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 |
释义 | 基本信息所属地区: 北京 · 崇文区 文化遗产名称: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 遗产编号:BJⅡ-2 遗产类别:民间音乐 申报日期:2006年11月 申报人/申报单位:天坛公园管理处 遗产级别: 市 技艺介绍中和韶乐源于中国古代雅乐,又名郊庙乐,是一种将礼、乐、歌、舞融为一体的典礼音乐。它是明清两朝举行祭祀、朝会及宴飨活动时所使用的音乐,也是中国古代最具典型意义的宫廷音乐,历史源远流长。因中国古人信奉“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尊雅乐为“华夏正声”,故历朝历代的中央政府均设立专职官员和职能部门负责有关音乐事宜。明初,太祖朱元璋将雅乐更名为中和韶乐,清朝沿用至今。中和韶乐的主要特点是:五声音阶的运用;一字一音,保存和延续了先秦雅乐的特征;八音具备;有乐必有歌;突出钟声磬韵,体现“金声玉振”的特色。 天坛神乐署位于天坛外坛西部。创立于明初,它是明清两朝的礼乐学府,是培养乐舞生和演陈礼乐的场所。初名神乐观,清乾隆十九年改为神乐署。 中和韶乐在中国古代的发生、发展经历了历代传承,直到清朝灭亡,中和韶乐才归于沉寂。20世纪80年代,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重新认识,中和韶乐逐渐复苏。2004年9月天坛神乐署修复完成,天坛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神乐署的管理和保护。 发掘、研究、保护中和韶乐这一古老的文化遗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首先,它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次,它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中和韶乐表示了中国古人对和谐完美的憧憬,其内涵符合儒家传统的伦理道德,也表达了深邃宏远的文化理念)。 如今中和韶乐丧失了昔日赖以生存的舞台,演出人员的演出水平也难以为继,再加上现代人对传统音乐日渐失去兴趣。中和韶乐正面临生存危机。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