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托和络·穆荫 |
释义 | 简介穆荫(?-1864年),字清轩,托和络氏,满洲正白旗人,晚清大臣。咸丰元年,命以五品京堂候补,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兵部尚书穆荫与怡亲王载垣授命为钦差大臣,赴通州与英法联军和谈。谈判失败,清政府扣押英法谈判代表巴夏礼等三十九人,导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穆荫钦差大臣职务被撤,与咸丰逃往热河,躲进避暑山庄。1861年,咸丰死,与肃顺等授命为辅政大臣。同年,慈禧与恭亲王奕䜣发动“辛酉政变”,八大臣被撤职,肃顺、载垣、端华伏法,穆荫以“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最久,班次在前,情节尤重”,被撤职流放。同治三年,殁于家。 史载穆荫,字清轩,托和络氏,满洲正白旗人。官学生,考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迁侍读。咸丰元年,命以五品京堂候补,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寻除国子监祭酒,故事,非科甲不与斯职,部臣执奏,特旨仍授之。历光禄寺卿、内阁学士,兼副都统。三年,粤匪扰河南、直隶,京师戒严,命偕僧格林沁、花沙纳、达洪阿办理京旗各营巡防事宜。迁礼部侍郎,署左翼总兵,寻调刑部。八年,擢理藩院尚书,兼都统,调兵部。 十年,命偕怡亲王载垣赴通州,与英法联军议和,解桂良等钦差大臣关防授之。议不谐,命擒诸酋,获巴夏礼送京。敌军益逼,诏斥穆荫等办理不善,撤回,扈从热河。丁父忧,予假十四日,命俟回京补行持服。 十一年,文宗崩,偕肃顺等同受顾命,赞襄政务。十月,肃顺、载垣、端华等伏法,穆荫与匡源、杜翰、焦佑瀛并罢直军机,议罪。及议上,诏曰:“穆荫等于载垣等窃夺政柄,不能力争,均属辜恩溺职。穆荫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最久,班次在前,情节尤重。王大臣等拟请将穆荫革职发往新疆效力赎罪,咎有应得。惟以载垣等凶焰方张,受其箝制,均有难与争衡之势,其不能振作,尚有可原,着即革职,加恩改发军台效力赎罪。匡源、杜翰、焦佑瀛皆革职,免其遣戍。”穆荫诣戍,同治三年,论赎归,殁于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