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垂穗披碱草 |
释义 | 垂穗披碱草是禾本科披碱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基本资料种中文名:垂穗披碱草 种拉丁名:Elymus nutans Griseb. 种别名 :钩头草、湾穗草 界中文名:植物界 界拉丁名:Plant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纲中文名:单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披碱草属 属拉丁名:Elymus 形态特征垂穗披碱草为多年生疏丛型草本植物,高50~70厘米,栽培种80~120厘米。根茎疏丛状,根系发达,呈须状。秆直立,3~4节,基部节稍膝曲。叶片扁平,长6~8厘米,宽3~5毫米,两边微蹙草或下部平滑,上面疏生柔毛,叶鞘除基部者外,其余均短于节间。叶舌极短,长约0.5毫米。穗状花序排列较紧密,小穗多偏于穗轴的一侧,通常弯曲,先端下垂,长5~12厘米,穗轴每节一般有二枚小穗;接近顶端处各节仅具一枚小穗,基部具不育小穗,小穗梗短或无;小穗绿色,成熟带紫色,长12~15毫米,每小穗含3~4小花,其中仅2~3花可育。颖呈长圆形,具3~4脉,长4~5毫米,具1~4毫米长的短芒;外稃长披针形,具5脉;芒长12~20毫米,粗糙,向外反曲或稍展开,内稃与外稃具5脉,等长,先端钝圆或截平。花药成熟后变黑色。颖果,种子披针形,紫褐色,千粒重2.85~3.2克。 地理分布垂穗披碱草分布于我国内蒙古 河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西藏等省(区)。在国外,俄罗斯的亚洲部分和印度的喜马拉雅地区均有分布。 生活习性垂穗披碱草茎叶茂盛,当年实生苗只能抽穗,生长第二年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返青,6月中旬至7月下旬抽穗开花,8月中、下旬种子成熟,全生育期102~120天左右。垂穗披碱草具有发达的须根。根茎分蘖能力强,当年实生苗一般可分蘖2~10个,土壤疏松时,可达22~46个,生长第二年分蘖数达30~80个,其中半数以上能开花结子。抗寒,幼苗能耐低温的侵袭;据观察,在青海同德县,当气温下降到-38℃时,能安全.越冬,越冬率为95~98%。适应性强,无论在低海拔的河北,或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均生长良好,适应海拔高度的范围为450~4500米。在青海省年平均气温-26℃的泽库县,-3.4℃的曲玛莱县,都表现生长发育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各种类型的土壤均能生长。据报道,能适应pH值7.0~8.1的土壤,并且生长发育良好。抗旱力较强,根系入土深可达88~100厘米,能利用土壤中的深层水。不耐长期水淹,过长则枯黄死亡。垂穗披碱草具有广泛的可塑性。喜生长在乎原、高原平滩以及山地阳坡、沟谷、半阴坡等地方。在滩地,阴坡常以优势种与矮嵩草(Kobrbresiapygmaea)、紫花针茅(Stipapurpurea)组成草旬草场,在青藏高原海拔3500~4500米的滩地、沟谷、阴坡山麓地带,生长高大茂盛,形成垂穗披碱草草场;在稍干旱的生境,常能占领芨芨草草场的空间,形成优势层片,与芨芨草(Achnathe-rumsplendens)、紫花芨芨草(A. Purpurascens)等组成芨芨草、垂穗披碱草草场;在路旁、沟边、河漫滩地带,能形成大片植丛或小片群落,在灌丛草甸,高山草甸上一般散生和零星生长,往往以伴生种掺入灌丛草旬草场。垂穗披碱草经栽培驯化后,在青海各地广泛种植,可建立人工打草场;与冷地早熟禾(Poacrymophila)、草地早熟禾(P. Pratensis)混播,建立打草、放牧兼用的人工草场。 饲用价值垂穗披碱草质地较柔软,无刺毛、刚毛、无味,易于调制干草。成熟后茎秆变硬,饲用价值降低。从返青至开花前,马、牛、羊最喜食,尤其是马最喜食,开花后期至种子成熟,茎秆变硬则只食其叶子及上部较柔软部分。调制的青干草(开花前刈割),是冬、春季马,牛、羊的良等保膘牧草。属中上等品质牧草。开花前营养价值较高,开花后期营养价值略有下降,它含的粗灰分少,各个生长季节粗蛋白质含量变化幅度较小。垂穗披碱草开花前,茎秆幼嫩,枝叶茂盛,营养枝较多。由垂穗披碱草组成的天然草场,一般亩产青干草100~120公斤;人工种植草场,在开花期刈割一般亩产350~800公斤。再生性强,由垂穗披碱草为优势种组成的群落,开花期株高50~60厘米时刈割,9月下旬测产,一般亩产鲜草60~120公斤;人工种植草场,亩产鲜草可达150~200公斤.在种子成熟80%时,即可收种,亩产种子40~7.5公斤,每公斤种子40.2~45.4万粒,秸秆250~400公斤。青藏高原种植的垂穗披碱草,当年只能进入抽穗期,不能开花结子,亩产干草75~175公斤。