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桐梓县人民政府2007年工作报告
释义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6年11月28日在县十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

桐梓县人民政府代理县长 王 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过去四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3年以来,县人民政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按照建设“绿色生态走廊,特色产业之乡,工业经济大县,遵义卫星城市”的发展定位和“强一攻二兴三,富民强县升位”的发展思路,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抢抓发展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进入良性轨道,初步实现了“三个转变”,即各项工作基础由比较薄弱逐步向全面夯实转变,经济运行由低谷徘徊逐步向较快增长转变,经济结构由农业主导型逐步向工业主导型转变,顺利完成了县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预期目标。

(一)综合实力在结构调整中显著增强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工业支撑作用日益增强,经济发展水平进入到更高层次。预计2006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5.4亿元,比2002年增长51.6%,年均增长11%。全县人均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2466元上升到3770元。市列经济强县创建工作扎实推进。预计2006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亿元,比2002年增长7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5.5亿元,比2002年增加7.5亿元,人均存款达到2300元;预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亿元,比2002年增长72%。

(二)财政收入在夯实基础中快速增长

财源建设成效明显,征管工作全面加强,财政改革稳步推进。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节节攀升,连创历史最好水平。预计2006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2亿元,比2002年增长140%,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3000万元以上;预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13亿元,比2002年增长76.7%,年均增长1200万元,跻身全市7个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大县行列。预计完成煤焦税费和价调基金1亿元,是2002年的5倍,年均增长2000万元;预计完成畜牧税费650万元,比2002年增长23.6%。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改革和乡镇零户统管,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重点保障了干部职工工资和必要支出,累计偿还债务1亿元。

(三)工业经济在项目建设中实现突破

过去四年,是我县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贡献最大的一个时期。预计2006年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3.28亿元,是2002年的5.6倍,工业对经济社会和财政的贡献能力逐年增强。一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引进资金10多亿元,建成爱东电石厂、抚天电石厂、大兴复合肥厂、官塘电站等一批规模工业,工业经济总量成倍增长。二是重点工业项目申报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桐梓火电厂列为全省第三批电源点项目;容光煤矿、花秋二矿和海绵钛项目全面开工建设;煤化工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列为全省循环经济型生态工业示范基地;17对新建煤矿正在建设。三是工业技改力度加大。工业企业生产能力和安全、环保、技术水平显著提高。100万条电热毯生产线和30万吨轧钢生产线完成技改投产。四是国有企业改制任务基本完成。消化了县化工厂等21家国有企业3000多万元的银行债务,筹集资金5000多万元,对县化工厂等13家国有企业2700多名职工进行一次性安置。

(四)农村经济在深化改革中加快发展

一是推进了农村改革。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严格落实惠农政策,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免征农业税,全县农民年均减负2000多万元。二是提高了科技水平。加大良种良法普及力度,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完成粮食产量29.17万吨,总产量和单产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06年遭遇历史罕见旱灾,粮食总产量完成21.73万吨,通过生产自救、政策救助等多种措施,农村形势总体稳定。三是加快了结构调整。畜禽产品出栏率和肉类总产量逐年提高,预计2006年牲畜出栏总量62万头,实现农民人均出栏一头牲畜的目标。基本完成原生方竹林第一轮改造,方竹育苗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新造方竹17万亩,方竹林总面积达到37万亩,荣获“中国方竹笋之乡”称号。烤烟生产连续四年完成收购计划,级内烟担均价最高达到542元。完成12万亩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和20万头无公害畜产品基地认定,无公害商品蔬菜达到3万亩。积极发展经果、魔芋、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新起色。四是增加了农民收入。投入资金2089万元,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2.5万名贫困人口稳定越过温饱线。农村劳动力转移12万人。通过科技投入、结构调整、劳务服务等多种形式,农民增收渠道拓宽。预计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10元,比2002年增加662元。五是改善了农村设施。累计投入资金2亿多元,实施人畜饮水、水利、退耕还林、天保、“长治”、农业综合开发、城郊绿化、沼气池、土地整治、“四在农家”创建等十大工程,解决了农村4.5万人饮水困难,退耕还林11.7万亩,荒山配套造林18.4万亩,天然林保护15.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93平方公里,完成烟水配套工程1.5万亩、坡土梯化1万亩、城郊绿化1100亩,建成沼气池1.5万口。创建“四在农家”示范点256个,近20万农民享受到创建成果,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

