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外周神经损伤 |
释义 | 外周神经损伤 (一)病因 外周神经损伤分开放性损伤和非开放性损伤。前者一般伴发于软组织的开放性损伤,引起神经的部分截断或全截断;后者并发于软组织的钝性非开放性损伤,引起神经干的挫伤、压迫或牵张,在神经内发生小的溢血和水肿,髓鞘水肿和变性。外周神经损伤的结果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神经麻痹。 二、症 状 * 感觉机能障碍:即感觉减弱或丧失,表现为针刺皮肤时疼痛反应减弱或消失。 * 运动机能障碍:即受神经支配的肌、腱运动机能减弱或丧失,表现为肌、腱弛缓无力,丧失固定肢体和自动伸缩的能力。 * 肌肉萎缩:即神经营养失调与患肢运动不足造成有关肌肉在病后一段时间出现萎缩,表现为肌肉凹陷、体积缩小。 动物多发的神经麻痹: 肩胛上神经麻痹: 因肩关节失去制止外偏机能,患肢驻立时肩关节离开胸壁,胸前出现凹陷,表现明 显支跛。1-2周后,冈上肌、冈下肌发生萎缩。 * 桡神经麻痹: 患肢驻立时肩关节、 肘关节开张,肘头下沉,腕关节以下关节屈曲,蹄尖着地,患肢似变长。运步时各关节不能伸展,蹄前壁拖地而行。久之前臂所有伸肌萎缩。 * 闭孔神经麻痹:当两侧性闭孔神经麻痹时,动物不能站立,两后肢叉开呈蛙坐姿势。病久闭孔内肌、耻骨肌、内收肌和股薄肌萎缩。 * 坐骨神经麻痹:患肢除股四头肌外,其他所有肌肉弛缓无力。驻立时患肢似明显变长,球节跖屈,蹄前壁着地。运步时虽膝关节可伸展,但因其他关节丧失伸展能力,故患肢拖地而行。病久后肢除股四头肌外,所有肌肉萎缩。 神经损伤后的变性与再生 * 神经断裂后,远端因失去来自神经元胞体的营养供给,以致全部突起和髓鞘及其末梢同时变性并最后完全消失,而近端的变性则能迅速恢复。 * 在变性过程中神经膜(髓鞘外膜)不变性,反之神经膜细胞开始分裂增殖,在断端排成索状起到连接断端的桥梁作用,引导由近端轴突新生的轴突小芽进入远端神经膜管中,并沿原有径路向末稍生长,最后到达效应器官,并恢复传导功能。 * 一般情况下,再生轴突每天可增长1~2mm(人的神经再生速度平均为4cm/月)。 * 神经断裂后,两断端各自缩回。若能及时施行手术将断端对正缝合,有助于促进神经膜管形成和轴突再生,并准确到达末稍,提前完成再生过程,恢复神经机能。 * 若相应的神经细胞发生变性,则神经再生不全或停止再生。若神经断端未及时缝接、断端处有炎症或异物存在,断端间将有瘢痕组织阻挡再生轴突前进,近而影响神经机能的恢复。 * 及早缝接两个断端;伤部止血、清除异物和血肿、预防感染;将缝接后的神经放在健康肌肉或脂肪之间。 四、神经麻痹的治疗 * 首先消除造成外周神经压迫的因素,如神经径路 上的肿瘤、脓肿或血肿等。 * 局部按摩并配合温热疗法,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 口服或肌注VB1、VB12,提供神经营养需要。 * 肌注加兰地敏以预防肌肉萎缩,0.05~0.1mg/kg,每日1次,20~40日为一个疗程。 * 皮下注射硝酸士的宁,马牛15~30 mg/次,猪羊2~4 mg/次,犬0.5~0.8 mg/次,猫0.1~0.3 mg/次,每2~3日1次。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