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瓦椤子
释义

【别名】蛤壳(《本草拾遗》),瓦屋子(《岭表录异》),瓦垄子(《丹溪心法》),蜡子壳(《本草蒙筌》),花蚬壳(《浙江中药手册》),瓦垄蛤皮(《中药志》),血蛤皮(《山东中草药手册》),毛蚶皮(《青岛中草药手册》)。原动物①魁蚶又名:魁陆(《尔雅》),魁蛤(《说文》),毛蛤(《山东中药》),大毛蛤(大连),赤贝(山东长岛);②泥蚶又名:灰蛤(《药材学〉,垅蛤(《中国药用动物志》),粒蚶、瓦垄蛤(《我国的海产贝类及其采集》),蚶子(俗称)。

【英文】

【拉丁】Concha Arcae

【商品名】瓦楞子

【处方名】瓦楞子,煅瓦楞子,醋瓦楞子,盐瓦楞子。

【性味】味甘、咸,性平。

【归经】归肝、肺、胃经。

【功效】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

【考证】 《别录》载有魁蛤,一名魁陆,云:“生东海,正圆,两头空,表有文,取无时。”《本草拾遗》又载有“蚶”,曰:“出海中,亮如瓦屋。”《纲目》将魁蛤与蚶合为一条,并引郭璞《尔雅》注:“魁陆即今之蚶也,状如小蛤而圆厚。”又引《临海异物志》:“蚶之大者径四寸,背上沟文似瓦屋之垄,肉味极佳。今浙东以近海田种之,谓之蚶田。”上述形态特征与今蚶科动物一致。

【药源】为蚶科动物魁蚶 Scapharca inflata (Reeve)[Arca inflata Reeve]、泥蚶 Tegillarca granosa (Linnaeus)[Arca granosa Linnaeus]及毛蚶 Scapharca subcrenata (Lischke)[Arca subcrenata Lischke]的贝壳。

【形态】

1.魁蚶

贝壳斜卵圆形,坚厚,一般壳长80~104mrn,高62~85mm,大者长可达122mm,高102mm。两壳合抱,左壳比右壳稍大,极膨胀,壳顶突出,向内弯曲,稍超过韧带面。韧带梭形,具黑褐色角质厚皮。背部两侧略呈钝角,壳前缘及肤缘均呈圆形;后缘延伸呈截形。放射肋宽,平滑整齐,无明显结节,约42~48条,以43~44条较多见,生长轮脉明显,壳面白色,被棕褐色绒毛状壳皮,壳顶部壳皮带脱落,使壳顶呈白色。壳内面白色,铰合部直,铰合齿60~70枚,中间者细小直立,两端渐大而外斜。闭壳肌痕明显,前痕小,卵形;后痕大呈梨形,外套痕明显,鳃黄赤色。壳边缘厚,有与放射肋沟相应的齿状突起。

生活于潮下带5m至10~30m深的软泥或泥沙质海底。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以辽宁、山东产量最多。

2.泥蚶

贝壳卵圆形,极坚厚,壳长43mm左右,高36mm左右,两壳相当膨胀,宽度略小于高度。两壳顶间的距离较远,壳表放射肋发达,共18~21条,肋上具有极显著的断续颗粒状结节,此结节在壳边缘部分不甚明显,壳内面灰白色,边缘具有与壳面放射肋相应的深沟。铰合部直,铰合齿约40个。前闭壳肌痕较小,呈三角形;后闭壳肌痕大,近方形。

生活于潮湿带中、下区软泥海滩,潜栖泥内深约70mm,我国广布于沿海。

3.毛蚶

贝壳长卵圆形,质坚厚,壳长54mm左右,高46mm左右,两壳极膨胀,宽为高的3/4~4/5,右壳比左壳稍小,背侧两端略有棱角,壳顶稍偏前方,两壳顶间的距离中等。壳表放射肋30~35条,肋凸较密,呈方形小结节,左壳上较明显。壳表面被有棕褐色绒毛状壳皮,外皮常易磨损脱落,使壳面常有白色。壳内面白色或灰黄色,边缘具有与壳面放射肋相应的齿和沟。铰合部直,铰合齿约50个,中间小而密;两侧大而疏。前闭壳肌痕小略呈马蹄形;后闭壳肌痕为卵圆形。

