏季气温高时很少见到为害,到秋天又有活动,而且发生期相当长,但数量不大。成虫白天活动,吸食花蜜,交尾产卵。产卵多选择幼嫩绿叶,产于叶背边缘的叶肉里,尤以近叶尖处为多,卵散产,每次1粒,每雌可产50一100粒。幼虫孵化后即蛀食叶肉,隧道随虫龄增大而加宽。幼虫3龄老熟,即在隧道末端化蛹。各虫态发育历期:13一15℃时,卵期3.9天,幼虫期11天,蛹期15天,共计30天左右;23—28℃时,各虫态历期分别为2.5、5.2、6.8天,计14天左右,成虫寿命一般7—20天,气温高时4—10天。 防治方法(1)蔬菜收获后,及时处理残株余叶,减少菜地内成虫羽化数量,压低虫口。 (2)药剂防治参见番茄斑潜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