(五)基础设施在投资拉动中显著改善

四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建成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一是交通设施显著改观。崇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投入资金1.4亿元,实施321公里通乡油路改造,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目标。预计投资3000多万元的松木公路和羊坡公路新线正在建设。桐梓至容光二级电煤公路启动征地拆迁工作,习水至新站二级公路桐梓段即将开工建设。投入资金1992万元,新建通村公路459公里、桥梁12座。完成县城铁路货场扩建工程。二是城镇建设深入推进。《县城总体规划》修编通过省级评审。基本完成县城主城区旧城改造。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完成河滨大道和朱砂河大桥改造。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实施县城供水管网改造,保障了居民正常用水。新站、水坝塘、官仓等乡镇集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县城镇建设累计投资10亿元,新增建筑面积171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3平方米,城镇化率为31%,城镇建设处于全市前列。实行土地储备和招拍挂出让制度,公开拍卖县城出租车经营权,经营城镇能力增强。启动实施全省首家县级城管综合执法试点,实施环卫作业招标承包,县城环境卫生明显好转。三是其他设施同步改善。投资近1亿元建设教育工程,新建、改造校舍17万平方米,完成11所农村学校寄宿制工程,对桐梓一中、二中、三中进行扩建,中小学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完成杨柳坪变电站、东周变电站、松坎变电站技改扩容,建成燎原变电站。实现乡乡通移动电话和宽带互联网。基本完成县城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程。建成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县乡无纸化公文传输、市县乡三级视频会议系统。建成9个乡镇卫生院,实现乡乡有计生妇幼保健服务楼和村村有办公楼目标,建成县疾控中心大楼、县医院传染病区、县老年公寓、火化场和13个乡镇福利院。

(六)社会事业在协调发展中全面进步

顺利实现“两基”达标,扎实推进“普实”工作,全面落实“一费制”、“两免一补”等政策,义务教育达到新水平。高中教育、民办教育稳步发展。扭转人口和计生工作被动局面,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达到省级优质服务合格县标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实现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列为全国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县。通过国家科技工作先进县复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实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制度,实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成乡镇卫生院上划管理体制改革和行政村建制调整工作。全面完成“四五”普法工作,“平安桐梓”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消化和处理了大量社会矛盾,有效打击了各类犯罪行为,保持了社会稳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成功举办“两节一展”等文化活动。启动县志续修工作。残疾人工作连续十年获全市综合考评第一名。第一次经济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科技、公安、司法、物价等工作分别获全国、全省表彰。获得全市双拥工作先进县、全省村民自治模范县、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等一系列荣誉称号。统计、监察、审计、工商、质监、气象、环保、国土、体育、民兵预备役、人防战备、国防教育、国防动员、社会保障、政府法制、史志档案、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事业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绩。

各位代表!

过去的四年,是我县经济走出低谷、实现恢复性增长的四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向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驻桐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指战员、民兵预备役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桐梓改革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过去的四年,也是我县创新工作、加快发展的四年,主要积累了五条基本经验:一是必须高度突出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只有发展,才能提升综合实力、增加财政收入和改善人民生活;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二是必须全力抓住项目建设这个重点。没有项目支撑,经济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把项目建设作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把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落实到具体项目上。三是必须着力强化农村经济这个基础。没有农村的发展,就不能实现全面协调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和解决好“三农”问题,坚持加大投入和减轻负担并举,打牢农村经济发展基础。四是必须牢牢把握招商引资这个关键。投资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拉动力量,只有通过招商引资,才能较好地解决投资问题,实现资源、区位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五是必须始终坚持社会稳定这个前提。没有稳定,就没有安定的发展环境。必须正确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加强综合治理,保障社会稳定。

四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产业结构仍不合理,经济总量较小,人均水平较低;安全生产存在薄弱环节,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较重;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农业产业化经营处于较低层次;财政收支矛盾仍较突出,农民收入增长比较缓慢;部分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发展的软环境有待改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县加速发展和奋力赶超的关键时期。纵观大局,形势喜人。全国政治环境稳定,经济高速增长的拉动力将长期存在,国家对西部的扶持不会减弱,新农村建设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是加速发展的大好时机。环顾四周,形势逼人。各地厉兵秣马,你追我赶,相互挑战,竞相发展。我们必须变压力为动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审视自我,催人奋进。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我县积累了相当的产业基础、经济实力和成功经验,我县的高速发展正当其时。只要我们扬长避短,积极应对,发挥优势,抢占先机,就一定能在新一轮发展中提速快跑、争先升位、实现跨越。

根据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突出结构调整,着力改革创新,大力实施科教兴桐、可持续发展和开放带动战略,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弘扬新时代的桐梓精神,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今后五年,全县的发展定位是:建设“新型工业大县,绿色产业之乡,特色旅游胜地,重庆卫星城市”。

