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图解水经注 |
释义 | 基本信息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0月1日) 丛书名: 图解经典系列 平装: 591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61341551, 7561341555 条形码: 9787561341551 商品尺寸: 24 x 17.2 x 3.8 cm 商品重量: 839 g 内容简介《水经注》成书于公元6世纪,为郦道元所著,全文30余万字,以《水经》为纲,记载河流1252条,逐一阐述各水的源头、支派、流向、流经地域、汇流及河道概况,并对每一流域内的地貌、气候、植物、农业、矿藏及城邑、名胜等,都作了详尽记述。“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载地,高下无所不至,万物无所不润。”随着历史的发展,河流引起人们越来越高度的重视。公元6世纪早期诞生的《水经注》,以专门记载我国江河水道的古书《水经》为纲。《水经》成书于三国时代,作者已不可考,共记载河流137条,但只是简略介绍每条河源的出处、流经地及最后注入哪条河流,全书比较疏略。《水经注》则立足于《水经》,补充支流及其他水体后达1252条;若再包含湖、淀、陂、泽、泉、渠、池、故渎等水体,则实记2596处,数倍于《水经》之数。《水经注》全文30余万字,逐一阐述各水的源头、支派、流向、流经地域、汇流及河道概况,并对每一流域内的地貌、气候、土壤、植物、农业、水利、矿藏及城邑、名胜古迹、地理沿革、风俗习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都作了详尽记述。《水经注》撰写的对象,除了西汉王朝的疆域外,还涉及到当时不少域外地区,包括今印度、中南半岛及朝鲜半岛若干地区,覆盖面积实属空前。 作者简介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北魏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他出身仕宦之家,少年时因父亲官居山东而在山东成长,从小喜好游历,培养了“访渎搜渠”的兴趣。成年后承袭其父的封爵,封为永宁伯,先后出任太尉掾、书侍御史、冀州镇东府长史、颖川太守、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黄门侍郎、侍中兼摄行台尚书、御史中尉等职。热爱祖国河川的郦道元,便利用任职机会周游了北方黄淮流域的广大地区,足迹遍布今河北、河南、内蒙、陕西、山东、山西、江苏、安徽等省区。他每到一地都要认真勘察水道形势,游览名胜古迹,在实地考察中搜集到丰富的资料;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引书多达437种,辑录了汉魏金石碑刻多达350种左右,还采录了不少谚语方言、民间歌谣、传说故事等,对《水经》的不足和错误进行了补充、修正,历时半生完成了举世无双的地理名著《水经注》。 目录赋地理于时空的百科全书/12 原序/20 上篇 北水 卷一 河水/24 卷二 河水/40 卷三 河水/61 卷四 河水/76 卷五 河水/95 卷六 汾水、浍水、涑水、文水、原公水、洞公水、晋水、湛水/118 卷七 济水/136 卷八 济水/146 卷九 清水、沁水、淇水、荡水、洹水/160 卷十 浊漳水、清漳水/177 卷十一 易水、寇水/190 卷十二 圣水、巨马水/201 卷十三 漯水/206 卷十四 湿余水、洁河、鲍丘水、濡水、大辽水、小辽水、贝水/216 卷十五 洛水、伊水、涧水/231 卷十六 谷水、甘水、漆水、沮水/244 卷十七 渭水/256 卷十八 渭水/267 卷十九 渭水/271 卷二十 漾水、丹水/283 卷二十一 汝水/293 卷二十二 颍水、洧水、渠沙水/302 卷二十三 阴沟水、获水/325 卷二十四 睢水、瓠子河、汶水/336 卷二十五 泗水、沂水、洙水/353 卷二十六 沭水、巨洋水、淄水、汶水、潍水、胶水/369 卷二十七 沔水/388 下篇 南水 卷二十八 沔水/400 卷二十九 沔水、潜水、湍水、均水、粉水、白水、比水/413 卷三十 淮水/424 卷三十一 湍水、清水、漶水、濯水、淙水、沅水、浈水 卷三十二 渗水、蕲水、决水、洮水、泄水、肥水、施水、沮水、漳水、夏水、羌水、涪水、梓潼水、涔水 卷三十三 江水 卷三十四 江水 卷三十五 江水 卷三十六 青衣水、桓水、若水、沫水、延江水、存水、温水 卷三十七 淹水、叶榆河夷水、油水、澧水v沅水、浪水 卷三十八 资水、涟水、湘水、漓水、溱水 卷三十九 匡水、深水、钟水、耒水、深水、漉水、浏溟水、赣水、庐江水 卷四十 渐江水、斤江水、江以南至日南郡二十水禹贡山水泽地所在/57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