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通山第二次起义
释义

1930年9月23日,中共鄂南行动委员会和通山县行动委员会在通山县组织2万余人,举行第二次武装起义。

中共湖北通山县委曾于1927年8月30日组织秋收起义。因而该县有较好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1930年上半年,通山县大部分区、乡相继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县工农游击大队发展到200余人枪,赤卫队、少先队发展到万余人,形成了以大畈地区为中心的“武装割据”局面。此时,通山县城驻有国民党第75师1个营,还有县警备队。并在通山县西北边境的南林桥、山口铺派重兵把守,与咸宁、崇阳等驻军联系密切,企图进犯苏区。9月上旬,鄂南行委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关于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总暴动的意图,确定在通山组织大暴动,夺取县城。同时,成立了以叶金波(时任中共通山县委书记)为主任的通山县行委,具体组织指挥武装起义。9月20日,县行委召开各路农军负责人会议,讨论了攻打县城的具体方案,将起义时间定为23日拂晓。

22日夜,各路农民群众约2万余人从四面八方集结隐蔽于南门城外。23日6时许,攻击开始,突击队首先攻破了南北城门,工农游击大队勇猛冲入城内,接着各路农民群众蜂拥而入。守城驻军及县长从东门逃窜。农军迅速占领了县城,搜捕民团及土豪劣绅,缴获机枪1挺,步枪8支,手枪1支,俘获侦探1名。没收了一批财物,动员商户捐款一批。上午10时,城西北白鹤山之国民党军队百余人,组织反攻,农军及群众伤亡百余人。叶金波等领导人为避免更大伤亡,下令工农游击大队撤至大畈苏区,其他农军及群众回原地待命。

鄂东行委得悉通山起义得城复失,即派红军独立第3师(又称鄂东师)

第7团到通山支援。29日,鄂南行委、通山县行委与红7团团长刘振山、政委郭子明等在大畈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再次攻城。30日上午10时,攻城部队攻破南门,第2次占领了县城,消灭了县警备队,抓获民团及土豪劣绅等数人。

国民党军第75师师长罗霖得悉通山县城失守,令原驻通山部队联合大刀会攻占县城,调1个团的兵力为后援。国民党军及大刀会成员百余人化装成红军混入城内,突然向农军发起攻击,农军措手不及,伤亡较大。刘振山指挥部队还击,终于将混入城内的国民党军及大刀会击溃。俘虏大刀会会员数人。鄂南行委、红7团和农军在国民党军后援部队到达之前撤离县城,返回苏区。10月上旬,红7团返回鄂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1:3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