今后五年,全县的奋斗目标是:两年强基础,三年快发展,五年大跨越,实现经济繁荣、生活宽裕、环境美好、社会和谐。具体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0年,生产总值突破50亿元,力争达到75亿元,人均超过1000美元;财政总收入突破6亿元,力争达到8亿元;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实现“一三二”向“二三一”转变,打造“贵州百亿强县”,跻身全市前5位、贵州20强,实现富民强县和撤县设市(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全县资源综合利用率明显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城镇化率达到38%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发展定位和奋斗目标,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三大战略”,突出第三产业、基础设施、深化改革、民生保障“四大重点”,实现建设新型工业大县、新农村建设、改善发展环境、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和谐社会“五大突破”,奋力打造实力桐梓、小康桐梓、便捷桐梓、活力桐梓、和谐桐梓。

(一)强力推进工业化战略,培植三大工业支柱,在打造新型工业大县上实现重大突破

工业是富民之源、强县之本。我们一定要扭住工业不放松,把工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推进企业创新,扩大产业集群,壮大工业总量,提升工业质量,加速工业化进程,实现农业大县向新型工业大县跨越,逐步向工业强县迈进。

一是着力培植能源、煤化工、铝钛及铝钛加工三大工业支柱。牢牢抓住项目申报建设,建设一个项目,带动一片产业,振兴一方经济。全力抓好桐梓火电厂和煤化工两大龙头项目,建成综合能源大县和全省循环经济型生态工业示范基地。加快海绵钛项目建设,确保在2007年建成投产。进一步做大电解铝规模,配套发展铝加工,力争达到年产15万吨铝锭、10万吨铝型材规模。确保容光煤矿、花秋二矿、花秋一矿和吉源煤矿等电煤矿井建成投产,形成“大煤保大电”的格局。

二是做大做强煤炭产业。全县经济重心在工业,工业重心在煤炭。把煤炭产业作为工业经济的核心产业,以煤为基础,以煤为依托,发展煤炭产业集群。要按照统筹煤炭工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统筹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统筹矿山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促进煤炭、化工、电力、冶金等相关产业的联合和煤炭就地转化,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坚持标本兼治,着力解决影响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坚持扶大改小,突出抓好大中型煤矿建设,加大现有煤矿整合力度,关闭淘汰一批小煤矿,使全县煤矿年生产规模均达到9万吨以上,力争煤炭年产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

三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进一步扩大能源、化工、冶金、建材四大产业的规模,综合配套发展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轻纺等产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壮大一批产品竞争力强、综合效益好的企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广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工业产品影响力和竞争力。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促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企业结构优化升级,扶持和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企业。逐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高度重视和治理工业污染,全面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目标。加大环保行政执法力度,依法关闭产品质量低劣、严重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认真解决好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四是切实加强协调服务。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规范收费行为,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好各种问题,及时处理好各种厂群关系,促进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创造良好外部发展环境,达到企业增效、群众增收、财政增长的“三赢”局面。

(二)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战略,打造绿色产业之乡,在新农村建设上实现重大突破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四在农家”为载体,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突破口,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

一是实施粮食保障工程。切实保护和稳定基本农田,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粮食单产,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9万吨以上。健全完善多渠道投入机制,积极申报立项实施病险水库治理工程,力争开工建设新桥水库,加大水利灌溉设施新建、维修、改造力度,有效提高保灌能力。加强气象预警和防雹增雨体系建设。实施10万亩粮烟水配套工程、10万口小水池工程,实施基本农田整治,积极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二是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大力推广种养殖先进适用技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加快小型农机具推广应用力度,提高劳动效率。加强农民就业培训,认真实施“阳光工程”,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力争使全县劳务转移总量达到20万人左右。

三是实施产业富民工程。按照市场需求和区域产业布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壮大方竹、畜牧、蔬菜、烤烟四大产业。竹产业要围绕100万亩笋用竹基地目标,充分发挥“中国方竹笋之乡”品牌效应,做好方竹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继续坚持植改并举,年均造竹4万亩,扩大基地规模,提高竹笋产量。畜牧产业要加强队伍建设,搞好技术服务,改善产品品质,扩大总体规模,提高综合效益,建设亿元优质商品畜禽基地。蔬菜产业要对接周边城市,建设1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做好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提升竞争能力。烤烟产业要保护基本烟地,稳定基本烟农,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建设10万亩优质烟叶基地。积极发展经果、魔芋、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从解决“三个基本”入手,实施整村推进,进一步采取开发式、搬迁式、救助式扶贫相结合的办法,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使全县贫困人口稳定越过温饱线。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协会和农村经纪人队伍,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建设2~3个农产品专业市场。结合现有农产品资源,通过招商引资、聚集民资等方式,新建一批农产品加工项目,实现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提高附加值,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四是实施环境改善工程。坚持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加快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10万户“四在农家”创建、农村10万人安全饮水、10万口沼气池三个“10万工程”。实现村村通公路,力争村村通客运,实施通村油路改造,公路网络逐步向村民小组和人口聚居地延伸。探索有效的资金筹集办法,进一步提高电网改造覆盖面。继续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电话工程。坚持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长治”工程。结合“四在农家”创建,抓好村庄规划建设和整治工作。

