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通顺河 |
释义 | 通顺河古名旗鼓堤河,是汉水支流芦洑河的一条分支,成河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 。汉水于潜江杨林洲分流名芦洑河,至排沙渡分为三支,其中一支为通顺河自杨林口入沔阳(今仙桃市)境,经深江站、毛嘴、三伏潭、胡场、袁家口、新里仁口、王市口、彭场,于四方河口分二支。北支名四方和,南支为主河道,续经尤拔、沙湖、王家台入汉阳县境遇长江,全长191公里,沔阳境内长115公里,为市内最长的一条内河,是境内排水、灌溉、航运的动脉。 清同治十年(1871年),芦洑河口杨林洲堵塞,通顺河遂与汉水隔绝,成为内河。1956年喻家台改道,废除原自喻家台经太阳脑、火老沟的弯曲故道。1959年,在潜江泽口镇轮船码头东侧建成汉南进水闸。通顺河复与汉水连通。 1971年,开挖汤台至渡泗湖人工河道,在汉阳三合垸入江,下游仍由沌口入江。通顺河现分段,泽口至深江站为汉南灌溉总干渠,深江站至袁家口为北干渠,建有毛嘴、夏市、袁家口三处节制闸,分层灌溉,袁家口以下仍称通顺河,为全县排水干流。汤台新河在大垸子东荆河堤上建有防洪排水闸。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