刈割的垂穗披碱草可调制干草或与其它牧草切碎混合青贮。用青干草和青贮料作冬春补饲马、牛、羊,可以保膘。 垂穗披碱草主要作刈割调制干草之用,以营养价值最高的抽穗期刈割为宜。在旱作条件下,垂穗披碱草一年只能刈割1次。亩产干草150~400千克。为了不影响越冬,应在霜前一个月结束刈割,留茬以8~10厘米为好,以利再生和越冬。大面积垂穗披碱草可采用割草机刈割,刈割后的草应快速干燥后上垛。注意防止遭雨霉烂。调制好的垂穗披碱草干草,颜色鲜绿,气味芳香,适口性好,马,牛,羊均喜食。绿色的垂穗披碱草干草制成的草粉亦可喂猪。青刈垂穗披碱草可直接饲喂家畜或调制成青贮饲料喂饲。 栽培要点垂穗披碱草播种的一年要求夏、秋季深翻地,适当施入底肥,并对种子作断芒处理。在青藏高原一般春播,气候稍暖地区可以早播或夏秋播。当年播种时,应对土地进行耙耱,镇压。在青藏高原以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为宜。千粒重2.2~2.5克。每亩播种量1~1.5公斤,行距20-30厘米,播深3~5厘米。有灌水条件的地区,应早播,有利提高当年产量。垂穗披碱草苗期生长缓慢,注意消灭杂草,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拔节期灌水1~2次。生长2~4年的产量较高,第五年后产量开始下降,因此从第四年开始要进行松土、切根和补播草子,可延长草场使用年限。 整地与施肥牧区新垦地种植时,应在土壤解冻后深翻草皮,反复切割,交错耙耱,粉碎草垡,整平地面。可当年播种垂穗披碱草,或先种一年生作物,如燕麦、油菜等,二、三年后再播建垂穗披碱草草地,头两年可不施肥,耕地种植时,应在作物收获后浅耕灭茬。蓄水保墒,翌年结合翻耕施足底肥,每亩有机肥1000~1500千克,过磷酸钙15~20千克。然后耙耱整平地面,进行播种。 种子与播种种子质量要求达到国家规定的Ⅲ以上种子标准。种子田必须播种Ⅰ级种子,生产田播种Ⅲ级以上种子均可。播前要检验待播种子的品质,判定级别,计算出实际播种量。机播时还要做断芒处理。牧区建立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在土壤解冻后即可播种,宜早不宜迟,最迟不过6月下旬。可采用燕麦等一年生作物保护播种,提高人工草场播种当年的牧草产量。保护播种的播种期应以保护物的最适播期为准。天然草地补播改良有地面处理时,宜在牧草萌发前播种,无地面处理时,从土壤解冻至6月中旬均可播种。每亩播种量,种子田1~1.5千克,生产田1.5~2.0千克。天然草地补播,视补播地段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不少于其人工草场的单播量。用燕麦、油菜保护播种时,燕麦、油菜的播种量是其单播的1/3~1/2。与中华羊茅、草地早熟禾、花苜宿混播时,垂穗披碱草的播量不低于其单播量的60%~70%。垂穗披碱草可撒播,可条播。生产田条播行距15~25厘米,种子田条播行距25~30厘米。坡地(<25度)条播,其行向与坡地等高线平行。大面积撒播应以10~20亩为单元分区划片播种;要求播种量与播种面积对应一致,并做好落粒密度检查,认真控制播种的均匀度。播种后要做出苗检测,缺苗或漏播地段应及时补播。 田间管理播种后,特别是牧区,最好是设置围栏,妥善保护。垂穗披碱草播种当年,幼苗生长缓慢,易受杂草危害,应选用适宜的化学除莠剂,如2,4-D丁脂乳油或人工除草1~2次。生活第三年的草地草丛密集,根系絮结,应在早春用轻耙松土,改进土壤通透性,增强牧草生机。垂穗披碱草对水肥反应敏感,产量高峰期过后,应结合松耙每亩追施有机肥1000~1500千克,以提高产草量,延长利用年限。利用5年的草地可延迟割草,采用自然落粒更新复壮草丛,也可人工播种达到更新的目的。 收获与利用播种的当年可以在冬季土壤结冻后,有控制地轻度放牧。晚秋与早春严禁放牧,以免因牲畜贪青啃食造成破坏。刈牧兼用草地放牧利用时应划区轮牧,草高15厘米时开始放牧,高度下降到5厘米停止放牧。切忌雨天高密度放牧,以免过度践踏造成草地损伤。收草应在花期进行,收种应在全田果穗60%变黄时进行,迟则种子脱落。收种和刈割牧草的留茬均在5~7厘米为宜。垂穗披碱草在甘肃被引入人工栽培已有30年的历史,其生产能力,经济状况和饲用价值虽都稍逊于老芒麦,但其分蘖力强,耐牧性高,生态幅度广阔,对高海拔地区的高寒湿润自然条件有异乎寻常的适应能力,又为老芒麦所不及。生产实践证明;垂穗披碱草是现阶段海拔3000~4200米的牧区草地生产建设的主要刈牧兼用栽培牧草,已具有大面积种植的生产基础。 病害虫害病害:禾草秆锈病、禾草叶锈病、禾草香柱病、禾草条锈病、禾草秆黑粉病 虫害:亚洲飞蝗、宽须蚁蝗、小翅雏蝗、狭翅雏蝗、西伯利亚蝗、草原毛虫类、秆蝇类、粘虫、麦长管蚜、麦二叉蚜、禾缢管蚜、意大利蝗、无网长管蚜、蛴螬、蝼蛄类、金针虫类、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白边地老虎、大垫尖翅蝗、小麦皮蓟马、麦穗夜蛾、跳甲类、叶蝉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