(三)强力推进城镇化战略,建设重庆卫星城市,在改善发展环境上实现重大突破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是拓展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要按照构筑框架、提升档次、优化环境、增强功能的总体要求,加速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交通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城镇建设要二次创业。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坚持以规划为龙头,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理念,严格控制道路布局、建筑密度、绿化率等核心指标,突出县城和中心集镇建设两大重点,高品位打造县城中心和花秋、水坝塘、新站三个副中心,全面推进城镇建设,使城镇功能日趋完善、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品位稳步提高。县城要完成旧城改造和西流水宾馆及官渡河片区、电厂安置小区、红庄小区、魁山花园小区建设,实施马鞍山、西门、黄家咀、工农街四大进出口改造,适时启动娄楚燎县城远景规划新区建设。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坚持建管并重,加强城镇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争创全国卫生县城。认真实施城郊绿化工程,扩大城区绿化面积,抓好县城河道治理,整治城区环境,建设生态之城;强化市民教育,注入文化内涵,提升综合素养,建设文明之城;提供产业支撑,优化创业环境,发展城镇经济,建设繁荣之城;加大公共投入,完善配套功能,建设宜居之城。紧密依托交通区位优势、重点项目和旅游资源,建设一批交通枢纽、商贸流通和旅游集镇,花秋、水坝塘、新站三个县城副中心要初具规模,松坎、狮溪、木瓜、容光、夜郎、茅石等集镇建设要取得明显突破,其他集镇建设要有新进展。

二是交通建设要再创优势。充分发挥川黔铁路、崇遵高速公路和210国道三大主通道优势,建成桐梓至容光二级电煤公路、习水至新站二级公路、省道302公路和新站至绥阳太白二级公路,开工建设一批矿区公路、旅游公路和辅助连接公路,打通部分县际公路,形成“一纵四横五联线”为骨架的交通网络,接入周边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参与经济大循环。实施乡镇汽车站建设工程。做好元田铁路货场申报立项建设相关工作。健全完善县乡村公路养护机制,确保公路常年畅通。

三是区域经济要协调发展。按照“南部率先、北部追赶”的思路,进一步发挥南部发展优势,加大对北部乡镇和基础薄弱乡镇的扶持力度,重点在交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等项目上给予倾斜,不断改善生产生活环境,逐步缩小南北发展差距。结合各乡镇资源、地理条件和经济基础,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发挥互补功能,分别构筑以工业、商贸、农业、旅游为支撑的经济板块,带动整体协调发展。

(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在创新体制机制上实现重大突破

体制机制不活,开放程度不高,仍然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努力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力争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格局。要优化投资环境,扩大商贸流通,发展特色旅游,促进三产繁荣。

一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政策,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农业。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建立征用农民集体土地的合理补偿机制,探索解决失地农民的多途径安置办法和社会保障问题。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确保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二是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毫不放松财源建设,强化财税征管手段,严格依法治税。完善乡镇和涉税部门财政激励机制,加大对财力困难乡镇的扶持力度。着力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增强县级财政实力,加大对公共事业的投入,建设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切实规范财经秩序,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健全完善偿债机制。积极争取金融部门扩大信贷规模,保障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资金需要。

三是深化企业管理改革。加快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步伐,深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推动优化重组,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企业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四是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思想观念二次变革,牢固树立以大开放促大发展的意识,完善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和激励机制,变坐等客商为出门招商,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充分利用特色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增大投资预期效益,积极争取各类资金,注入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增强投资者信心。深入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全面融入长江中上游和“泛珠三角”经济圈,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五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围绕创建特色旅游胜地目标,坚持规划、保护、开发三者并举,切实搞好风景区规划,保护旅游资源,加快资源开发利用。多渠道融资启动景区建设,着力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生态、红色和人文等特色旅游,重点发展乡村旅游,把旅游业培植成为新兴支柱产业。乡村旅游要依托“四在农家”创建,配套完善“吃、住、行、游、购、娱”设施,在娄山关、楚米、天坪、新站、木瓜、官仓、九坝等乡镇规划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环境优美、服务优良的乡村旅游示范点,不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力争每年新增游客2万人次以上。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商贸产业,活跃城乡经济,带动市场要素的加速流通和聚集,建设黔北物流集散中心。要围绕优势产业培育专业市场,以专业市场带动产业扩张。以县城和集镇为重点,合理规划布局,建设一批专业商品交易市场、商业网点和特色商业街,积极发展超市、连锁、代理、批发、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流通方式,完善商贸流通网络,服务城乡,辐射周边,连接内外,聚集人气,形成大流通、大市场、大繁荣的格局。切实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规范土地和房地产交易、餐饮娱乐、交通运输市场管理。全方位发展金融、保险、信息、中介、技术等服务业。

