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传言玉女 |
释义 | 作品名称:传言玉女 创作年代:宋朝 文学体裁:词曲 作者:何梦桂 基本信息【诗词】传言玉女年代: 宋 作者:何梦桂 正文: 阿母今朝,飞下琼楼金阙。先教玉女,为传言细说。蟠桃手种,尚记此春时节。三千春後,开花初结。宴罢瑶池,洗娥眉、已半雪。九旬偷度,笑韶光一映。仙翁日月,算与人间全别。从今一岁,年年三月。 这首咏元夕词出自宋元词人汪元量。其不多用典故,不偏重藻饰,以疏淡之笔,直抒胸臆,而又能保持词体幽约深婉之特质而不流于粗率。论其之风格,与当时人刘辰翁之《须溪词》相近。 词牌简介汉班固《汉武帝内传》:“帝闲居承华殿,忽见一女子曰:我墉宫玉女王子登也,至七月七日,王母暂来,言讫,不知所在,世所谓传言玉女也。”调名取此。 此调有不同诸格体,俱为双调。此列其一律。前、后片各八句,共七十四字。前后片第二、四、六、八句押韵,用仄声韵。 词牌格律, ○●●○○▲。 , ●○○○▲。 , ●●○○○▲。 , ●○○▲。 , ●●●○○▲。 , ●○○○▲。 , ●○●○○▲。 , ●○○▲。 (注:○=平●=仄△=平韵=▲=仄韵) 典范作品传言玉女 宋·晁冲之一夜东风,吹散柳梢残雪。 御楼烟暖,正鳌山对结。 箫鼓向晚,凤辇初归宫阙。 千门灯火,九街风月。 绣阁人人,乍喜游、困又歇。 笑匀妆面,把朱帘半揭。 娇波向人,手拈玉梅低说。 相逢常是,上元时节。 〖注〗 传言玉女 宋 ·袁綯 眉黛轻分,惯学玉真梳掠。 艳容可画,那精神怎貌。 鲛绡映玉,钿带双穿缨络。 歌音清丽,舞腰柔弱。 宴罢瑶池,御风跨皓鹤。 凤凰台上,有萧郎共约。 一面笑开,向月斜褰珠箔。 东园无限,好花羞落。 〖注〗 佳作赏析传言玉女 钱唐元夕 汪元量 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乐。 月台花榭,慨尘埃漠漠。 豪华荡尽,只有青山如洛。 钱唐依旧,潮生潮落。 万点灯光,羞照舞钿歌箔。 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 昭君泪流,手拈琶琶弦索。 离愁聊寄,画楼哀角。 李清照、刘陈翁《咏遇乐》咏元夕词,都是传诵千古的名篇,各种词选中大都收录,是世人所熟知的。汪元量的这首咏元夕词,虽然与李、刘两家之作相比,并无逊色,但是从来未见有人称道过,因为汪元量这位在宋元之际异军突起的词人,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钱塘(今杭州市)人,其诗词集名《湖山类稿》。他生于宋理宗淳祜元年(1241年),少时以善鼓琴给事宫廷。恭帝赵熬德祜二年(1276年)春,元兵攻陷临安,俘虏宋帝后妃等北去,元量随行。元量在北方时,“侍三宫于燕邸,从幼主于龙荒”。(王国维《书宋旧宫人诗词湖山类稿水云集后》,见《观堂集林》卷21。)备历艰苦。他还多次慰问文天祥于其囚禁之所,作诗唱和。文天祥就义之后,元量作《浮丘道人招魂歌》九首以挽之。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元量以黄冠南归,游历江浙、湘、赣、巴蜀诸地。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他在杭州西湖畔筑室隐居,其卒年约在仁宗延祜四年(1317年)稍后。(据孔凡礼《汪元量事迹纪年》,见《增订湖山类稿》。)汪元量这首《传言玉女》词是何年所作呢?孔凡礼认为:“词中慨叹‘尘埃漠漠’,当为元兵入杭前夕。题所称‘元夕’,当为德祜二年之元夕。”此说可信。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元兵大举南侵。次年,恭帝德祜元年(1275年),元兵攻取黄、蕲以下沿江诸州,击败贾似道兵十馀万于池州,进陷建康(今南京)、平江(今苏州),势如破竹,临安岌岌可危。所以在德祜二年元夕之时,汪元量预感到国家将亡,于是发出“豪华荡尽,只有青山如洛。钱唐依旧,潮生潮落”的哀叹。虽然是元夕佳节,但并无欢庆心情,而只是感到“万点灯光,羞照舞钿歌箔”,玉梅也消瘦了,弹琵琶的也流泪了(“昭君”借指弹琵琶的女子,也暗示将有北行出塞之灾难),一片凄凉气氛,只好“离愁聊寄,画楼哀角”而已。这首词写得的确是非常凄怨悲凉。汪元量词的风格在当时是独树一帜的,特立于风气之外。宋末元初,南方词坛为姜夔、吴文英两家所笼罩。当时著名词人中,张炎以清空为宗,是推尊姜夔的:周密以丽密见长,是效法吴文英的;王沂孙则是兼取姜、吴两家之长。汪元量与张、周、王诸词人都无往还,词风亦不相近。汪元量的词,不多用典故,不偏重藻饰,以疏淡之笔,直抒胸臆,而又能保持词体幽约深婉之特质而不流于粗率。论其词之风格,与当时人刘辰翁之《须溪词》相近。况周颐评刘辰翁词云:“须溪词多真率语,满心而发,不假追琢,有掉臂游行之乐。其词多用中锋,风格道上,略与稼轩旗鼓相当。”(《餐樱庑词话》,转引自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况氏对于刘词之评语,亦可转用以评论汪词。汪元量南归后,曾赴庐陵访晤刘辰翁,两人气味相投,一见如故,刘为汪的《湖山类稿》撰序,加以赞扬。这固然是由于两人均有故国之思、遗民之痛,而作品风格相近也是一个因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