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创新班
释义

2008年,上海中学在理科特色班之外,率先在上海高中开出“创新班”;2009年,复旦附中、华师大二附中、交大附中等名高中也相继开出“创新班”。

基本简介

“四大名校”为何纷纷设置“创新班”,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称,从宏观层面看,中国要实现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必须拥有一大批创新人才,因此就有必要对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进行探索。开设“创新班”,是对一些资优生提早进行创新能力开发,激发其科研和人文创新兴趣,为其长远发展奠基。复旦大学附中副校长吴坚透露,“创新班”试图探索高中生创新素养的培育途径、方法和评价选拔机制,同时建立一套有普遍意义的培养创新人才的保障机制。

这些高中名校还将“创新班”作为教学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实验点。华东师大二附中要求“创新班”在强化科学素养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上海中学提出,创新班是走出应试教育、题海战术老路的一种新尝试。也有教育界人士认为,四大名校纷纷创办“创新班”,另一个目的是抢优秀生源。以“创新班”的名义,吸引来自全市各初中的理科竞赛、作文、英语等竞赛获奖者和综合素质全面的尖子生。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的“创新班”的精神是:肯吃苦,能战斗,最坚持,勇担责。

班级门槛

仅仅中考成绩拔尖,并不一定能够进入四大名校“创新班”。“创新班”多参考学生初中阶段的竞赛获奖情况和本校自主招生考试成绩,不少学生是全国和全市数、理、化、信息等学科竞赛获奖者。上海交通大学附中今年选拔了43名在工程学、环境科学、生物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及信息学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作为创新班的培养对象。

“创新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复旦附中要求“创新班”学生课外涉猎广博,因此在自主招生中特别增加了拓展游戏,考查学生的领导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内容。华东师大二附中校长何晓文透露,该校今年在高一年级开设了“文科创新班”和“科学创新班”,文科创新班的学生理化成绩不能低于平行班,科学创新班的学生文科成绩也不能“偏科”。各校“创新班”普遍实行淘汰制。

特色课程

创新班的课程设置和学习内容,与普通班级不同,四校的“创新班”均实行开放式教学:直接与高校“对接”,聘请教授进课堂、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增加实践与体验等内容。

交大附中“创新班”开学第一课,是交大校长张杰主讲的“人类能源的利用”: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到温室效应,到能源燃烧的特点,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等,讲解深入浅出,对这些高一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交大“创新班”学生的课程跟平行班基本一样,不过进度稍快一些,每周匀出半天请大学教师按不同专业方向进行授课,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他们创新思维能力。

除了教授上课外,参与小课题或者项目研究,也是四校“创新班”学生的“必修课”。上海中学“创新班”学生,从高一起就要在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工程学等领域选择一到两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学校采取大小班制、走班制、导师制等多元教学模式。学生根据研究领域选择导师,以项目形式沟通联系。

四校都为“创新班”搭建了宽松的学习平台,锻炼除课本、考试外的多种能力。如复旦附中要求学生分步完成四个校外“特选单元”:一个月的海外研修经历,一个月(不少于120课时)的大学课程学习,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或见习,一个月国内同类型高中的交流学习。华东师大二附中要求学生赴上海科技馆或者上海博物馆担任志愿者,完成社会实践的学分。

为腾出更多时间进行课题研究、参与社会实践和校外研修,四校都对“创新班”的基础性课程进行了“校本”改造。如上海中学“创新班”的数理化教学,实行“双课本”制,即上海版教材与内容较为接近的国外有影响的学科原版教材。用国外原版教材授课时,要求数理化老师全英文授课。

[1]创新班学生去向

“孩子在‘创新班’会学得很辛苦,但‘创新班’不重视高考应试操练,将来孩子去向如何保障?你吸引了一流的学生,能不能为他们保障一流的高校?”作为教学改革的“实验田”,三年后孩子的出路,引起部分家长忧虑。

不少家长感觉,“创新班”看上去像大学自主招生“后备班”。这得到部分学校认同。交大附中透露,大学直通车将利用高校自主招生,建立创新型人才升学“直通车”机制。上海交大已同意对交大附中“创新班”学生给予政策倾斜。

华东师大二附中则提出,科技“创新班”立足高考,重点面向国内外大学的自主招生,同时鼓励学生尝试课题研究,积极参与“国际中学生科学与工程大赛”、“全国科技创新大赛”等品牌赛事以赢取保送生资格。

学校还给“创新班”开设“洋高考”路径。上海中学、复旦附中等还给部分符合条件、有需求的“创新班”学生提供相当于国外大学预科水平的课程,主要是由美国大学委员会授权的部分美国AP课程,所修学分美国大学也都承认。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7 12: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