(五)高度关注和重视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上实现重大突破

建设美好社会,是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着力构建和谐桐梓。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巩固和扩大“两基”成果。根据人口发展形势和就学需求,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继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解决好教师缺编问题,创新教育教学发展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启动实施高中教育普及计划,加快高中发展步伐。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把县职高建设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发展民办教育、成人教育和学前教育。

二是努力推动科技进步。构建科技发展平台,加大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运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试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启动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园区,加强科普宣传、科技培训和乡土人才的培养使用。

三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利益导向、文化引领、健康服务、贫困救助、民主自治、依法管理,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依法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加强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建设,稳定低生育水平,着力构建人口分布合理、规模适度、性别协调、生育文明的和谐人口发展格局,力争人口和计生工作达到全市一类县水平。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健全完善生态补偿修复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和农村污染治理。强化森林资源管护,继续加大造林绿化力度,抓好坑木林基地建设,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严肃查处非法用地行为,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适应发展需求。

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引进、培养、使用“三位一体”的人才工作机制,着力锻炼、培养和引进素质优良、作风务实、能力突出的人才,科学合理调配使用人才,优化创业环境,最大限度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

五是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大县乡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卫生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服务。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认真开展全国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实现2001~2011年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规范医疗市场秩序。抓好地方病、传染病、职业病的防治和计划免疫工作。

六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高度关心和重视弱势群体,健全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等制度,切实提高保障能力,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社会保障成果。积极开发和提供就业岗位,提高城镇居民就业比例。

七是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减少人员伤亡为目标,坚持标本兼治,强化各级责任,加大资金投入,严格执法监管,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安全生产。深入开展煤矿、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的专项整治,切实消除事故隐患,确保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规定标准以内。

八是全力确保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桐梓”创建活动,全面排查不稳定因素,积极消化各种社会矛盾,认真处理信访问题,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定环境。认真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增强全民法制意识,健全完善合理合法的群众利益诉求机制。

九是全面发展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积极开展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活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规范网吧等文化市场管理。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继续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重视民间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繁荣文艺创作。完成县志续修工作。抓好科技馆、文化馆、体育馆、图书馆、档案馆和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逐步完善体育设施,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殡葬制度改革,推进农村火化工作。加快老龄、残疾人事业发展。切实抓好人民武装、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防战备和民兵预备役等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

三、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政府形象

立足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责任型、阳光型、法治型、效能型、廉洁型政府,提升政府形象。

一是着力提高科学执政能力,打造责任型政府。坚持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式和负责任的态度,树立诚信意识,遵循客观实际,把握执政规律,科学设计、组织、开展各项执政活动,做到决策和行动相统一,权力与责任相对等。全县67万人民赋予我们权力,就必须对人民高度负责,凡是重要决策、重大部署,必须广纳民言,集中民智,科学决策。要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多搞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不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防止劳民伤财。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变“政府万能”、“包管一切”的形象,把主要精力用于谋发展、抓改革和保稳定。

二是着力提高民主执政能力,打造阳光型政府。牢固树立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观念,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除涉密事项外,实行政府信息全面公开,扩大群众知情权,提高行政透明度。自觉接受各级组织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充分征求和听取各个层面的意见,进一步提高民主决策水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经济社会建设。

三是着力提高依法执政能力,打造法治型政府。深入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强化法治理念,规范法治程序,依法行使国家机关职权,切实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健全完善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监督管理,认真落实评议考核制、执法过错和错案责任追究制。正确处理好执法与发展、执法与服务、执法与环境、执法与形象等关系,重点解决好不作为、乱作为和执法利益化等突出问题,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四是着力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打造效能型政府。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努力提高行政效率和执行力。确保政务服务中心高效运行,全面推行“一门式”办公,精简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方便人民群众。实施政府系统效能革命,大力整治拖拉推诿和吃拿卡要现象,严格落实行政责任追究制,强化行政问责制,确保政令畅通。牢固树立行政成本意识,推行目标量化管理,最大限度发挥行政公共资源的作用。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认真贯彻《公务员法》,建设一支善于思考分析、善于开拓创新、善于解决矛盾的公务员队伍。

