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外差原理
释义

原理简介

在无线信号处理中,外差原理是指通过混合两个不同频率的波来产生新的频率。两个频率的波可以通过电子管,晶体管,二极管或者其他的信号处理设备来混合。通过正余弦三角公式我们知道,两个波混合后会产生两个新的频率其中一个为它们的和,一个为它们的差。而我们通常只取其中的一个来作为我们下一步输入的有用信号。

详细内容

heterodyne(外差原理)来自于希腊语的词根hetero(“不同的”)和dyn(“功率”)。外差原理技术是由加拿大的工程师Reginald Fessenden与1901首先提出的,但由于当时的本机振荡器很不稳定而没有被持续重视。在那个无线电的时代,Fessenden使用这种技术使莫尔斯电码(连续波)信号变得可以听见。外差接收器有一个振荡电路,称为本地振荡器,产生的无线电信号与输入信号的频率接近。这样,当两个信号混合的差将在可听频率范围(约为16Hz~16kHz)。这样在扬声器端产生了的声音,因此,“点”和“短线”组成的莫尔斯电码变为了哔哔的可听见的声音。当然,这种技术还在无线电电报,振荡器(拍频振荡器)等等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理论发展

后来,超外差接收器(超外差)由 Edwin Howard Armstrong 在1918年发明,接收机利用外差技术将输入的射频信号(RF)转换到一个固定的中频(IF)。超外差和外差之间的差异在于:外差接收机仅仅使用调谐射频滤波器来进行前端处理,而超外差接收机使用了一系列的器件:混频器电路,一个稳定的本地振荡器(LO)和固定频率的高增益带通放大器来产生稳定的后续信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3: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