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铜文化园 |
释义 | 简介铜文化园位于铜陵市行政中心正前方,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铜文化园建设以“铜文化”为核心,“山林文化”与“水文化”为基调,充分表达铜陵城市形象内涵为设计主题,建造了具有鲜明铜文化特色的生态型广场,象征着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将铜陵建成具有铜陵特色的生态山水铜都的信心和决心。 规划布局整个铜文化园广场平面属混合布局,以规则式为主,形态呈三角形,显得风格活泼。沿东西向主轴线中部设圆形市政集会广场,其处在三角形的中心,东、南、北各设置一个圆形小广场,形成三个顶点。东部圆形广场被行政中心西侧道路一分为二,分别成为行政中心和铜文化园的半圆形入口广场,虽然功能各异,但意向完整。南部文化活动广场与北部山林休闲广场则处在广场斜向辅轴线上,其分属南、北两区的中心,同时,沿滨湖路设置了带状绿化广场,又将南、北两区紧密联系起来。市景点办负责人介绍,在开敞式广场中,运用“结穴”的手法,设置圆形广场,有利于增强整个广场的向心感。整个铜文化园广场构图与行政中心三组建筑遥相呼应,空间极富秩序感。 为保证行人安全,铜文化园的道路交通建设以人行为主。在不同入口处,通过设置台阶阻止机动车进入广场内部。为方便停车,还设置了地下地面两个停车场。铜文化园人行主入口位于主轴线东、西两侧,西南角文化活动广场设置次入口。为体现广场的开放性和人员疏散的需要,在四周还设置了多处次小入口。铜文化园的道路设置既考虑了活动场地与出入口交通联系,又考虑了造景、视觉的需要;路幅宽度根据人行交通、观赏、休憩功能确定,形成了主次分明、联系密切、布局合理的道路网络。 景观设计市政集会广场圆心处设置巨型铜雕“青铜之魂”,是广场的主体景观。“青铜之魂”以抽象、富有动感的造型充分表现了“铜都精神”。环绕铜雕置一圈旱喷泉。沿主轴线设置了主席台,广场突出了“铜文化”的特色,广场铺地与小品设施多采用铜纹饰图案,主席台两侧的设置一处“铜文化园”,设置了铜雕。在南部文化活动广场中心处设置造型活泼的圆形建筑“文化活动中心”,建筑附设茶室,是铜文化园的次景。水广场平面状如白 豚,池底两台,夏季水面调节至高水位,便于儿童嬉戏;冬季调至低水位,露出第一台鹅卵石池底,可作健身道。水体中设置音乐激光喷泉。水森林由多台水池组成,设置造型各异的喷泉和跌泉。水广场和水森林突出表达了“水文化”的特色。本区建筑与小品设施多采用钢、玻璃等现代材料,极富时代气息。 北部山林广场由壁画墙、小型展馆、“高山流水”景点等构成。小型展馆可举行铜陵历史、文化、科普展,屋顶为张拉膜,色彩鲜艳,造型新颖别致,装饰感强,为广场另一次景。 铜文化园沿滨湖路西侧设置了绿化休憩带,在主轴线端部的天井湖边设置了亲水平台,天井湖内设置了百米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是个览湖光山色的理想去处。通过此处景观的建设,使铜文化园与天井湖景观联系密切,成为统一的整体。 绿化亮化铜文化园面积大,面临开阔的湖面,东、南、北三面拟建建筑物围合作用不强,空间形态开敞。为增强广场的围合感,设计人员保留了北部与东南角丘陵岗地,并在各功能区之间移植了高大乔木,使广场尺度得宜,空间既分隔又流通。在铜文化园南、北侧坡地以高大乔木、灌木组合密植,起围合作用,园路蜿蜒其间,给人一种密林寻幽的感觉。集会广场四周绿地则以乔木“镶边”,内置舒展的花卉草坪,起到围合遮荫的作用,同时也不失开敞通透。在绿化配置上,强调背景林、色木林、香木林组合,植物种植采用片植群栽,形成大色块效果,并注重植物修建造型,用不同植物营造各具特色的花径、路径,步移景异,使其更显人文色彩。骨干树种多以乡土树种为主,既利用种植成活,又能使市民产生亲切感。 在亮化上,综合采用庭院灯、草坪灯、泛光灯、礼光灯等多种新型灯具组合设计。以主体景观为核心,形成集会广场明亮、文化活动广场热烈、山林广场清雅、水森林和水广场神秘朦胧,各具特色的夜景效果。多种灯具的组合设计,烘托出铜文化园的主次景观,使得整个铜文化园夜景丰富多彩、变化万端,与天井湖夜景交相辉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