五是着力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打造廉洁型政府。健全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切实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警示教育,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民主评议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强审计监督,严格执行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有关规定,加强对关键部门、关键部位、关键环节的监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行为发生。狠刹滥办酒席、参与赌博等不良风气。坚决防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以及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的“权力异化”现象。

四、2007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务

2007年是新一届县人民政府任期的第一年,要按照县委提出的“弘扬桐梓精神,突破重大项目”的总体要求,突出抓好工业提速、旅游发展、农民增收、安全生产、四在农家、计划生育、整脏治乱“七大重点”,加快推进桐梓火电厂、煤化工、电煤矿井和骨干煤矿、海绵钛厂、两条二级公路、彩阳电热毯厂扩建、伟明电解铝厂技改、北部煤炭精查“八大项目”,认真抓好“六件实事”,扎实开展“效能建设年”活动,在各项工作上要有新思维、新动作、新开端和新气象,实现开门红。

(一)奋斗目标

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20%以上,确保2.5亿元、力争2.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以上,确保1.28亿元、力争1.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确保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确保净增180元、力争200元;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9万吨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二)切实抓好24个重点项目

1、工业项目(8个)

(1)抓好桐梓火电厂项目;(2)力争开工建设煤化工项目一期工程;(3)建成年产5000吨海绵钛厂;(4)加快容光煤矿、花秋二矿建设,开工建设吉源煤矿、花秋一矿,确保17对新建煤矿全面投产;(5)加快北部煤炭资源精查及规划编制,做好煤化工二期工程前期工作;(6)力争开工建设电解铝二期工程;(7)加快推进彩阳电热毯厂200万条电热毯(垫)技改扩建工程;(8)做好圆满贯电站建设协调服务工作。

2、基础设施项目(9个)

(1)继续实施县城旧城改造,启动南部新城建设;(2)完成桐梓至容光二级电煤公路路基工程,全力做好习水至新站二级公路桐梓段建设协调服务工作;(3)完成松木公路和羊坡公路新线建设;(4)完成天门河水库续建工程;(5)启动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力争开工建设垃圾填埋场;(6)力争立项建设容光110KV变电站和一座220KV变电站;(7)启动建设县人民医院新住院部大楼;(8)完成桐梓一中、二中、三中扩建工程,启动县职高扩建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9)完成法院审判大楼和检察院技侦大楼建设,启动建设安全培训中心和老年活动中心。

3、农业生态项目(7个)

(1)实施第七期“长治”工程;(2)建成沼气池2万口;(3)完成烟水配套工程4万亩;(4)实施松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5)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2万人饮水困难;(6)实施马鬃、黄莲土地整理4000亩;(7)实施4万亩造竹工程。

(三)认真办好6件实事

1、新增“四在农家”创建点120个以上,让2万户、10万农民受益;2、实施城郊风景林绿化2000亩;3、实施400米县城主要河道治理;4、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惠及45万以上农民,建立村干部社会保障机制;5、力争完成通村油路300公里;6、完成28个贫困村扶贫整村推进和200户贫困户危房、“茅草房”改造,确保5000极贫人口越过温饱线。

(四)主要任务

1、加快工业项目建设,开启“实力桐梓”新局面

一是集中力量抓好项目申报建设。坚持在建项目抓进度,申报项目抓开工,全力做好项目手续办理和征地拆迁等工作,为重点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扎实抓好桐梓火电厂项目相关工作。确保海绵钛厂建成投产。加快容光煤矿、花秋二矿基建进度,力争完成骨干井巷工程。开工建设花秋一矿和吉源煤矿。确保17对新建煤矿全面投产。尽快完成煤化工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一期工程。加快北部煤炭资源精查及规划编制,做好煤化工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电解铝二期工程。加快推进彩阳电热毯厂200万条电热毯(垫)技改扩建工程。做好圆满贯电站建设协调服务工作。力争立项建设容光110KV变电站和一座220KV变电站,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电源。

二是重抓煤炭产业。抓好煤矿整合关闭工作,依法关闭年产3万吨以下规模的小煤矿,着力扶持大中型煤矿,加快在建煤矿基建工程进度,力争早日建成投产,进一步扩大煤炭产业规模。完成煤矿双回路电源建设,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努力实现达产目标,确保完成煤炭计税产量220万吨以上。加强电煤供应调度。进一步完善煤焦税费征管措施,加大稽查力度,打击偷、逃、抗税行为,坚决堵塞漏洞,确保完成煤焦税费1.3亿元以上(其中价调基金1000万元)。

三是强化调度服务。加强对工业经济特别是规模工业的调度,促进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全面完成产值、增加值和税收计划。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好用电、用水、用地、运力、厂群矛盾、手续办理等问题,积极消除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制约因素。

