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创世纪诗群 |
释义 | 创世纪诗社蓝星诗社在台北成立的前后,南台湾的诗人,主要是一些军中诗人。在张默、洛夫、弦倡导下,一九五四年十月在高雄左营成"创世纪诗社",同年十月十日出版《创世纪》诗季刊,成员有季红、商禽、叶维廉、叶珊、白萩、管管、大荒、菩提、碧果、羊令野、李英豪、彩羽、朵思、罗门、蓉子等。 新民族诗型创世纪诗人针对现代派,早期宗旨提倡新民族诗型,以期对新时代、新世界有新的认识。提出"新民族诗型"的创作路线,要求现代诗排除纯理性、纯情绪的呈现,而主张"美学上直觉的、意象的表现","形象第一,意境至上",强调中国风,同时赞同运用西洋现代诗的技巧,重视"感性"。五○年代末期,现代派中衰,《创世纪》革新版面,扩充阵容,一反原来创作主张,而以一九五八年四月第十一期《创世纪》为分水岭。此后,抛弃"民族诗型"的主张,转向追求现代化和超现实主义,进而否定传统,导向西化。它大量介绍西方现代主义文艺理论及现代派代表性诗人,包括里尔克、艾略特、梵乐希,纪德、许拜维尔、波特莱尔、史班德和圣约翰等,并留心有关中国早期现代派诗人如李金发、戴望舒之创作的研究和出版,其代表人物洛夫一再传扬超现实主义的诗观,倡导纯粹经验的美学,强调诗的世界性、超现实性、独创性与纯粹性。洛夫、张默和纪弦等还编选《六十年代诗选》、《七十年代诗选》、《中国现代诗论选》,整理诗作与诗论,并提供一个"创作实验室",现代诗进入了纯粹化和贵族化时期。《创世纪》于一九六九年二十九期因经济等原因宣告停刊,一九七二年九月复刊,由痖弦任创世纪诗社社长,苏武雄任《创世纪》发行人。 面对人生中的悲剧情境,创造生命的本真境界,正是创世纪诗社共同的艺术追求。心有不足,遂发而为诗,运用意象语言,以超越人生中悲剧性的现状,乃是创世纪诗社的文化精神之所在。诗性精神即是第二度创造的意向,让未来重新"开始"即是创世纪诗社的目的所在。以沧桑之感、超越情怀、纯诗意向和边缘处境为创作心态的四个要素,在困境中以创意开辟"反常合道"的超越之路,体现了创世纪诗社沟通民族与现代、美学与社会、独创与传统的文化使命及其史册蕴涵。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