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铜山寺 |
释义 | 芜湖市三山区有两座铜山,一在三山长坝村,一在峨桥石谷村。石谷村西三四里处的铜山巍峨秀丽,因其矿藏多含金属铜而得名。长坝小铜山亦有战国时期采、冶铜矿遗止。 石谷铜山背倚狮子山,足抵东山河,左藏龙(财龙山自左翼蜿蜒而出,越过东山河,一直飞腾到石谷村,欲获周页湖中宝珠),右卧虎(山南麓有老虎宕),有五峰八涝之雄姿,三荡一湖之丽容,山势迂回,山峦起伏,如丹凤朝阳,翩翩起舞,静中见动,平中见奇,异彩纷呈,各臻其妙。身临其境,耳目清新,树密林深,绿霭笼翠,黄岩流金,时闻松涛澎湃,泉水叮咚。花香阵阵,鸟语声声,风光秀丽,景物宜人。 漳河、峨溪两水系相连绕于东北,溪流直达鲁明江。沿江高速横跨飞越山峦之上,宛如一条玉带飘然而至。浮邱、城山诸峰罗列于西南,山脉逶迤,水光山色,相映生辉,朝晖夕阳,气象万千,则又如一幅壮观的立体画卷,展开在山重水复之间,供人们欣赏游览,陶冶情操。对此前人曾有“浮邱西列,锦帷翠帐重重;铜阙东开,胜景迭迭”的评价。这里山、水、林、泉、阙皆为景胜,是难得一见的仙境小奇葩。 山坳有铜山寺,原是石谷山村张氏之家庙,建于唐朝初年,迄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为当地有名的古刹之一。迭经历代修复,古迹依稀可考,至清代道光十年(1830年)冬,寺僧普惠募化重修,并刻石立碑,以记其事,至今石碑尚存,可资考阅。 这座古寺三面环山,在四周竹树掩映之中,风景清幽,云霞明妙,禅房花木,古色古香。游人到此,时而曲径通幽、暗香浮动;时而豁达开朗、别有洞天,颇有“山重人而起,人在画中行”之趣。太平府推官胡永顺称此间为福地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从来名山古寺,必留有名人足踪为之增色,地以人传,人杰则地灵。唐明皇天宝元年(公元762年),我国伟大诗人李白携女儿平阳,儿子伯禽,由山东任城来到南陵山中安家。他遍游江南名山大川,于同年秋来到铜山,饱览此间山水奇景,颇有留恋之意,于是乘兴挥毫,题下了一首绝句:“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举杯回午袖,扫尽五松山。” 南北朝时,高僧杯渡和尚(按传灯录云:“杯渡禅师,不知其姓名,尝乘木杯渡河,故此为名”,飞舄铜山寺,曾在寺前手植双松,后人称其为“杯渡松”)。 清末民初,三山名士姚觉庐先生游铜山寺,留句云:“偶来古寺净无尘,杯渡禅师几渡人!多年不见频伽鸟,百岁长留丹桂根。”(有关典籍载“怀渡松”在五华山) 这些名人佳话,无不与铜山寺胜景相得益彰。 铜山寺庙宇历经沧桑,如咸丰之乱、十年浩劫,寺中所有古文物几经毁坏,村中父老目堵心揪。 改革开放以来,古刹重新得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1993年,经繁昌县佛教协会批准,在本村姑娘张筱华(住寺为尼)的主持下,将庙宇重新修建起来,村民们出资出力,加上远近信士们的捐资捐物,不到一年功夫,就将这座古刹复建完工,以崭新的姿态重现在广大信士和游客面前。 寺外有涌珠泉、古银杏、五连洞等景点,人们称之为“铜山三奇”。铜山“三奇”引人入胜,慕名来游者必欲一睹为快。六十年代初,这里成立了石谷林场。石谷山人以勤劳智慧的双手垦荒造林、栽茶种竹、描翠添彩、蓄珍储宝、美化环境、造福子孙,将铜山建设得花团锦簇,实现了全面绿化,真可谓: 故园佳境数铜山,谪仙题句未拟还。 杯度种松传奇迹,银杏绽开道长香。 珠泉涌出胡公字,乾隆御笔千古传。 伯乐何期来开发?无限风光此处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