四是壮大财政实力。加强工业主体财源建设,培植新的税收增长点,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好第三轮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准备工作。继续完善涉税部门激励机制,强化税收征管手段,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税源的监管,保证税收及时足额入库。确保完成财政总收入2.5亿元,力争2.6亿元,确保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28亿元,力争1.3亿元。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收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乡镇零户统管、“乡财县管”、政府采购等制度,保证重点支出需要,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消化部分财政债务,树立诚信政府形象。

2、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开启“小康桐梓”新局面

一是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围绕防灾抗灾、良种良法、规范化种植、新品种试验示范四大重点,提高粮食生产水平,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9万吨以上。

二是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畜牧养殖示范小区和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发展,狠抓畜牧产业四大体系建设,推进养殖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种草养畜,提高畜禽产品出栏率,确保完成畜牧税费650万元。坚持科技兴烟不动摇,主攻质量,提高效益,确保种植烤烟8万亩,收购烟叶16万担,力争17万担,级内烟担均价达到550元以上。加大方竹新植和改造力度,完成方竹续改14万亩,新造4万亩,积极引进、扶持方竹笋加工企业,提高竹产业效益。瞄准重庆、贵阳大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无公害商品蔬菜,全县商品蔬菜面积达到4万亩。做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积极发展经果、魔芋、中药材、红粮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快农产品营销网络建设,积极开拓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促进产业化经营。

三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施28个村整村推进扶贫工程,确保5000极贫人口稳定越过温饱线;认真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劳务输出创收能力。通过多种增收渠道,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180元,力争200元。

四是加快农村设施建设。继续解决好工程性缺水问题,落实国家、农民共同投入的水利工程投入机制,加强重点水库、骨干水堰的维修力度,提高保灌能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2万人饮水困难。完成天门河水库续建工程。完成粮烟水配套工程4万亩。建成沼气池2万口。抓好“四在农家”创建工作,新增创建点120个以上,让2万户、10万农民受益。认真实施全省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项目。完成200户农村贫困户危房、“茅草房”改造。坚持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继续实施第七期“长治”工程,抓好松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马鬃、黄莲土地整理4000亩。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实施退耕还林5000亩,继续实施荒山配套造林工程,新造城郊风景林2000亩。抓好柏箐黄莲省级自然保护区申报创建工作。

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开启“便捷桐梓”新局面

一是深入推进城镇建设。完成《县城总体规划》和9个重点集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启动马鞍山南部新城建设,整体搬迁县城汽车站。启动或加快西流水宾馆及官渡河片区、和平路文笔路片区三期、冬青南路片区三期、赵家咀片区、机械厂片区、魁山花园小区、红庄小区、电厂安置小区等八大工程建设。实施400米县城主要河道治理。完成法院审判大楼和检察院技侦大楼建设,启动建设安全培训中心和老年活动中心。进一步加快乡镇集镇建设,力争花秋等乡镇集镇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加大城管综合执法力度,巩固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成果,以创建全国卫生县城为载体,深入开展“整脏治乱”活动,完善公厕、垃圾箱等环卫设施,建设4个城区封闭式垃圾周转站,启动建设污水处理厂,力争开工建设垃圾填埋场,坚决查处、拆除违章建筑,加强建制镇集镇管理,提高城镇管理水平。

二是着力完善交通网络。完成桐梓至容光二级电煤公路路基工程,全力做好习水至新站二级公路桐梓段建设协调服务工作。完成松木公路和羊坡公路新线建设。争取新站至绥阳太白、芭蕉至正安二级油路和年吞吐量300万吨的元田铁路货场立项,抓好容光至习水二里县际油路项目申报立项工作。建设通村公路186公里,力争完成300公里通村油路建设,新建5个乡镇客运站。健全完善通乡油路养护机制,加大养护资金投入,确保公路畅通。

4、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开启“活力桐梓”新局面

一是实施农村综合改革。围绕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三项改革任务,严格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强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各种优势,搞好招商项目库建设,强化宣传推介,扩大对外影响,增强投资吸引力。力争引进资金11亿元,加大对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和基础设施等各个行业的投入,加快发展速度。

三是重点突破乡村旅游。围绕“打基础、树形象、创品牌”的目标,适应城镇居民休闲娱乐需求,加强引导、扶持和规范管理,着力改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新建一批具有黔北民居特色的乡村旅馆,提高接待能力,改进服务方式,扩大发展规模,提升总体效益,成为农民长期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四是全面推进效能建设。按照履行职责、完善制度、改进作风、转变职能、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的要求,扎实开展“效能建设年”活动,强化效能建设督促检查和考核奖惩,坚决整治不良习气和歪风,着力改善发展软环境。县内行政审批、许可和收费项目,必须进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5、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开启“和谐桐梓”新局面