生活于潮间带至水深4~20m的泥沙质海底,喜稍有淡水流入的河口附近。我国广布于沿海,尤以渤海湾产量最大。

【产地】主产江苏、山东、河北等地沿海一带。销全国。

【采收】瓦楞子全年采收,在浅海底沙中拾取或从网笼中取出,洗净,入沸水煮熟去其肉,晒干即可。

【炮制】

1.瓦楞子 《圣惠方》:“细研。”《品汇精要》:“洗去土,研细如粉。”现行,取原药材,用水洗净,捞出,干燥,碾碎。生品用于散瘀消痰。

2.煅瓦楞子 《串雅补》:“煅。”《医醇附义》:“煅研。”现行,取净瓦楞子置适宜容器内,于无烟的炉火中,煅至酥脆,取出放凉,碾碎。煅瓦楞子用于制酸止痛。

3.醋瓦愣子《本草拾遗》:“壳烧,以米醋三度淬后,埋令坏。”《日华子》:“凡用,取陈久者炭火煅赤,米醋淬三度,出火毒,研粉。”《丹溪心法》:“煅,醋煮一昼夜。”现行,取净瓦楞子置适宜容器内,于无烟的炉火中锻至酥脆,取出倒入醋内,使醋淬均匀,晾干,研成细粉。每瓦楞子100kg,用醋30kg。

4.盐瓦椤子 取净瓦楞子置适宜容器内,于无烟的炉火中,煅至酥脆,取出,倒入盐水内淬均匀。瓦楞子每100kg,用食盐1.2kg。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尘。

【药材特征】 (1)魁蚶 贝壳呈斜卵圆形,左右两壳形状相同,左壳稍大于右壳。长约8cm,宽约6cm。背面隆起,有42~48条直楞(放射肋)如瓦垄状,由顶端向周围放射,楞纹明显,由灰褐色和白色相间而成,无明显结节,被棕色细毛。壳内面乳白色,光滑,上端边缘有与肋纹相应的凹陷,而形成突出的锯齿约70枚(铰合齿)。质坚硬,能砸碎,断面白色。气无,味淡。

(2)泥蚶 贝壳较小,长2~4.5cm,宽1.5~4cm,放射肋18~20条,由断续的粒状突起构成。铰合齿约40枚。

(3)毛蚶 贝壳较短而宽,长2~4.5cm,宽1.5~4cm,放射肋30~34条,肋上有小结节,表面被有带毛的壳皮。铰合齿约50枚。

饮片性状:瓦楞子呈粗粉或细粉状,灰白色。较大碎块显有瓦楞线,无臭,味淡。煅瓦楞子形如此得子,膏灰色或深灰色,无臭无味。醋瓦椤子形如煅瓦楞子,略有醋气。盐瓦楞子形如煅瓦椤子,略带咸味。

【应用】

用于瘿瘤,瘰疬。瓦楞子味咸软坚,消顽痰,散郁结。治瘿瘤、痰核,常与海藻,昆布等同用,如《证治准绳·疡医》含化丸。治痰火凝结之瘰疬,常配贝母、夏枯草、连翘等,以消痰清火散结。

用于症瘕痞块。瓦楞子既可化瘀散结,又能消痰软坚,适宜于气滞血瘀及痰积所致的症瘕痞块,可单用,如《万氏家抄方》瓦垄子丸,也可与三棱、莪术、鳖甲等同用,以增强行气活血,散结消症之功。现代以此用治肝脾肿大及消化道肿瘤等。

用于胃痛泛酸。瓦楞子能制酸止痛,胃痛嘈杂、泛吐酸水者,常配黄连、吴茱萸、乌贼骨、香附等同用;大便秘结者,可加生大黄;胃部喜暧者,可加高良姜;久病瘀滞者,可加延胡索、五灵脂。

1.《本经逢原》:“与鳖甲、虻虫,同为消疟母之味。”

2.《本草用法研究》:“同广木香、绿萼梅、路路通,治胃院痰积,气滞胀痛。”

【用量】9.00 - 15.00 g

【禁忌】《本草用法研究》:“无瘀血痰积者勿用。”

【附方】 1.治胃痛吐酸水,噫气,甚则吐血者 瓦楞子(醋煅七次)九两,乌贼骨六两,广皮三两(炒)。研极细末,每日三次,每次服二钱,食后开水送下。(《经验方》)

2.治急性胃炎 煅瓦楞子9g,良姜3g,香附6g,甘草6g。共研末。每服6g,日服2次。(《青岛中草药手册》)

3.治痰饮 以瓦楞子壳(即海蚶子),不拘多少,炭火煅,研末,候栝蒌黄熟时,正捣和瓦粉作饼子,晒干为末。用蜜汤调一钱,或入诸药为丸,其效过于海粉多矣。(《古今医统》)

4.治烧烫伤 将煅瓦楞子研成细末,加冰片少许,用香油调匀,涂患处。(《山东药用动物》)

5.治皮肤刀伤及冻疮溃疡 瓦楞子30g,冰片15g。共研末外敷。

6.治外伤出血 煅瓦楞子研末外敷。(5~6方出自《青岛中草药手册》)

【医论】

论瓦楞子消症除积的功效 ①李时珍:“咸走血而软坚,故瓦垄子能消血块,散痰积。”(《纲目》)②黄宫绣:“此与鳖甲、虻虫同为一类,皆能消疟除积。但虻虫其性最迅,此与鳖甲其性稍缓耳。”(《本草求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3: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