教育事业要按照“三个增长”要求,不断增加投入,实施12所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消化部分“两基”债务,以控辍保学为重点,确保“两基”工作通过国家复核评估验收。扎实抓好“普实”工作,确保通过省级验收。统筹发展基础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加快高中教育发展步伐,完成桐梓一中、二中、三中扩建工程,启动县职高扩建和私立荣兴中学新建工程,改善高中办学设施和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确保桐梓一中申办省级示范高中通过评估达标。面向经济建设,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培养职业技术人才。

科技事业要切实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推广和应用力度,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能力建设,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有效发挥专家决策咨询作用,不断提高科技水平。

人口和计生事业要创新管理机制,完善投入保障制度,加强计生队伍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提升以孕情管理为中心的计生全程服务水平,抓好性别比治理和流动人口管理,巩固和提高省级优质服务合格县创建成果。对乡镇计生实行分类管理,促进平衡发展,提升人口和计生工作整体水平。

卫生事业要积极争取实施农村卫生基础设施项目,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启动建设县人民医院新住院部大楼。启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农民参合率达到80%以上。抓好艾滋病和结核病预防控制、地方病和职业病防治以及免疫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加强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维护公共卫生安全。规范医疗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管理,依法整顿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秩序。加强爱国卫生和红十字会工作。

安全生产要进一步强化各级责任制,加强监管,严格执法,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一般性事故,实现“双降”目标,确保安全形势稳定好转。加大安全投入,改善生产条件,夯实安全基础。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整治薄弱环节,及时消除各类隐患。扎实抓好安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自我保护能力。突出抓好煤矿和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安全专项整治,打好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坚决打击无证非法采煤行为。同步抓好消防、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学校、市政、森林防火、地质灾害等安全管理,有效防范事故发生。

其他社会事业要统筹推进。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加强社会救助和帮困工作,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积极推进“平安桐梓”创建工作,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基本完成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程。繁荣文化事业,依法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积极保护知识产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搞好第二次农业普查。认真抓好地方志编纂、国防、民族宗教、老龄、残疾人等各项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五、狠抓落实,展示新姿态,铸造新辉煌

为政之要,贵在落实。落实的力度决定发展的速度,能否抓好落实是衡量我们工作作风、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面对新的目标和使命,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只争朝夕、敢为人先、求实务快、追求卓越”的新时代桐梓精神,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乐观的态度、必胜的信心,始终要有百折不挠、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执着追求,始终牢记胸怀全局、心系人民、乐于奉献的宗旨意识,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努力实现桐梓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抓落实,就是要在思想上解放。我们之所以有过去的成就,就是因为不断推进思想解放。解放思想,就是要在“高”字上做文章,作决策、谋发展,站位要高,着眼长远,指挥若定,处变不惊。要树立一种不满现状、积极进取的精神,要冲破一切落后的思想观念,打破一切陈旧的框框套套,坚决克服瞻前顾后、怕苦畏难、无所作为的思想,只要是有益于发展、惠利于百姓的事,政府都坚决支持,充当坚强后盾,鼓励和支持干部群众放手干、大胆闯,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大发展、实现大跨越。

抓落实,就是要在方法上创新。方法创新,就是要在“变”字上下功夫,转变观念,顺势而为。要乐于革新思维,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新办法解决新问题、新举措开创新局面;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分清主次,区别缓急,达到举重若轻、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勇于创新机制,以新机制激发新活力,以新机制创造新业绩。

抓落实,就是要用行动来证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落实是决策的归宿。用行动来证明,就是要在“快”字上求速度,雷厉风行、立竿见影。作出的重大决策,必须一个声音、一个调子、一个步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集中力量攻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坚决摒弃坐而论道、品头论足的不良思想,不能前面拼命干、后面站着看,要为冲锋陷阵者鼓劲加油、呐喊助威;坚决反对论客观、讲条件的思想,要做功不要唱功,要实干不要蛮干,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坚决整治拖拉疲沓、上推下卸、见难就让、见好就上的不良作风,必须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

抓落实,就是要用效果来检验。工作效果是检验决策、检验行动、检验干部的试金石。效果要以“实”字来衡量,新建项目有没有增加,财政收入有没有增长,人民生活有没有改善,城乡面貌有没有变化,综合实力有没有提升,要看得见、摸得着。有效果才有政绩,有效果才有形象,有效果才有士气。

各位代表:

我们身处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唯有雄心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今天的桐梓,天时、地利、人和,心齐、气顺、劲足。责任与重托,光荣与梦想,激励我们不懈追求,大胆求索,任何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新时代的桐梓精神,团结拼搏,锐意进取,为实现桐梓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5 8: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